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史一本通
20016200000004

第4章 青铜时代——夏商西周(1)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打破了尧舜以来的禅让制,开创了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度。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便这样出现了。随后,经过商和西周两朝几十代人的努力,中国灿烂辉煌的奴隶社会文明走向了顶峰。

§§§第一节 第一个王朝的建立

禹做了部落联盟首领后,威望和权势非常大。有一次,他召开部落首领大会,各部落的首领为了表示对禹的尊重,都带着各自的贡品按时赶到。但是,有一个叫防风氏的南方部落首领却迟到了。禹认为防风氏怠慢了他的命令,一怒之下,就把防风氏给杀了。从此,禹就更加威震四海。

夏时期全图禹晚年的时候,也像尧和舜那样召开部落首领大会,想找一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大家都觉得皋陶最合适。但是,皋陶没过多久就病死了,于是大家就又推荐了皋陶的儿子伯益。

但是,禹的儿子启心里却非常不服气,他觉得天下是他父亲禹辛辛苦苦得来的,是他父亲的财产,如果父亲死了,财产就应该由儿子来继承。于是,启就发动了一场动乱,杀了伯益,然后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宣布自己即位称王,建立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就这样产生了,选举贤能的“禅让”制度也被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所代替。

启的行为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首领最不服气,带头出来反对启,并起兵叛乱。启率兵迎战,两军在甘泽(今陕西户县)展开大战。有扈氏的士兵都觉得启把天下据为己有是非常不对的,因此都非常勇猛地与启的军队作战。启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启退兵回到都城后,认真分析了一下失败的原因。他觉得自己没有战胜有扈氏主要是因为百姓们不理解自己,自己没有取得人心。于是,启就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他每天吃饭只吃一碗蔬菜,从来不吃肉;每天睡觉时,他只铺一床粗糙的旧褥子;他还注意尊敬老人,爱护小孩;对于有才能的人,他也从不计较他们的出身,加以重用。

时间一长,启的声誉果然大大提高,大家都觉得启是禹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启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就再次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把有扈氏打了个大败,并将他的部落全部消灭。其他的部落见到有扈氏的下场,也不敢再反对启。夏朝的统治终于稳定了下来。

§§§第二节 少康复国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非常荒淫,经常不理朝政,带着一帮人出去打猎,几个月都不回来。于是,东夷族的首领后羿就趁机夺取了国家大权,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傀儡王。后羿掌握大权后,不吸取启的教训,每天也以田猎为乐。没过多久,后羿就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傀儡王仲康的儿子后相也被寒浞杀死,后相的妻子后缗带着身孕逃了出来,生下了少康。

《春秋左传》中关于夏军制的记载少康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后缗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希望,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把先辈们的故事讲给他听,并且叮嘱他长大以后一定要为国报仇,把失去了的国家夺回来。

少康果然发愤图强,为复兴夏朝做准备。他先在外祖父那里担任管理畜牧业的官,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后来,为了躲避寒浞的追杀,少康逃到虞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有虞氏的首领看到少康精明能干、志向远大,就叫他在部落里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物,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把一块叫纶的地方和500名兵士交给他管理。从此,少康就有了恢复夏朝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少康为了号召人们支持他复国,就向人们宣扬他的祖先夏禹的功绩。他还把那些被后羿和寒浞搞得家破人亡、流浪在外的夏朝旧官召集来,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复国。他派了一个名叫艾的大将去打探寒浞的儿子浇的实力,又派自己的儿子前去削弱浇的力量。两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切安排就绪后,少康便起兵,向夏朝的旧都城安邑进攻。这时,寒浞已经死了,浇虽然想抵抗,但终究不是少康的对手,不久就被少康消灭了。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孙的手里。

少康光复了夏王朝后,将都城建在阳夏。他吸取了夏朝一度亡国的教训,励精图治,精心治理国家,使夏王朝再次兴盛起来。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第三节 夏桀亡国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即位以后,立即大兴土木,在洛阳修建倾宫。这座倾宫修建了7年才完成,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无数钱财,百姓们怨声载道。

夏桀吃饭也非常讲究。他吃的蔬菜必须是西北出产的;鱼必须是从东海中捕来的;调味品必须是南方的生姜,北方的海盐。每天为了准备他一个人的饭菜,需要成百上千的人来为他服务,谁要是稍有差错,就会被杀头。

夏代陶盉除此之外,夏桀还喜好喝酒,贪恋女色。每次夏桀喝醉了酒,都要找人来当马骑。要是有人不让他骑,他就把那人打一顿或是拉出去杀了。夏桀宠爱妺喜,对妺喜言听计从。妺喜想听撕裂布帛的声音,夏桀就向百姓征集布帛,全部堆在宫中。

夏桀经常无耻地把自己比做太阳。百姓们恨透了夏桀,就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这时,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强大了起来。商的首领汤看到夏桀这样残暴,就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夏桀表示服从,但暗地里却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为了显示自己是个贤明的君主,商汤还十分注意笼络百姓。

有一次,商汤看见一个人在用四面网捕鸟,四面八方的鸟都掉进了他的网中。商汤就对捕鸟的人说:“你应该撤掉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就够了。你这样捕鸟太残忍了。”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后,觉得商汤非常仁慈,就都表示愿意跟随他。很快就有40多个小国投奔了商。

商汤见时机成熟了,就决定召集商军将士,准备攻打夏国。临行前,商汤对将士们说:“不是我要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天的旨意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

夏桀听说商汤带兵打来了,赶忙调集各个小国的军队,亲自带兵与商军作战。但夏朝的士兵全都不听他的指挥,不是投降,就是逃散。不久,夏桀的军队就被打败了。夏桀仓皇出逃,不久也病死了。

这样,夏朝就被商朝代替了。汤即位后,吸取了夏桀的教训,勤政爱民,鼓励生产,并且不断发展商朝势力。几年之后,商朝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第四节 奴隶宰相伊尹

伊尹名叫挚,本来是商汤岳父家的奴隶,后来作为陪嫁来到了商汤家里。他非常善于烹饪,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喜爱读书,懂得许多治理国家的道理。他每天利用侍奉商汤吃饭的机会,与商汤聊天,给他分析天下形势,进献灭夏建商的大计。时间长了,商汤就觉得伊尹很不一般,提拔他做自己的助手。

朝中的大臣们见了伊尹,都觉得伊尹很丑,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伊尹长得又黑又矮,而且眼睛上没有眉毛,像个怪物。商汤见大臣们瞧不起伊尹,就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伊尹这人很有学问,大家不要小看了他,我要拜他为右相。”

伊尹做了商的右相后,帮助商汤筹划了许多进攻夏朝的大计,一举消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后来,伊尹又为商朝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官吏们都能勤恳地工作,商朝的统治稳定地发展。

商汤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即位,但都过了不久就死了。伊尹就决定,让商汤的嫡长伊尹像孙太甲做天子。太甲做了天子后,整天吃喝玩乐,不顾百姓疾苦,不遵守祖宗立下的法制。伊尹一连写了3篇文章给太甲,教导他如何做一个好的君主。太甲看了这些文章后,开始还能照着去做,过了不久就都忘到脑后去了。

伊尹见到太甲这样不争气,非常生气。他再次对太甲进行规劝,让他勤政爱民,可太甲依然我行我素。于是,伊尹就把太甲赶下了台,把他关在商汤的陵墓所在地桐宫(今河北省临漳县),闭门思过。而伊尹自己则摄政当国,暂时管理国家大事。

太甲在桐宫住了3年,在伊尹的不断开导下,终于悔过,开始痛改前非,弃恶行善。于是,伊尹就亲自带着文武大臣迎接太甲回到都城,郑重其事地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复位后,果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侯归顺,百姓们安居乐业。

太甲死了以后,沃丁即位。伊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不再参与朝政,回家养老,活了一百多岁。伊尹死后,沃丁用天子之礼隆重安葬了伊尹,并亲自戴孝3年,以报答他对商朝所做的贡献。

§§§第五节 盘庚迁都

商朝初建的时候,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那时,黄河下游常常发大水,一闹水灾,都城就会被淹。而且,商朝王室的贵族们整天追求享乐,生活腐化,他们还经常为了争权夺位而拼得你死我活,国家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因此,商朝建国后不断迁都,在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

商朝的第20个国君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缓解社会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决心再进行一次迁都。

商代四羊方尊盘庚决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他认为殷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少,适于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商朝的经济发展。另外,迁都以后,一切都要重新建设,贵族们没有那么多享乐的东西,阶级矛盾也会缓和一些。而且,新建的都城比较安全,反叛势力不容易进行干扰,统治会相对稳定。

但是,王室中的贵族大多数贪图安逸,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反叛,企图大闹一场。盘庚是个办事坚决的人,他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决定。他把贵族们都召集起来,先是进行劝说,告诉大家迁都到殷的好处。然后,他又利用占卜对贵族们进行威胁,说先王们都按照天帝的意思迁了五次都,他也做过了占卜,得到了天帝的允许。他说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意愿,而是遵照上天的旨意,如果有人违背了上天的旨意,就要受到惩罚。

盘庚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把都城迁到了殷。但是,新都城的条件比较差,很多人都不习惯新的生活环境,吵闹着要搬回老家去。盘庚又下了一道命令,严厉制止住了人们的反对。几年之后,局面才渐渐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