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跟诸子百家学养生
20021100000034

第34章 男女老少药膳饮食(9)

此外,椒柏酒、莒蒲酒、枸杞子酒、莲花酒、人参酒、茯苓酒等滋补酒,也均是养生益寿的好酒。但节制饮酒,一向是古人极为重视的养生之道,他们认为饮酒的目的在于“借物以为养”,而不能“身为物所役”,饮酒必须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酒再好,如果不加以节制,也会损害身体的健康。鉴于独饮滥饮的害处,古人一直致力于用法律的手段来禁酒,用道德训诫来劝人们自觉节饮和戒酒。《易经》、《诗经》等儒家的经典里都有劝告人戒酒或节饮的箴规。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代以嗜酒知名、自称“醉翁”的白居易,也说“佳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强调节饮的重要性。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云:“饮酒过多,丧身之源。”贸铭在《饮食须知》中详细阐述了饮酒与养生的关系,他认为,人要长寿,首先必须节制饮酒,他说:“酒类甚多,其味有甘苦酸淡辛涩不一,其性皆热,有毒。多次助火生痰,昏神软体,损筋骨,伤脾胃,耗肺气,夭人寿。”北宋邵尧夫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锹,周公所以著酒谐,为世范戒也。”清人梁同书在《说酒二百四十字》一书中罗列了纵酒的诸多害处,劝人们要节制饮酒。

现代科学已证实古人的这些认识和说法是正确的。饮酒过量,不仅会使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失去控制,飘飘然忘乎所以,还会摧残人的肌体,导致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病变和中毒身亡的严重后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的患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大。如果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他的寿命便会缩短十至十二年。

【附方】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12克,薤白9克。用水适量煎汤取汁,加入白酒30~60毫升,分2~3次服。

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瓜蒌化痰散结、宽胸,以薤白通阳散结而止痛;以白酒活血通脉,并增强药力。用于胸痹,胸部隐痛,苔白腻。现代医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炙甘草汤:炙甘草12克,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生姜、麦门冬各10克,火麻仁20克,大枣10个。水煎取汁,加阿胶6克,煎熔,兑入清酒30~60毫升,分3次服用。

源于《伤寒论》。本方以炙甘草益气、养心,配人参、大枣补益心脾,生地、麦门冬、火麻仁、阿胶滋阴养血;兼以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全方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的作用。用于气血不足,心悸短气,舌淡少苔,脉结代或虚数。

二、茶文化与饮茶保健

茶,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广泛栽培。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片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珍品。茶起源于中国,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炎帝神农氏。

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书中论茶甚详,言茶部分,分释名、集解、茶、茶子四部,对茶树生态、各地茶产、栽培方法等均有记述,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也很详细,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1.喝茶的正确方法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饮用。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喝茶的时间最好在晚饭之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最后,关于隔夜茶。许多人都觉得隔夜茶不能喝,说法很多,其中比较“危言耸听”的是说喝隔夜茶会得癌症,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其实,没有变质的隔夜茶不但可以饮用,还具有以下多种功效:抗癌、抗氧化、止血、止痒、明目、生发、固齿洁齿、防口臭、防晒、去除油腥、通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功效是指未变质的隔夜茶,一般夏季温度较高,茶水不宜超过24小时。

还要注意,茶属于刺激性饮料,含有鞣酸和咖啡碱,青少年不宜喝茶。

2.喝茶的好处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荼,令人少眠”的说法。陶弘景《杂录》中说:“茗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其实对丹丘子饮茶的记载还有早于此的汉代的《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牵三青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闻子善具饮,常思见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瓯牺之余,乞相遗也。”因立奠祀。后常令家人入山,获大茗焉。丹丘子为汉代“仙人”,茶文化中最早的一个道家人物,历史上的余姚瀑布山为产茶名山。因此“大茗”与“仙茗”的记载亦完全一致。这几则记录中的“荼”与“茗”,也就是今天的茶。更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早在晋代郭璞在注解《尔雅》时,即解说:(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蜀人名之苦茶。此中所谓“蜀人”之记载,即可视为饮茶习俗在古巴蜀的最早萌芽。还有西汉壶居士在《食忌》中所说“苦荼,久食羽化”,都说明茶开始时被利用是和药联系起来的。

3.茶与饮茶保健

茶的性味:性味理论认为,甘则补而苦则泻。典籍记载,茶的归经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性味有温凉之分。

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具体作用有:

(1)有助于延缓衰老。

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1毫克茶多酚清除对人肌体有害的过量自由基的效能相当于9微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大高于其他同类物质。茶多酚有阻断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活性酶的作用。据日本奥田拓勇试验结果,证实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维生素E强18倍。

(2)有助于抑制心血管疾病。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使这种斑状增生受到抑制,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3)有助于预防和抗癌。

茶多酚可以阻断亚硝酸铵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并具有直接杀伤癌细胞和提高肌体免疫能力的功效。据有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裨益。

(4)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据有关医疗部门临床试验证实,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用茶叶提取物进行治疗,有效率可达90%以上;对血细胞减少症,茶叶提取物治疗的有效率达81.7%;对因放射辐射而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治疗效果更好。

(5)有助于抑制和抵抗病菌。

茶多酚有较强的收敛作用,对病原菌、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消炎止泻有明显效果。中国有不少医疗单位应用茶叶制剂治疗急性和慢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感,治愈率达90%。

(6)有助于美容护肤。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它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等功效。

(7)有助于醒脑提神。

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8)有助于利尿解乏。

茶叶中的咖啡碱可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的滞留时间。咖啡碱还可排除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9)有助于降脂助消化。

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中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当今时尚语言说,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所谓“久食令人瘦”的道理就在这里。

(10)有助于护齿明目。

茶叶中含氟量较高,每100克干茶中含氟量为10~15毫克,且80%为水溶性成分。若每人每天饮茶10克,则可吸收水溶性氟1~1.5毫克,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是有益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小学生中进行“饮后茶疗漱口”试验,龋齿率可降低80%。另据有关医疗单位调查,在白内障患者中有饮茶习惯的占28.6%;无饮茶习惯的则占71.4%。这是因为茶叶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降低眼睛晶体浑浊度,经常饮茶,对减少眼疾、护眼明目均有积极的作用。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古代人类采集野生茶树芽叶晒干收藏,可以看做是广义上的绿茶加工的开始,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加工,是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到12世纪又发明炒青制法,此时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绿茶为中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分布于各产茶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中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销区遍及北非、西非各国及法、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绿茶又是生产花茶的主要原料。

§§§第三节饮食节制与禁忌

一、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黄帝内经》讲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如不遵从,饮食不干不净、不择生冷,没有规律,常常导致脾胃气血化生乏源,人体生命活动缺乏物质基础,日久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相应病变的发生。因此,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在一日三餐中,历来主张“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人体昼夜的生理变化有关。因为人身的阴阳气血的运行,在昼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时间,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阳气活动开始旺盛,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态,亟须补充营养,以满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时间,处于一日当中,且经半天的劳动,消耗较多,故宜适当多进食,才能弥补损耗,满足下午劳动工作的需要;晚饭后,一般活动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则常为致病之因。当然,一些夜生活丰富者,晚餐不仅要好,还要加夜宵。

二、饮食禁忌

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因此应该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