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处事能力
20025700000023

第23章 乐观自信的能力(2)

快乐源于自己的感觉

传说东海的一只大乌龟,偶然爬过一口井边。井里的一只蛙看见了,连忙说:“稀客稀客,请来参观吧?”大乌龟说:“你在井里过得舒服吗?”井蛙说:“我独霸一口井的水,像是一个国王一样,怎么不舒服呢?你看,我一跳到井里,水就来扶着我的两腋,托着我的腮帮子。我高兴就钻入水底,泥巴就赶快来按摩我的脚,到了晚上,不想待在水里,就跳出来,散散心。”于是,大乌龟便想到井底看一看,不过它的左脚刚刚踩进去,右脚就绊在外边动弹不得了。大乌龟只好退了出来。大乌龟便对井蛙说:“你的井太小了,我进不去。我刚才是从东海上来的,让我告诉你东海的快乐吧。东海又大又深,用500千米的长,不足形容他的广大,用2.4千米的高,不足以形容它的深。水灾时不会增加,旱灾时不会减少,像这样不会因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不受雨水的多少而增减,这就是大海的快乐。”

井蛙听了,只好翻翻眼珠,连连倒退,一副茫然失措的样子。

你可以羡慕大海的壮丽和宽阔,但你也可以为自己的安乐窝而振奋不已。快乐源于个人的感觉。一个人的快乐并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保持自己的一份心境,分享别人的快乐。

鲜花和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人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二人在路上谈起访问的感受。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有鲜花的地方就有希望。一个人在遭遇困难之时,只有斗志不落,保持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才能尽快走出低谷。积极的态度是快乐的源泉。也是希望降临的曙光。想要拥有希望,应先拥有积极和快乐。

永远年轻

一位说话清纯、满脸笑容的美容师颇得学员的好感。在讲座中,美容师让个人的学员猜一下自己的年龄。室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猜32岁,有的猜28岁。结果,这些答案统统被美容师微笑着摇头否认。

“现在,我来告诉大家,我只有18岁零几个月。”

室内哗然,继而,发出一片不信任的惊诧声。

“至于这零几个月是多少,请大家个人去衡量吧,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十个月,或者更多,然而,我的心情只有18岁!”美容师接着说。

美容师永远都保有18岁的心情,所以她容颜不老青春永驻。原来,美容师采用的是心情美容法。

如果一个人的心情是快乐的,那么女性的柔美即使素面朝天也不会被掩饰。心情有时如一棵树,快乐是笔直的树干。秋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那些枯黄的树叶和愁云便会纷纷扬扬地失落。春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生活便会展开美丽的笑颜。

等待的智慧

生活中,由于有了等待,才会让我们在获得时感到更强烈的兴奋和感激。

据说有一次一位年轻人到关渡,看到有一群人,手里拿着望远镜,对着蓝天,对着那一片泥沼,对着那整片红树林望着。他不禁好奇地走上前问他们:“你们在望什么啊?”

只见那些人理所当然地回答道:“我们在等啊!”

“等?等什么呢?”

“等鸟飞过来!”

又有一次,这个年轻人到海边玩,看见许多人手里握着钓竿,面向大海,把线放得远远的,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笃定。

他便问其中的一人:“你们面对大海,心里在想什么呢?”

他回答说:“我们在等啊!”

“等什么?”

“等鱼儿!”

于是,年轻人也开始在生活中学习“等”的感觉。等着红灯变绿灯,等着太阳升起,等着夜晚变白天,等一种“沉淀”,他开始享受等待的美好感受了。

古时候人们曾用驴子推磨,但为了避免它懒惰不肯用力,就先把驴子的眼睛蒙起来,让它看不见,再将花生酱抹在驴子的鼻子上,驴子闻到香味,以为前面一定有好吃的食物,就会拼命往前冲。

在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在追逐着这个,追逐着那个,到头来往往也都是空忙一场,这跟驴子又有什么两样呢?

在下雨时,我们等着太阳出来;当阳光透出云际的同时,我们等到了彩虹。但是,无论是等待时的希望,还是彩虹给我们的美妙,都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感受啊!如果,彩虹时刻挂在天空里,那我们还会觉得它是那样的美丽吗!

少一点抱怨

相传,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住持问便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所以才不能安于现状,一味牢骚。而他的牢骚,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我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要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友人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牡丹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买主,既然牡丹代表富贵,那么缺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他的解说,觉得有理,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一幅画,因为心理状态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生活就是如此,我们必须坦荡磊落面对,不能只知发牢骚,否则,如果在牢骚中错过了人生正点的班车,那又将会在牢骚中错过下一次坐正点班车的机会。

正如泰戈尔所说:“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绝望中寻找希望

人总是避苦求乐的,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

曾经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遭遇,前者心中悲苦,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心往好处想,看到的自然是星光满天,一片光明。

人生的道路虽然不同,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有快乐也有痛苦,就看你能不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心往好处想。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病入膏肓、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着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便能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

人生可以没有名利、金钱,但必须拥有美好心情。人生在世,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要经历各种好事、坏事,尝遍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当你快乐时,不妨留一片空间,以接纳苦难;当你痛苦时,不妨想到往昔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