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20025500000024

第24章 学校教育指导(5)

长期以来,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过于追求表面知识或知识外在化的工具主义价值取向。老师实施的讲堂教学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独立性,致使学生处在一种狭小的学习空间,沦为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的知识的储存器。学生时期被骂愚笨,长大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就有许多,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种个体内的差异,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

有鉴于此,差异教学从关注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出发,老师采用差异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和谐、宽容、平等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发出来,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3.真正体现了学生间的民主、平等

差异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老师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似乎实现了平等。实际上,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给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同样的待遇都是不公平的。”

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差异教学的具体方法

差异教学认为,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

1.确立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通常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通常先由老师制定。老师要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目标,然后再揭示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教学目标的揭示,可将目标直接公布在黑板上,也可用迂回的方法。

如教古诗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要求:①学习古诗,了解诗意;②诵吟古诗;③根据古诗内容,用现代文写一则小故事。然后要求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做得最好的一个介绍给大家。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高涨,有了明确的目标,也易于操作,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

“老师适应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统一。”在班集体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老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如果只是在一节课将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时才来兼顾,如果仅靠最后几分钟才来开始个别辅导,那么,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兼顾并不占用多少讲堂时间,譬如老师演示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可以多向他们做些演示,在集体动手操作时可以让困难学生同桌间相互帮助。要能在讲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老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老师将各种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课本内容,尤其是让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借助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加深理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在讲堂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能力强一些,还有的学生通过触摸、动手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通道,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老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在讲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比如讲解《胡同文化》一文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北京胡同风貌,使之与南方的弄堂比,让南方的学生对北京胡同不仅有一个直观印象,也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中国的文化是封闭的文化,北京人是安土重迁的了。这种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在讲说明文时尤为管用。若是在讲类似于《春》的写景抒情散文时,适当地加点鸟鸣声,整个讲堂都会充满欢喜的气氛,学生也能走入那种意境,走进作者的心灵。

4.营造良好的讲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还要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假如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沟通;假如老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

良好的讲堂氛围与问题设置密切相关,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达,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讲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老师了解了学生差异后再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跳一跳便能摘到果子”。如讲解《我的空中楼阁》时,找出文中拟人、比喻的句子,这类唾手可得的问题可以交给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分析到作者为什么那么写,与他的心态、背景有何关系,这一类拔高性的问题时可以让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差异的兼顾,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特别要在教学的重难点、关键处下工夫,而不只是在练习时或一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才照顾学困生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老师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个别教学才是对不同学生的照顾。有时老师的一个手势、一句话,对于学习困难生,无疑是夏日里的一滴甘露,滋润人的心田。

总之,差异教学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强调老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差异是必然的,差异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和理想。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斯基的观点,他认为孩子的发展有2种水平:①孩子的现有水平;②孩子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之前,人们在认识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不同的意见:

(1)“无关论”,也就是认为教学与儿童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基本各不相干的过程。教学既不会推动儿童的发展,也不会改变儿童发展的方向,最多只是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成果。这也就是说,教学最多尽量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与儿童现有的智力水平相当就可以了。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