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20025800000032

第32章 团结协作从身边做起(6)

不做“小集团”中的成员

小集团思想的共同特征是:全体成员都有一种自以为绝对正确的错觉,这会造成过分的乐观主义情绪,并怂恿成员去做出极端的冒险。一旦你企图打破这种“绝对正确”的神话,你就与你所属的“小集团”产生了隔膜。

共同的文过饰非的努力。即使小集团的目标、准则是错误的,小集团的某个成员在不违背“集团”主旨的情况下有严重的道德越规和人格缺陷,小集团的大多数成员也要竭力为集团和它的成员辩解。如果你试图用鲜明的是非判断标准去衡量集团内部的一切,那么你就将自己不知不觉地置身在了集团之外。

对对手和“敌人”抱一成不变的观点,或是认为他们不值得较量,或是认为他们过于“邪恶”,根本不能与他们达到沟通和和解。如果你试着不这样看你周围的人,你试着向对方的“营垒”伸出友谊之手,那么你很可能要被你所属的小集团驱逐出去。这样你不也达到了脱离的目的了吗?但愿你不要从此一团伙中出走,又卷入另一团伙之中。

对强烈的反对本集团的任何陈规、谬想或破坏性作为的任何成员施加直接的压力,以维持全体成员的忠诚。如果你试着以独立的意识对集团的错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那么,你就开始站在了集团的对立面,这对你来说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你也必须准备冒被打击、被报复的“风险”。只要你经受住了第一次“风险”,你的自我结构的坚强的一面就会迅速发展起来,那么第二次“风险”,第三次“风险”……对你来说就渐渐变得无所谓了。

对背离本集团表面上的一致意见的偏差作自我检查,反映出每个成员倾向于尽量缩小他本人对集团的怀疑和反对意见,从而有一种虚幻的归属感。如果你试图不断地打破你自己对集团的虚幻向往,如果你力求理智和公正,那么你的怀疑点和反对意见将会不断增多。这样地充满了缺憾的“小集团”对你还具有吸引力吗?

有自封的心灵哨兵——这样一些成员,他们使本集团听不到相反的情报,而这种相反的情报本来是有可能破除他们对本集团的虚幻意识的。你何不试着做另外的“哨兵”呢?通过你,各种相反的情报源源不绝地涌入集团内部,必然会在小集团大多数成员的心灵中引起波动,离心的倾向将不是单个的和偶然的。这样一来你不是又有可能找到“同盟军”吗!有几个人一致希望摆脱这个集团的牵制,这种局面对你当然是一种难得的鼓舞,它会坚定你的勇气,也会加快你走向“独立”的步伐。

如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首先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强化学生团队意识。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学生在校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学校要做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坐在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统一大家的意识,营造一个“家”的氛围,让大家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让同学们感觉到自己真正置身于一个彼此尊敬、相互信任、志同道合的家庭似的团体之中。在这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不能忽视班级中的任何一个人;在这里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别差异性,每位成员都能拥有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小组、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团队,我们都是这个团体中一员,我们都要为这一团体而奋斗,使所有成员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还要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树立团队集体主义观念。当你融入某个团体,你就是这个团体的一分子,你的言行代表了团体,影响着整个团体。在班级和团队中,无论你多么优秀,你都必须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自己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就必须先主动帮助别人。

其次要开展各项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时间体验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更多的是通过集体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学校可以结合其他方面的工作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团队精神的重要。像各种球类比赛(特别是足球、篮球比赛)、接力赛、各种科技制作比赛、拔河比赛、合唱比赛乐队演奏等等都需要大家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够做好,而不是靠个人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如果各自为政,各吹各的调,那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就会亲身体会到集体的作用,体会到团队的精神。

最后,要组织学生参观现代企业或是公司, 让学生充分感受团队精神的重要。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的任何一件产品,大至火箭、飞机,小到纽扣、手机,从设计到加工甚至是设计和加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个部门或者多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要是其中某个部门、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整个的产品就成了废品。真正体现了需要精诚协作的团队精神,如果我们能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当地的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车间参观,了解其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学生就会亲身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

总之,诚信和团队精神作为个人发展的必备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教育担负着教育人、培养人的重任,它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备诚信意识和高度的团队精神。我们必须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让诚信和团结协作精神植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使他们“言必行,信必果”和具有高度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注意角色定位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团队,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团队之中。青少年生活在家庭这个相对比较特殊的团队中,学习在学校、班级这个很普遍的团队中,在其他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还会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团队中。那么,在这些团队中,我们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呢?

主导者:处事冷静的领导

喜欢带领团队,采用民主的方式并希望所有人都会参与,但你亦知道何时需要握回大权。达到团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会对工作列出优先次序并确定所有队员对自己的角色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驱策者: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

领导喜欢支配团队的工作方式,希望队员依从自己的指示,作的决定是决断的及实际的并会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达到目标至为重要,因此对于队员的表现要求非常严谨,不大有耐性,然而队员亦尊重你的积极性及魄力。

创新者:团队的智囊

充满创意,时常喜欢提出新意见,由于非常自信有时候对人会欠缺交际手腕,如别人批评自己的意见,会显得不高兴,因此有时会宁愿远离其他队员,避免发生冲突。

监察者:善于监察和评核团队的

表现喜欢仔细分析意见,看看它们是否符合团队的目标及方向,处事认真及精明,因此别人忽略的问题你亦看到,由于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很挑剔,但自己认为至少这样可避免犯错误。面对复杂资料,有能力明白个中意思,从而制订最好的决策。

执行者:团队的“办事人员”

实际,非常有效率,能集中注意力,看清楚目标、工作及成效,对于一些前卫的意见不大感兴趣,处事小心及果断,着重细节多于速度,当自己进行一项工作时,最不喜欢的是有很多临时的改动。

协调者:关心队员的需要

首要关心的是别人及他们的情绪,很易看到别人的长处及短处,当别人不开心时,会尝试去开解他们,认为彼此不应存有竞争,一个团队应像一个快乐的家庭。同时喜欢发掘别人的潜能,亦能够与沉默寡言的人展开沟通。

资源查探者:善于向外界求助

很有求知欲,喜欢探索团队以外的事物及其他人的工作,建立了很多联系,亦懂得善用其他人的长处。需要很多变化否则会觉得沉闷,有时会过于冲动,善于探索新方法并能说服及推动其他队员。

贯彻者:确保团队赶上工作进度

喜欢工作理想地完成,例如按时完成,否则会变得忧虑,会不断指出别人可改善的地方,令他们不会自满,因此会较集中看错误及细节,亦由于这样,会有时触怒别人,但却防止了他们变得不小心、太自满或懒惰。

专业者:专业知识、经验及技能

的提供者有专业或技术上的知识,能用简单易明的方法解释复杂概念,鼓励其他人要客观地看事物,对于不明白你的人,有时会显得不耐烦,对于别人的批评会非常留意。整体来说,是个有方向感及会为目标而奋斗的人,偶然会是颇为固执的。

独生子女如何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有两个男孩子,过去他们在幼儿园非常淘气,还比较爱招惹别人,连老师都不太喜欢他们。可过了几个月,这两个男孩子明显变了,不仅少去招惹别人,还经常帮助别人。大人们都在夸奖两个孩子,但他们不知道,就在几个月前,这两个男孩子几乎同时做了哥哥——妈妈生了老二,当然,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有了第二角色:兄长。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责任,从此有人称他们为“哥哥”了,即使那个婴儿还不会叫哥哥,可父母总会提醒他们:“这是你的弟弟(妹妹),你是他/她的哥哥……”,这就够了,从此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必须注意,有一部分是为了弟弟或妹妹活着。他们不仅要保护弟弟、妹妹,还要给他们做出模样。

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自我意识会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而淡化,他们会从过去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化为“以手足关系为中心”——而这,就是团队关系的原始萌芽。

试想,在一个公司,某人如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都强调自己的贡献、成绩,谁会亲和他/她?但如果他/她习惯于让团队分享成绩,说“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那么谁又不喜欢他/她?而这,就是手足关系的延伸。

但是,在现代都市里,80后或90后,95%为独生子女家庭。那么,对于没有手足关系的独生子女,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呢?

首先,让自己从小就喜欢过团队生活:家长最好每周轮换着请别的小朋友来自己家作客,每次最少不低于3人,最好有男女小朋友。家长不要花钱给他们买许多食物,好像在招待客人,而要让这些小朋友自己过家家,家长什么都不用准备,只是提供场所,不要让孩子感到有什么变化,而是一种生活习惯。

其次,大人们的任务在引导。从研究部门得出的数字:几乎七成到八成的家长希望孩子们有朋友,但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都会强调“要和学习好的孩子们接触”。然而在孩子眼中,有些学习好的不一定够朋友,有些学习一般的倒很讲义气。进一步想一想,将来孩子长大后,他们的生活圈子里可不一定都是高才生,如果他们现在就形成了这种分别心,那么将来一旦遇到不那么优秀的同学或同事,自然会加以排斥,那么后果是什么?

因此,家长们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去取代孩子的选择,孩子是接纳一切的,如果没有家长的好恶干涉,孩子将来不会有那么多人际关系矛盾。试想,一个皇帝,他是不是不仅要善用人才,同时还要容纳小人?如果他的心里有那么多是非曲直,他又怎么可能管理团队和心胸开阔呢?

独生子女都比较自我,因此家长们要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即使孩子们看不出来,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在孩子眼中,不是好人肯定就是坏人,他们的思维中没有“灰色”,非黑即白。所以家长要给他们讲故事,并说出“秦桧也是个书法家,岳飞有点儿愚忠了”。要让他们看到爸爸有时候也会犯错,妈妈也有不对的时候,家长们要主动通过聊天的方式告诉孩子。但同时要让孩子知道人无完人,也因此孩子也不必一切都好,允许孩子表达所有的真实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因孩子的真实而发作,而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包括缺点。这就教会孩子包容,让他们接受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最后,有意识地组建团队。培养基本的团队意识,就算长大成人,他们还会为这一段经历感到回味无穷。家长们要做的,就是提供环境,要让孩子们感到没有脱离集体,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一直到初中,孩子有能力独立学习,那种互助友爱的经验仍然会被他们带入中学,以及将来的高中和大学……如果比较顺利,将来进入社会,这份经验仍然会起到积极的意义。试想,如果一个年轻人失恋了,或工作中遇到了不如意,他们最好会有一两个知心朋友加以倾诉,而这个朋友会无条件地劝诫他/她。我们现在的成人都有这种经验:最具有说服力的朋友,一般都是老同学或发小。其实他们代替了手足关系来分担我们的焦虑,那么自己就不会感到孤独。

一个人对团体的融入欲望,有时要比学历本身重要得多!特别是将来的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大家庭,没有合作伙伴,那么创业成功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培养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便显得非常非常重要,就让这些没有长大的孩子们自己实践吧,爱他们的父母们会省事得多,只要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就像一个智慧的老板为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公司,在这个大家庭里,孩子们是安全的,是自由的,也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