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20024000000033

第33章 育儿篇(9)

第三个阶段是“初恋期”

“初恋期”是指女孩子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左右,男孩子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左右。这时,男女孩子的性机能都已成熟,对性的体验明显增加,在年龄相近的异性中,发现较喜爱的对象,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心,寄予特别的期待。感情上希望多接触、多交往,但理智上又有种种顾虑。有的孩子注意力可能在几个异性身上徘徊。父母要教育引导“初恋期”的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动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

第四个阶段是“钟情期”

钟情,就是很专一地倾慕、爱恋某个异性。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高中时期。男孩子比女孩子要晚一些。这些时期,往往会出现“痴情男女”,他们一旦倾心相爱,便不顾一切。但由于涉世未深,对人生没有充分认识,往往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一旦受挫,又会意志消沉,产生厌世心理,有的还可能走上放纵自己的道路或者轻生。

但是此时青少年身心发育均不成熟,自制力差。很多因此而影响学习。知识是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基础。因此,发生在孩子学识奠基阶段的早恋,从某种意义上说,会影响孩子的前途。然而随着“性早熟”现象的产生,孩子生理上的变化加速,导致发育中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性冲动和性要求,孩子们的心理发育又不曾与生理发育同步而行,孩子们的意志还是如此薄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很差,极容易感情冲动,发生越轨行为。后果尤其会对少女的身心产生严重的危害。

发现孩子早恋后,父母既不能慌张,也不能生气,夫妻之间应商量,拿出一个科学的对策,如果想不出好注意,可请教一些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或找一些青春期心理辅导的书看看。要了解一些孩子早恋的心理原因和生理原因,并向孩子讲解这方面的知识。

对孩子早恋的教育以疏导为主,切不可简单粗暴。那么如何疏导孩子?一方面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孩子不是学习的工具,除了学习,他们应该有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课余生活,这即能丰富他们的知识,也能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鼓励孩子同异性群交往,而不赞成同某一个固定异性同学交往,或陪孩子看一些青春期教育片,或有时间陪孩子出去旅游等。第三,多给孩子以温暖,一般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家庭的孩子早恋的多,因为这一类型的孩子,普遍感到亲情缺乏,需要情感体验,因此,父母需要注意这一点,抽出时间,多去关心孩子,呵护孩子,但父母不能走过场,这种温暖要一如既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六、如何调节波澜起伏的情绪

青春期阶段由于内心比较敏感,比较脆弱,生活中很正常的事情也会让青少年内心波澜起伏,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身心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学会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情绪,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带有情感色彩: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喜悦;失去珍贵的东西时,会感到惋惜;如果愿望一再受妨碍而达不到时,则会失望甚至愤怒;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局促不安甚或产生恐惧等。这些喜悦、悲哀、愤怒、恐惧等等情绪活动,都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据科学研究,积极健康的情绪,如愉快、欢乐、适度的紧张,对人体都有好处,它可以引起心脏输出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作,大脑工作能力增强。而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于人身体是不利的。如机体长期处于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下,往往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胃溃疡,以及心理障碍等。因此,青少年应该懂得情绪在保护心理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

首先,要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

其次,要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等等。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从而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再次,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紧张是一种情绪,它能维持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如考试时产生的紧张情绪,能使大脑功能达到最高效率状态;平时上课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张弛调节适度,就会使生活更有节奏和情趣。

最后,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己。青少年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这样做对维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情绪有好处。

下面介绍几个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注意转移法:注意目标的转移,可以引起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变化。例如两个同学吵架了,如果仍然面对面站在那,互相看到对方都很生气。假如其中一位同学出去走走,散散心,则可能使他愤怒的心情平静下来。

思想转移法:人们常常因为在某件事上想不通而生气,如果一直想下去,只会越来越生气,如果能想想别的问题,或者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去想想,可能会让自己从郁闷和气愤中解脱出来。

行动转移法:我们常常说“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行动转移的例子。我们在愤怒伤心时可以把他们化为劳动,学习或工作的力量。

释放法:俗话说乐极生悲,情绪情感的反映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可能走向不利的一面,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生活中不论是过分的高兴还是过分的悲伤、愤怒,都不应该完全埋藏在心里,而应该适度地释放出来。例如在悲痛的时候向朋友倾诉,或者大哭一场。

言语、意志和意识调节法:言语的职能之一就是调节人的行为和情感。我们可以几句话把一个人说怒,也可以几句话把一个人说乐,可以几句话把一个人说得勇气倍增,也可以把一个人说得垂头丧气。可见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用语言来调整情绪和情感。例如:战士冲锋时常常高喊:“冲啊”“杀啊”,这些喊声可以激发战士的激情和勇气,又例如不少人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写“忍”、“制怒”一类的条幅,每当想发怒的时候,抬头看到这些字画,就可适当的控制情绪。

七、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

青春期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孩子最具叛逆性和敏感性格的阶段。更年期主要指妇女绝经前后各两三年的特殊阶段。一般说来,45~55岁之间症状最为突出。更年期的妇女受生理因素影响,往往表现出情绪紊乱、烦躁不安、敏感易怒的心理特征。

大多数家庭中,处在更年期的父母都有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也都有两位处在更年期的父母。青春期叛逆,更年期烦躁,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这对于每个“两期”相遇的家庭都是不小的挑战。

刘女士今年45岁,16岁的女儿刚上高一,就花很多时间在穿衣打扮上。刘女士对她百般劝解,开始她似乎还听得进去,可后来则是你说你的,她干她的。刘女士在单位任行政管理工作,有时会很烦,下班后还要强打精神为他们父女俩做饭,常一边干活一边发牢骚,老公躲在屋里装聋作哑,女儿则不停地与妈妈顶嘴。气急了,刘女士便拿碗出气。刘女士以为这样可以镇住女儿,可她居然和妈妈对着干,并声言妈妈摔多少,她也摔多少。刘女士全身难受得像有一股火从下往上蹿,憋不住时便蒙头大哭。

这样的例子在“两期”家庭里应该比比皆是,那像更年期的刘女士与青春期的女儿之间的矛盾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吗?

相比之下,有的父母明智得多。相对于孩子,父母是强者,做家长的不能总希望孩子改变什么,而要试着自己改变对他的态度,首先从改变自己做起。为了孩子,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并有意识地克服自己在更年期中的“反常”表现,多给孩子一点自己的空间。同时要善于与孩子平等沟通,正确引导,而不要总是以家长自居,不要对孩子的表现或是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或是横加指责,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尊重和自由,比如给孩子配备私人电话、开设私人账户、尊重他们的特殊喜好、允许孩子宽松交际等,孩子也因此享受到了完整高尚的尊严感。随着孩子的渐谙世事,他们对父母也多了一分理解和体贴,双方关系日渐亲密融洽。

青春期的孩子,本能地和父母或者家庭中其他最亲密的人发生冲突,从而获得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力。这是他们人生获得竞争力的第一场演习,也是最安全的演习,因为对手是最亲近的人。在这场演练中,如果遇到正值更年期的家长,孩子的对手将变得非常强悍,要是在这场战斗中赢了,孩子获得的成长会更多。这就如同岩隙中的松树和花园里的鲜花,谁的生命力会更强呢?

专家认为,更年期的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相遇,也是一件幸事。孩子的不再听话和“一反常态”,给了家长强烈的刺激,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是“小大人”了,不再是父母的附属品了。孩子的叛逆,促使家长必须洗刷掉陈旧的“孩子”观念,学会重新审视孩子,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尊重,为孩子的思想和生活腾出一片任其自由开垦的天地,赋予孩子部分的话语权。这对家长是一次洗礼和磨砺,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形成民主和平等意识。

一般说来,人们都认为孩子应该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的哺育之恩。但是,父母对孩子不也应该怀有感恩之情吗?孩子是带给我们的最大喜悦。与此相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那些烦恼和不顺心,是多么微不足道。当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母子的分娩之痛与孩子的奋力挣扎,共同完成了人生的伟大一课。我们用这种眼光看问题,那么,孩子青春期和家长更年期的“对峙”,应是人生要完成的又一伟大课程。如果处理得当,双方都会在课堂中成长和接受洗礼。

青春期与更年期既然对亲子双方都是挑战,能否顺利过关,固然有一定风险,而化险为夷的关键,最主要的还是父母要自觉意识到冲突的实质。

当更年期遭遇青春期,重要的是彼此理解,互相体谅,硬碰硬的简单做法肯定不会取得好效果。父母应学会因势利导,用爱来化解这些冲突和对抗,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段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时期,才能恢复以往亲密的母女、父子关系。

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遇到“两期”相遇的问题。更年期家长和青春期孩子怎样相处?我们不妨记住专家总结的三大法宝:父母对孩子要礼让三先:以尊重为先、以情感为先、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为先。

而作为孩子,也不能以青春叛逆作为所有事情的借口与理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多着呢,没有了电脑游戏,生活一样可以很精彩的,譬如运动、读书等等。其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还是孩子能过的幸福快乐,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积极与父母沟通,尊重父母。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是世界上最纯粹最深沉的,任何困难都不能切断他们之间的爱,不要让误会给这么崇高的爱涂上一层阴影。

高中生:我的艰辛谁知道

一、考前适当的紧张情绪不可少

高中生总要经历各种数不胜数、大大小小的考试,很多家长怕孩子过于紧张发挥失常,总会要求孩子放松放松再放松,殊不知一定的紧张情绪可以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做出更敏捷准确的反应。

确立信心。考试前一天,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复习得是否全面,而是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自信心。复习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充分、全面是不可能的,重点内容基本弄清就可以了。一是老师明确指定的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多次做错的地方。如果这些方面已没有什么问题,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并且再三暗示自己“准备得已经很充分,相信能够考好”,这样考试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要有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鼓励学生,巧妙地暗示他们,使之产生信心。在具备自信心的状态下,可以使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

稳定好情绪,避免恶性刺激。考前当夜睡眠充足是十分重要的。许多考生想抓住这“黄金时间”多复习一会,殊不知,考试前夜用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精神不振,心里就觉得不踏实,到时想控制都很难。只有让脑细胞有机会补充能量,才能在考场上正常地驰骋。

从容进考场,不要放过每个小节。考试当天从早晨起床一直到走进考场,始终要保持从容轻松的心情,必须不放过每个细小情节。

要有充裕的时间用餐。要吃得好一点,一般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之前用餐完毕,但不要吃得过饱,否则,过多的血液还停留在消化系统,大脑就会相对缺血,影响考生智力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