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伏尔泰却说:“我并不赞同你刚才所说的话,我就经常喝咖啡,而且一天要喝五十杯之多,至今已经足足喝了65年。我身体依然很健康,并没有死。而且我也特别喜欢在咖啡屋发表演讲,我的第一次演讲就是在圣日尔曼德培的普罗科普咖啡屋里进行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你论点最有力的反驳。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会用生命来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后来伏尔泰在写作《论宽容》一文时,把它改为这样的一句名言:“为你们自己着想,同时也应该让其他人享有和你们同等的权利。”
卢梭——浪漫主义先驱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家。卢梭一生可以用三个词形容,第一个是“颠沛流离”,12岁时失学当学徒,学过不少手艺,但他对哪个行业都不感兴趣。16岁时就开始在瑞士和法国各地漂泊,当过仆人、流浪汉、家庭教师、法国驻威尼斯大使的秘书。第二个是“成就非凡”,1750年卢梭因应征狄戎学院悬赏“关于艺术和科学是否给予了人类恩泽问题”,得到了最佳作品奖,从此在学术界一举成名。后来相继出版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等一系列著作。第三个是“影响深远”,卢梭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他的影响力十分深远,罗曼·罗兰评价说,卢梭彻底改革了那个世纪和以后世纪的社会。
性情中人的浪漫生活
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在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的出生是以其母亲的去世为代价的,以至于每次和父亲提起母亲,父子两人卢梭都要大哭一场。在他10岁那年,父亲因为打伤贵族而不得不远走他乡,他被托付给姨妈伯纳德照管,姨妈送他到一位雕刻家那里学艺。16岁的时候,卢梭毫无预兆地离开了日内瓦,这是一次偶然的决定。他曾经两次因为贪玩被关在城门外面,师傅警告他说如果这种事再发生一次,将对他严惩不贷。所以当他又一次被关在城门外时,他就决定远走高飞了。
在卢梭的经历中总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故事。在马布里先生家当家庭教师期间,他偷了几瓶葡萄酒,但他没有用来下酒的面包片。让男仆去买面包的话会暴露他的偷窃行为,而作为一名绅士又不能亲自买面包。这时,他想起“一位伟大公主”曾向没有面包的农夫建议:“让他们去吃蛋糕吧!”就把这句话套在自己身上,亲自去糕点铺买了一个蛋糕,回到住处一边读书,一边品味着葡萄酒,其乐无穷。
1762年,卢梭受到迫害,辗转逃到英国,受到休谟的热情接待。可是不久,他竟然怀疑休谟也参与了迫害他的阴谋,断绝了与休谟的友谊,并且逃回了法国。人们怀疑他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迫害妄想症。休谟曾经这样描述过卢梭:“他太敏感了,经不起一点点的伤害,我简直没有办法说明。他就像一个不仅衣服被扒光,连皮都被扒光的人,任何粗暴的或不小心的举动都会让他跳起来。”
卢梭死后被葬在了一个非常浪漫的湖中小岛——圣皮埃尔岛(字面意思是杨树),这个岛因为长满杨树而得名。卢梭之墓很快成为人们前来朝拜的圣地,因为卢梭死后的声誉远远超过他活着的时候。卢梭从前一直蔑视的王公贵族很快从巴黎来到这里向他表示尊敬,其中就包括玛丽·安托尼特王后。当然她不是来纪念鼓吹革命和宣扬平等的预言家而是来纪念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作家。有个年轻的崇拜者甚至来岛上自杀,希望被埋在偶像的旁边。19世纪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曾写诗赞美卢梭:
他的爱是激情的本质——就像树
由于闪电的袭击燃烧出熊熊的火焰
他激情迸发,因为在他看来
这就是爱,
在他身上洋溢着丰富的思想就像他激情的文字一样。
卢梭和女人的纠结
离开圣灵收容所后,卢梭到一个叫维尔塞里斯的贵妇人家做仆人。夫人死了以后,他和其他家奴一样只被支付了30利弗尔,有一天他漫不经心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突然看见一条银白色和玫瑰色相间的丝带,一看就知道是管家侄女的。也许是由于未多加考虑,或者是由于他想从屋子里拿走一点东西以弥补他的不平,他顺手牵羊,把那条丝带拿走了。丝带是一件不值钱的小玩意,但人们却到处寻找,最后在他的身上找到了。他吓的手足无措,结结巴巴说不出话。结果他便诬陷是女仆玛丽恩送给他的,这个女仆坚决否认,并恳请卢梭良心发现主动坦白,可是一点作用都没有,他坚决指控是她干的。困惑的主人最后把他们两人都辞退了。这件事一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一样烫着卢梭的心,他一直把这件事藏在心里,没有对任何人说过,直到后来在《忏悔录》中才承认自己的罪行,他声称“没有什么比我在艰难的时候指控一个可怜的女孩子更可恶的了”。但是他也给了自己一个理由,他说他诬陷那个可怜的女孩,是因为他喜欢她:“我把我干的事情说成是她干的,本来是想把丝带偷来送给她,却反过来说是她偷来送给我。”
卢梭离开日内瓦后,被一位天主教神甫介绍给华伦夫人,这个29岁的贵妇人给了他庇护和关爱,安排他去修道院接受教育,还为他谋职。卢梭自称,在华伦夫人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卢梭称华伦夫人妈妈,21岁时上了她的床,此后十分满足地与这个丰满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在不为夫人服务的时候,他就劲头十足地读书,进一步开发自己的音乐才华。卢梭甚至愿意和华伦夫人的老情人阿勒分享爱情,他们三人的关系维持了很长时间,最终以阿勒的死亡而结束,卢梭失去了他最可靠的朋友,心里也感到极其的悲伤,不过他还是心安理得地穿上了阿勒生前穿的那件黑色上衣,一个人享受华伦夫人的宠爱。她确实把他宠坏了,给他买新衣服,买好玩的东西,买表,买银柄佩剑,让他去学跳舞和击剑。但是他还是沉浸在一种忧郁的情绪中,他说:“人们常说,宝剑终归要把剑鞘磨坏的。我的情况正是如此,我的情欲使我活,然而我的情欲也终将致我于死。”他渴望爱情,但现在他还没有可心的对象,对他来说,妈妈毕竟是妈妈,满足不了他的情欲。“我虽然有了一个温柔的妈妈,一个亲爱的女友,但我需要的乃是一个情人。我想象有一个女人来代替她,我用千百种方法创造这么一个情人来自己欺骗自己。当我抱着她的时候,一想到怀中抱的是我的妈妈,便不能不立刻产生拘谨之心,欢愉之情马上锐减。尽管我为我得到了温柔而激动的哭泣,但我并没有享受到温柔乡的快乐。”然而,他和华伦夫人的关系并没有天长地久。1741年,华伦夫人另结新欢,寻找理由将卢梭支到外地,他在她身边的位置也在他外出期间被人侵占。30岁的卢梭最终决定到巴黎去闯天下,这个长长的浪漫插曲结束了。
1745年,卢梭在巴黎遇见塞斯·勒瓦瑟尔,此后两人关系尽管时好时坏,但总算长久。塞斯当时只有18岁,在旅店、洗衣店干活,长相很一般,从幸存的画像上看绝对可以说是丑陋无比,而且不识字,看不懂钟表上的时间,举止粗俗,愚蠢透顶。不过她在敲诈卢梭的时候绝对不傻,只要他身上有钱就能哄到手。那是因为她母亲在一旁教唆,虽然和她一样讨厌,但显然比女儿聪明些。她究竟有什么魅力把卢梭迷住呢?或许是她高超的做菜手艺吧,人们不是常说,要管住男人的心先要管住他的胃吗?也许正是因为她没有任何魅力的事实激发了卢梭受虐狂的特性。虽然没有证据显示她虐待卢梭,但是她的卑微却减缓了卢梭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不管在外面发生什么,他总能在她面前显示出优越感。他的客人们也都觉得他总是把她当作女仆,一个被当众取笑的女仆。1767年,他们终于结婚了,不过婚礼由卢梭自己主持,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因为在法国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是不允许结婚的。他在宴会上高谈阔论,说客人们能结识他是多么幸运,然后就痛苦失声。可怜的塞斯,只准备了几分钟的婚礼就让她相信他们真的结婚了。他们一连生了5个孩子,卢梭坚持都抛弃不养。在后来的一封信中他承认“生下5个孩子,都被送到弃婴堂,后来也根本没想到要认领,我甚至没有保存他们的出生日期证明。”卢梭的行为遭到了人们的非议,伏尔泰指责他抛弃自己的5个孩子是在犯罪,因为把他们送到弃婴堂等于把他们丢进死亡的坑道。卢梭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他不能给予他们应该享受的父爱,送到别的地方去可能更好。但他拒绝有钱的崇拜者帮助他抚养孩子,他以真正偏执狂的语调说:“我敢肯定他们长大后会成为憎恨父母的,甚至背叛父母的人。”
什么是幸福?
有个年轻人为了寻找到幸福感到非常苦恼,他知道卢梭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于是他决定向卢梭请教如何才能获得幸福。
“请问,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个年轻人问卢梭。
“幸福是一种持久运动着的状态,它永远不会固定在某一个地方。从自然界来看,不是也经常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吗?所以在大千世界中,不存在永恒的事物,我们的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卢梭回答说。
“那么你的意思是幸福是变化不定的?”这个年轻人反问卢梭。
“你难道能够断定你今天喜欢的东西,到了明天你仍然喜欢它吗?”卢梭反问。
“那倒不一定,有些东西我喜欢的时间长一些,而有些东西我喜欢的时间也许就会短一些。”这个年轻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卢梭。
“可是你却会一直追求你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吗?”卢梭问。
“是的,只要看到我喜欢的东西,我都会想方设法占有它。”这个年轻人坦率地回答。
“所以,幸福也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除非你想入非非,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幸福的极致。生活需要的是一种知足者常乐的明智心态。因此,每个人都要善于从各种事物中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并且应该好好享受这种满足所带来的,哪怕是片刻的乐趣。可是你却不要指望这片刻的乐趣永远驻在你的心间,因为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那么短暂的幸福还有什么追求它的必要呢?”这个年轻人很不理解地问卢梭。
“真正的幸福的确是难得一见的,或许世界上根本没有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人,可是能够感到‘知足者常乐’的人却是随处可见。”卢梭把幸福和知足者这两个概念严格地加以区别。
“那么,你感受到过幸福吗?”年轻人想知道卢梭是如何感受幸福的。
“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给我印象最深,也使我感到最愉快的事物,莫过于看到人们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满足之情了。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地打动着我的心,就仿佛是我自己心灵驱使的必然结果。”卢梭彷佛沉浸在他原来感受到的幸福之中了。
“那么幸福和满足有没有区别呢?”“幸福不同于满足,幸福是没有什么标签的。你要知道什么是幸福,首先就必须使自己进入到幸福者的内心世界。而满足则能够在人们的举手投足、顾盼谈笑中表现出来,它可以溢于言表,让人深受感染,并不由自主地投入期间。”卢梭简要地回答了幸福和满足之间的区别。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年轻人还是很迷惑。
“当你看到周围的人们满怀着节日的心情,纵情高歌,开怀大笑,把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阴郁和不快都抛弃在脑后,带着一脸的喜悦之情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生活是多么地美好甜蜜。”卢梭又重复了一遍他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
“真是不可思议,幸福难道只是‘看’别人高兴吗?难道说,别人的幸福就是你的幸福。别人高兴你才高兴吗?”年轻人还是没有理解幸福。
“年轻人,你还是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卢梭再也没有做出令这位年轻人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