书城成功励志什么样的人企业永不放弃
20015300000025

第25章 刷新你的职业思维——成为企业永远青睐的人(3)

古德曼说:“直觉是来自内心的声音,它是发现机会的一种感觉,而并不需要直接的佐证,这是问题从出现到解决的飞跃,超出了平常的思维过程;智慧是你与周围同事的特长与创造力,以及你们的共事之道,智慧来源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它使我们能够有效地瞄准机会而行动;激情是真正关注你所做的事,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它,它是将机会转化为成功的关键。三十多年前,当我开始搞老年人生活与医疗保健这一行时,已经拥有了不少养护院。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我们在医疗保健方面搞得很出色,可以说是名声在外,也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利润,合伙人无不欢欣鼓舞。而且,住在我们这儿的人也都很满意。面对这么好的局面,还有必要做些什么别的事呢?直觉上,我认为我们有义务为住户提供更多的帮助,而不仅仅是在身体健康方面提供服务。于是便有了想法:给年长者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与各个年龄的人接触,成为更大的社群的一部分,为生活找到点意义,这是帮助他们保持情感与精神健康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行中奋斗多年,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智慧,这使我们能够充分、有效、自信地对直觉做出反应。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维持过去的工作轨迹,不去选择任何创新之举,毕竟,企业是赢利的。然而,对于服务的激情却不允许我们只是维持现状。”

一个富有激情的人往往才能够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案例3号:

齐国管理者管仲——抓住重点,不拘小节,决策果断,姿态要低!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成为管理界很有嚼头的一个传统典范。在协助治理齐国的过程中,“举霸业,服天下”是一个清晰而统一的目标。作为齐国向这一目标挺进的策略制订者和实施者,管仲在一些无害于“霸业”的问题上采取了纵容与放任的态度。

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之初曾问:“我很好色,对霸业会有害吗?”管仲回答说:“无害!”当齐桓公问及什么对霸业有害时,管仲称:“不知贤,害霸;知贤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

对管仲的回答,齐桓公很高兴,于是,他把绝大多数政治和经济事务交给管仲全权办理,而自己则深居王宫,行“好色”之欲。

与这一放纵态度截然相反的是管仲对齐桓公封禅的阻止。当齐桓公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梦想时,突然提出封禅泰山的想法,希望以此彰显其功绩。当齐桓公提出此事时,管仲并无一言。下朝后,一位同僚问他为什么不发一言,阻止齐桓公的决定?管仲说齐桓公好胜,要以私下阻止,不能正面谏阻。当天,管仲夜访齐桓公,成功地阻止了封禅决定。

做事讲求方法,能够分清主次轻重,能够控制情绪,懂得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来投放自己的决策,方法是效率的保证。此外,管仲拒绝了帝王赐给的丞相职位,头脑清晰地说,“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懂得建构自己的核心团队去实现目标,谦卑而清醒!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上每一位成功领导者背后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古今中外皆然!关键看今日之你是否懂得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品质,为己所用!

职责决定级别:你做了经理的工作,就不会始终停留在职工地位

很多办公室白领会陷入一个“精明的小算盘”——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多余的事你做了也没人注意,领导只看你手头的事做得如何,不要白受那个累!

此言差矣!但凡得到升职的员工都不是仅仅耕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总是去做一些分外事,并且同样完成得很好,他们把这些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乐此不疲!

不论你出身高低,“富爸爸”效果可能会在你初入社会的时候祝你一臂之力,然而,社会公平的一面就在于:当你被同样放到一个平台之上,只要你肯奋斗,并且有着正常的头脑,就不可能有做不到的事!

2004年,43岁的查理·贝尔成为麦当劳公司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因此成为第一位非美国人的麦当劳公司掌门人,而且也是麦当劳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28年前,年仅15岁的贝尔由于家境不富裕,在澳大利亚的一家麦当劳打工。作为学生,他从没想过在那里发展,只想挣点零用钱。

贝尔在麦当劳的第一份工作是打扫厕所。虽说扫厕所的活儿又脏又累,贝尔却干得踏踏实实。他常常是扫完厕所,接着就擦地板;地板干净了,又去帮着翻翻烘烤中的汉堡包。而这一切被这家麦当劳的老板——麦当劳在澳大利亚的奠基人彼得·里奇看在眼里。

没多久,里奇就说服贝尔签署了员工培训协议,把贝尔引向正规的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里奇又把贝尔放在店内各个岗位进行锻炼。虽然只是钟点工,但悟性出众的贝尔不负里奇一片苦心。经过几年锻炼,他全面掌握了麦当劳的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系列工作。19岁那年,贝尔被提升为澳大利亚最年轻的麦当劳店面经理。

一个成功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经验:“你想要比别人优秀,就必须坚持每天比别人多访问5个客户。”

“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坚持,一种执著。这也几乎是事业成功者高于平庸者的秘诀。在现实生活中,更多人只愿在平坦中漫行,而不愿在坎坷中跋涉;只愿泛舟于清风涟漪的湖上,而不愿在骇浪惊涛的海洋中掌握自己命运之舵,并不时地发出“我行我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壮语豪言。这些人总会苦思冥想找些陈词滥调来自我安慰,他们永远不会成为登上险峰的那个人!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事。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到:“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当享利·瑞蒙德刚开始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可怜的6美元,但他仍然每天平均工作13至14个小时。他曾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收获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

“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在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为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当然,多做事并非只是为了让你的老板看到,很多时候,当你多做了一点小事,你会从乏味的工作中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这种快乐是任何词藻所不能形容的,只属于你自己。你大可不必在乎那些只知道站在高傲的枝头上,翘着尾巴的“评论家”品头论足,而那些只知道在别人背后,听风谈雨的“说客”也只能发发牢骚而已。

做一个简单的人,坦诚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保持“每天多做一点”的工作态度,定能使你从工作中脱颖而出。唯有如此,你才有资格成为一块早晚会发光的金子!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多一盎司定律”。盎司是英美重量单位,一盎司相当于1/16磅,在这里以一盎司表示一点微不足道的重量。

所谓“多一盎司定律”,意即只要比正常多付出一丁点就会获得超常的成果。坦普尔顿指出:取得中等成就的人与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但其结果,在所取得成就的实质内容方面,却经常有天壤之别。

尽职尽责完成自己工作的人,最多只能算是称职的员工。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再“多加一盎司”,你就可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大到对工作、公司的态度,小到你正在完成的工作,甚至是接听一个电话、整理一份报表,只要能“多加一点”,把它们做得更完美,你将会有数倍的回报。

记住:对自己的要求适当地高于老板的要求。运用这一原则,在工作中你将受益匪浅。

已经故去的台湾富豪王永庆,年轻的时候卖米,别人不送,他送;别人也送,他比别人多准备了一块干净的布,擦拭米缸;他还把旧米先倒出来,新米放下边。因此,他的生意总是比竞争对手好。

这样的经历验证了那句流行的谚语:成功的人每天只是比平常人多做一点点!

试想,如果你每天比别人多做3公分,一周下来就是15厘米,一月下来就比别人前进了一个身位,一年下来就强到马路对面去了,十年下来那将是遥不可及的距离!

香港亿万富翁余彭年,26岁时来到香港打工,在一家公司做了一名勤杂工。一到星期六和星期天,别的勤杂工都跑出去逛街、游玩,而余彭年考虑到周六、周日也时常有人加班,于是照常坚持打扫卫生,给加班的工作人员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半年后,他的这一举动被公司老板了解到,立即把他调至公司办公室工作,后来又不断提升,做了公司的总经理。几年后,余彭年向公司老板提出要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老板不仅答应了他,而且还参股了他的公司。

可见,机会就是比别人多出一份力,比别人做得更勤,比别人做得更多,比别人做得更出色!

017 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独特品牌,你的价值由你自己来创造

个人形象是一道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的题目建立个人品牌——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

可口可乐的总裁说:如果某一天早上醒来,可口可乐公司被大火烧了个干净,但仅凭“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一切马上就可以重新开始。这就是品牌的力量!一个人也一样,有了名气,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身价,才不会有真正的失去!

信息时代,品牌是一个热门话题,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为如何树立自己的品牌而煞费苦心,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同样,在职场,个人品牌也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代名词,职业人告别了沉默的年代,打造个人品牌成为一种趋势!

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概念:

“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包括企业、城市、个人等,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并用特定的“符号”来识别;它是主体与客体、主体与社会、企业与消费者相互作用的产物。

而个人品牌是品牌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体是个人,通常以个人的态度、风格、言论、修为、动作来体现个人品牌的内涵与价值。与商企业品牌相类似,个人品牌同样包含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因此,对于职场人来说,打造个人品牌就是要充分开发出个人独特内涵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那一部分,并且运用品牌管理的方法来经营自己的人生,个人品牌也是职场人士追求个性化的充分体现。

那么,在各种专家建议纷飞的当代社会,到底如何沉下心思,过滤信息,抓住重点来打造自己在职业市场的个人品牌呢?不妨由外到内,从外表形象的规划开始!

衣着对外表影响非常大,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可以说是从其衣着开始的。特别是对商务人士而言,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它反映出你个人的气质、性格甚至内心世界。一个对衣着缺乏品味的人,在办公室战争中必然处于下风。上班时穿得体的正装,胜过千言万语的表达。

职场人衣着打扮六大忌讳:

1.只图舒适,或者太过“潮人”!

除非你的职业是唱Hip-hop或从事演艺活动的,否则不要穿得太过“潮”。一旦你出现在办公室,就不要穿过于随意的衣服,要选择剪裁合体的衣服,也许你要花工夫多多尝试,混合搭配各种剪裁和式样,才能找出那些你穿上后让人看起来很舒服的衣服。

2.穿有很明显品牌标签的衣服。

你不想成为一个移动的活广告吧!这样穿着会让你看上去很嫩。别以为胸前、袖子上,或者其他任何地方有明显设计师或品牌名字的衣服,会让你看起来很时尚很有品位,还是内敛和朴素点显得专业感更强。

3.闪闪发光的衬衣或外套。

一些男士或女士喜欢穿比较光亮的皮衣,如果你对自己的外形条件够自信又恰恰要去夜总会的话,闪闪发光的衣服也许能给你加分。但在平时,尤其在工作时,你还是离这样的装扮越远越好,因为它们很容易给人一种莫名的厌恶感和远离感!

4.凉鞋里的脚上套着袜子!

不论男女,这都是一种让人感到很“雷”的穿法,如果你这个打扮,对方的第一印象一定认为你是一个十分没品位的人,而一个连基本的审美感都不具备的人,往往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可与钦佩。

5.过于刺眼的颜色!

喜欢鲜艳颜色的女性,千万不要将你的嫩黄、浅绿装穿到办公室,男性最好告别大红大绿的装扮,此外,衣服的颜色与自己肤色的搭配也很重要,如果你肤色很暗淡,尽量不要穿冷色调的衣服,而暖色调能够将你的脸色调亮一些!

6.告别怪异发型!

叛逆只是少年的事,一个成熟的职业人不应该再将你的叛逆表现在发型上,不是要你削去个性,而是应该将个性内敛到内心,内敛到性格和做事上!没有企业愿意任用拥有幼稚叛逆装扮的年轻人,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认为那是不稳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