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20019900000030

第30章 父母怎么管,孩子才信服(8)

3.必要时“小惩大诫”

早上起来,妈妈给亮亮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谁知道亮亮怎么也不肯吃,他说他想吃豆浆油条。

妈妈开始好言相劝:“亮亮,妈妈做的面条很好吃的。你看,妈妈还在里面专门放了你最喜欢吃的午餐肉呢。如果你想吃豆浆油条的话,妈妈明天去给你买好吗?”

但是任凭妈妈怎么说,亮亮就是不肯吃,开始任性耍赖起来。

妈妈平静地看着发脾气的亮亮,一句话也不说了,只是从餐桌上端起面条走进了厨房。

亮亮以为妈妈就要去给他买豆浆油条了。谁知道妈妈什么反应也没有,自顾自地开始做起了家务。亮亮赌气回了自己的房间。他想过不了多久妈妈一定会来哄他的,不过他等了很久也没有听到妈妈推门的声音。这下他知道没希望了。因为没有吃早餐,亮亮的肚子很快就饿了,他忍不住悄悄走到了厨房。妈妈正好在厨房里,看到他,问:“怎么了?”

亮亮说:“我肚子饿了。”

妈妈说:“肚子饿了的话,我可以给你煮一碗面条。”

这次亮亮再也不固执了,他说:“可以放点午餐肉吗?”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亲身尝试过任性的后果,也觉得滋味并不那么好受,就会收敛自己的任性行为了。

4.让孩子自己厌恶任性行为

小舟的任性在家里出了名,爸爸妈妈说过他很多次。他高兴的时候就接受批评,但是事到临头还是一如既往地蛮不讲理。

暑假的时候,小舟的姑妈带着他的堂兄小醒来小舟家玩。这个小醒也是个极度任性的孩子。说要什么就要什么,如果不给就大哭大闹不罢休。他看上了小舟的变形机器人,非要不可。小舟的姑妈说重新给他买一个他也不干,偏要小舟的这个。小舟当然不愿意了,可是这个堂兄比他高又比他大,他有些害怕。没办法只好先拿给小醒玩。

小醒在小舟家的这段日子里,有好玩的要先给小醒玩,有好吃的也要小醒先尝。因为大人有时会出去,家里就剩两个孩子。小舟真是觉得有小醒在的日子是个噩梦。

暑假结束,姑妈带着小醒离开了。小舟对妈妈说:“小醒终于走了,他是我见过最讨厌的人。”

妈妈说:“为什么呀?”

小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他那么任性的人。”

妈妈说:“你觉得任性很讨厌吗?”

小舟点点头。妈妈笑着说:“那你可能也要检讨检讨自己的行为了,看看有时候,自己会不会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

从那以后,小舟的任性行为收敛了许多。

这无疑是个“以毒攻毒”的法子。谁都讨厌任性的人,包括任性的人本身。只是很多时候人都只会拿镜子照别人而不会照自己。父母有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看看别人的任性行为,因为这个过程就像让孩子“照镜子”一样。孩子从任性者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孩子从自己对任性者的反感里也会明白别人对自己任性行为的反感。没有人会刻意想成为一个招人讨厌的人,即使不能完全改掉任性的习惯,孩子也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5.在群体生活中改掉任性的习惯

小璇的学校要组织一次夏令营,妈妈有些担心。因为妈妈太了解小璇的任性脾气了,在家里自然是大家都让着她,而平时在学校上学毕竟和同学能自由相处的时间有限。不过这次要出远门,而且夏令营都是集体活动,需要大家配合和谦让,妈妈很怕小璇不能适应,甚至有帮小璇请假不去的念头。

爸爸听了妈妈的担心后,果断地说:“不,让她去,这个孩子是需要去纠正一下她任性的坏习惯了。”

为期十五天的夏令营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小璇回到了家里。妈妈惊奇地发现小璇这次回来懂事了许多。不但不随便发脾气了,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好玩的东西也愿意让爸爸妈妈分享了。妈妈又惊又喜,很想知道为什么。后来终于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开始小璇的确很不适应这样的集体生活。因为她太任性,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参加活动选伙伴的时候也没有人挑选她。她开始觉得孤单,那时她才慢慢意识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任性脾气,是没有人愿意和她玩的。于是,夏令营结束,小璇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群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个人的意愿与大多数人的意愿不符,就会被否定。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节假日安排出时间约几个小朋友一起进行游乐活动。事先给孩子讲清要求,如果自己的意见被否定了,要服从多数,不固执,不闹情绪。学校班集体的活动,更要积极参加,应主动向班干部、班主任老师要任务,认真完成。家长主动与老师联系,给孩子安排点负责任的工作。孩子在与别人的沟通中,就会体会到任性毫无用武之地。

6.让“自我管理”取代“无法自控”

含含和小歌是同班同学。无论在家长还是同学的眼中,他们俩都是完全不同的孩子。大家一致反映含含很任性蛮横,可是小歌就不同,通情达理又大方。

含含的爸爸妈妈向小歌的父母求教。小歌的爸爸妈妈说他们也没有刻意地在这方面教导小歌,不如请含含的爸爸妈妈到家里去看看小歌平时的生活情况。含含的爸爸妈妈连忙答应了。

星期天,含含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小歌家。小歌的爸爸妈妈很热情,带他们在家里参观。含含的爸爸妈妈看到小歌的房间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小歌的房间和含含的房间简直就像两个世界一样。和含含乱七八糟满地的玩具比起来,小歌房里的东西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含含的妈妈问小歌的妈妈:“小歌的房间都是你给她收拾吗?”

小歌的妈妈说:“不是的,都是她整理。从小我们就教她自己的东西要自己管理好,所以她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后来在小歌家的时间里,含含的爸爸妈妈发现小歌果然是这样,她无论玩什么玩具都会放回原位,她自己用的小毛巾她也会折得整整齐齐。

回家的路上含含的爸爸妈妈一直在想,虽然小歌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给他们介绍什么经验,但是他们已经学到了很多。

任性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两种互相矛盾的个性是无法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一个养成自我管理习惯的人,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当他身上具备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与任性蛮横这样的坏习惯绝缘了。

7.坚持绝不让步

小寻班上有同学带了一个游戏机到学校去,课间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给同学们看。小寻觉得很羡慕,晚上回家去跟爸爸说:“爸爸,我也想要个游戏机带到学校去玩。”

爸爸说:“胡说,怎么可以把游戏机带到学校去。”

小寻觉得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开始大吵大闹起来:“我就要带一个去嘛,你不给我买我让妈妈给我买。”

爸爸严肃地看着小寻:“我不会给你买,而且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妈妈也不会给你买。”

小寻拿出他的杀手锏来,往地上一躺就开始打滚哭叫。妈妈急忙赶来,说:“怎么了?”

小寻哭叫道:“我要游戏机嘛,爸爸不给我买。”

妈妈刚想说话,却被爸爸用眼神制止住了。

爸爸说:“我只能告诉你,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给你买游戏机。”

小寻哭了一会儿,有点累了。他悄悄抬眼看了看爸爸,却看到爸爸正看着他,眼神和表情都很坚定,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小寻开始觉得没意思起来,过了一会儿,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

孩子任性往往是抓住了家长的弱点。家长怕孩子哭,孩子就哭;家长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偏偏要满地打滚。因为孩子哭闹打滚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难堪而选择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得逞”了的孩子会因此认为,父母怕他在人多的时候耍赖,下回他还用这一招。因此,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绝对不能让步,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都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一定要坚持到底。

9 运用“沉默艺术”,让孩子自己判断是非———制止

俗话说:“沉默是金”。确实,父母在家教过程中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沉默艺术”,往往能对孩子传达出难以言表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功效。

1.沉默用于暗示

杉杉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浪费食物。吃西瓜他只吃最中间的部分,剩下的就扔掉;吃白菜他只吃菜叶,菜梗也扔掉;吃馒头的时候他不吃皮,常常把白白的馒头皮剥下来扔在桌子上。为了这件事情,爸爸妈妈不知道苦口婆心地跟他说过多少次。不是举出非洲儿童的例子,就是给他讲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但是一点作用也没有,说多了杉杉就反驳说:“非洲儿童离我远着呢,我又看不见他,要是他在我身边的话,我就把馒头皮给他吃好了,反正我也不吃。”爸爸妈妈听见了简直气得不行,但又没有一点办法。

有一天,爷爷奶奶到家里来做客,听到杉杉的爸爸跟他们讲了孩子的情况,爷爷对杉杉的爸爸说:“我教给你一个好办法,一定可以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杉杉的爸爸急忙问:“是什么办法?”

爷爷微笑着说:“沉默。”

杉杉的爸爸想了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晚饭又有馒头,杉杉照样把馒头皮剥了丢在桌子上,他想爸爸妈妈这下一定又会唠唠叨叨的了。但是没想到,破天荒的,满桌的大人一个字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看着他。过了半晌,爸爸缓缓伸出手,把儿子丢在桌上的馒头皮捡起来,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杉杉大吃了一惊,连忙叫起来:“爸爸,你干什么呀!”

爸爸不说话,只是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他,看得杉杉如坐针毡。吃完饭妈妈端来了切好的西瓜,杉杉和平时一样习惯性地咬了最上面的两口就要丢,就在他把手伸向垃圾桶的时候,爸爸的手接住了儿子正准备丢到垃圾桶里的西瓜,放到嘴边吃了起来。杉杉这下着急了:“爸爸,你别这样了,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说完他从父亲手里抢过自己刚刚吃剩的西瓜,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从那以后,杉杉再不浪费食物了。

当儿子长大成人以后再回想起这一晚父亲的举动,内心一定还会感觉到深深地震撼。他应该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父母曾经费尽唇舌也没能帮他改掉的坏习惯,竟然在父亲一言未发的情况下克服掉了。父亲用自己无声的话语和举动向儿子做出了表率,他将“珍惜每一粒粮食”这句父母常常用来教育孩子的话语具体化了,当孩子看到这样真切出现在眼前的父亲的举动时,他被打动了。父亲不仅是在用实际行动教育儿子,而且是在向孩子表达自己渴望教育他懂事成人的那份诚意。在这样的诚意面前,孩子原本就感性的心怎么能不被感动。

2.沉默以求慑服

戚戚在学校欺负了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戚戚在她的课桌上用粉笔写了几个字:没有爸爸的野孩子。那个女孩子一看到桌子上的字就哭了。同学们纷纷指责戚戚,最后闹得老师也知道了,老师对戚戚说:“我要告诉你爸爸。”

戚戚回到家的时候,爸爸已经先回来了。戚戚准备迎接一阵暴风骤雨,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爸爸一直沉默不语。戚戚抱着侥幸的心理,他想能躲过一阵算一阵,老师也许还没来得及告诉爸爸呢。当他抬头想看看爸爸的表情的时候,却发现爸爸正用凝重的目光打量着他。

戚戚心里咯噔一下,他想坏了,看爸爸的样子一定是知道了,但是戚戚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不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爸爸的沉默让他难受极了。在短短的时间里,戚戚做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鼓起勇气走出了房门。

“爸爸,”戚戚说,“我今天干了件蠢事。”

爸爸用目光示意他说下去,戚戚接着说道:“我羞辱了一个同学。但我后悔了,我真的后悔了,你惩罚我吧爸爸,我宁愿你骂我,或者打我。”

“儿子,”爸爸终于说话了,“你已经受到了惩罚。我想,你明天会去向被你伤害的人道歉,对吗?”

“是的,爸爸,”戚戚赶忙说,“明天一早我就去跟她道歉。”

沉默比长篇大论的言语更能给犯错的孩子带来压力。虽然已经知道了儿子所犯的过错,父亲依然保持沉默,并不急着对孩子一通狂风暴雨般的批评。事实上,孩子在犯错以后都会处于害怕受到批评的紧张状态,这时如果父母立刻进行言语上的批评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批评完了就没事了”的想法,说不定他们还会如释重负地松口气,但是如果父母只是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孩子反而觉得不安,并真的开始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而通过这样的过程认识到的错误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将会非常深刻,他多半永远都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3.沉默代替批评

素素近来喜欢上了看少女漫画,她对此非常入迷,就连上课的时候也在悄悄地看。回到家复习功课的时间她当然就更不会放过了。她现在回到家一改吃完饭要拖拖拉拉半天才回屋复习功课的习惯,一吃完饭就立刻回自己的房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