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学学聪明的心理战术
20026100000010

第10章 奇胜篇(5)

双簧,曲艺的一种,一人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背后或说或唱,互相配合。以后常常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这种方法也常常运用到舌战之中。作为舌战的一种谋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互相配合,互相借力,以此来说服对方。

双簧谋略往往是精心安排的“一台戏”,事先经过筹划,再分角色“演唱”。攻心时,一个使硬的,一个来软的;一个在动情上下功夫,一个在言理上下功夫;一个正面出击,一个旁敲侧击;一个强攻,一个软磨;对方在红脸白脸的夹攻之下,其防线会全面崩溃。

【经典案例】

一硬一软攻心术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采用红脸白脸的心理战术,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某校特级教师老李曾与派出所的王同志一起用这种办法来教育和挽救了一名失足青年。张青是李老师的学生,绰号“座山雕”,他邻居家自行车和手表失窃,经检举怀疑是张青偷的。派出所的王同志身穿警服,正色上坐,十分严肃,问:“叫什么名字?昨天下午3点50分上哪儿去了?为什么不上课?”又对他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情况,之所以还来找你,主要是给你一个机会。你们学校杨小山为什么判了5年,不仅仅在于他的罪行,还在于他态度恶劣,不争取宽大处理。”最后对张青说:“今天在办公室先考虑一个上午,下午我们找你。”

王同志走后,李老师马上找张青谈心:“你看,派出所的王同志为什么在学校找你?这是真正为了挽救你啊!你父母离婚,你妈为了养活你,晚上还要替别人缝衣服,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吗?现在你别急于把你做的坏事告诉我,先仔细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再告诉我。我并不是要抓你的把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现在要的是你的真心,要真正地改过自新,而不是假的。如果要抓你,现在就不这样与你谈了。我有50多个学生,在你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为了什么?是要你真正改正错误,你可以对不起我,但不能对不起生你养你为你吃尽苦头的妈妈。”

李老师的一席话,使张青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青终于交代了偷窃自行车、手表的事,并表示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李老师和派出所的王同志从不同侧面向张青展开攻心战。派出所王同志身着警服,义正词严,显示了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阻挡的威慑力。李老师的一番话侧重感情,从师生情、母子情展开攻心,这样一软一硬,恩威并施,终于攻破了失足青年的心理防线。

红脸白脸以不同角色同时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这两种角色的互相配合,具有双重的综合教育功能。没有白脸,感情和道理缺乏制约力;缺少红脸,则缺少情感因素的理智因素。如果红脸白脸巧妙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红脸白脸相辅相成,能收到巧妙的说服效果,如果以白脸衬托红脸,有时也能起到巧妙的说服作用。唐太宗临死前为了替儿子唐高宗安排一个忠臣,就扮了一次白脸,把忠于自己的贤臣李世绩贬到边远地区去,又吩咐儿子在即位后把李世绩召回京城予以重用,唐高宗即位后立即召回李世绩,并加以重用。唐太宗的白脸为唐高宗做了铺垫,李世绩十分感激唐高宗,“尽忠尽职”成为他的股肱之臣。对李世绩来说,因为唐高宗的赏识,他理所当然地对唐高宗尽忠。李世绩的感情和变化,显然是白脸衬垫出来的。

红脸白脸谈判术

红脸白脸在经济谈判中也很有作用,而且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红脸白脸策略,往往先由唱白脸的人登场。他傲慢无礼,苛刻无比,强硬僵死,让对手产生极大的反感。然后,唱红脸的人跟着出场,以合情合理的态度对待谈判对手,并巧妙地暗示,若谈判陷入僵局,那位“坏人”会再度登场。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对手一方面由于不愿与那位“坏人”再度交手,另一方面迷惑于“好人”的礼遇而答应“好人”提出的要求。

美国富翁霍华·休斯生前曾为了大量采购飞机而亲自与飞机制造商的代表进行谈判。休斯要求在条约上写明他所提出的34项要求(其中的11项是没有退让余地的,但这一点未向对手宣布),双方各不相让,谈判中硝烟四起,矛盾迭出,终于发展到休斯被“踢”出谈判场地的局面。休斯后来派遣他的代表出面谈判,并告诉他的代表,只要争取到11项非得到不可的条件,他将感到满意。该代表经过了一番谈判后,竟然争取到休斯所希望的34项要求中的30项(包括那11项)。当休斯问及该代表怎样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时,该代表回答道:“那很简单,每当谈不拢时,我都问对方:‘你到底希望与我解决这个问题,还是留待霍华·休斯跟你解决?’结果,对方无不接受我的要求!”

白脸的傲慢、苛刻、僵硬,这只不过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为红脸的谈判起到陪衬,红脸轻易取胜,只是借力于白脸的反衬,因而这种手段往往相互作用,微妙而有趣。

唱双簧

唱双簧,往往是两个人合作的,但复杂生活中,往往由两个人以上,而且分别由几个人分扮红脸白脸,因而其诱惑力也大,容易使人受骗上当。

某经销部一天接待了两位顾客,一个叫“李文昌”,一个叫“李小华”,他们一进门就找经理,拿出介绍信和工作证。他们摆出厂家的样品,声称推销各种规格的汽车螺帽,反反复复地强调产品质优价廉,而且是紧俏货。

几天之后,又有两家机电公司上门找经理,要求购买汽车螺帽,他们也拿出介绍信和工作证。

双簧这么一唱,此经销单位见有利可图,动了心,于是就和这两家机电公司签署了供销合同。

签订合同的那天,厂家又派出一个叫“李裕华”的股长,带着“李文昌”以前签好的合同找到经销部经理,他一本正经批评那两位业务员不了解生产情况,没有请示就签了合同,因为产品刚脱销,无货供应,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经销部见对方如此信守合同,也就放心了。

就在经销部和厂家商量对策之时,两家机电公司从南昌打来急电,称汇票已办妥,要求提货。经销部在厂家和公司的引诱和催逼下,终于在需方未付款的情况下向厂方付款进货,然而机电公司无人取货,于是经销部买下了一大堆滞销货。

这出双簧是由厂方和“公司”合扮的,使经销部连连中计。

唱双簧谋略因为有红脸白脸互相衬托,其说服力大,诱惑力大,这里也有个立场原则问题,上述这出双簧则是一场诈骗剧,是损人利己的。

唱双簧要成功,红脸白脸都要演得真,如果让人看出破绽,其效果就没了,而且此谋略成功,对方往往是缺乏经验之人,或有求于你的人。如果有一定经验的,不会轻易上当的,用谋者要注意这一点。

“卖关子”术

【心理战术】

把对方的胃口吊足,直到如饥似渴的程度,再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卖关子”,文学艺术用语,指说书人说长篇故事,说到重要关节处停止,借以吸引听众接着听下去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卖关子”是激发对方需求的一种心理战术。

需求是人对满足个人生活和从事社会活动所需条件的渴求和力求进行的心理趋势,是激励人去行动并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驱力。美国卓有成效的演说家、谈判老手尼尔伦伯格认为:“预测需求和满足需求,是我们要讨论的谈判方法和核心问题。”“谈判的每一方,都有其希望得到满足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需求。考虑到对方的需求,谈判就可能取得成功,忽视这些需求,把谈判当做一场一方全赢、一方全输的棋赛,结果双方都将遭到失败。”尼尔伦伯格谈的“需求”在谈判中的价值,同样也适用于舌战的所有范围。

【经典案例】

范雎上书秦昭王

为了说服对方,一些外交家、经济谈判家不仅重视注意发现对方的需求,满足对方的需求,而且还善于激发对方的需求,卖关子,把对方的胃口吊足,然后再以售其图。

秦国丞相范雎,是“远交近攻”外交谋略的提出者和执行者,由于他的外交谋略,秦国在外交上、军事上连连得胜。范雎原来只是魏国大夫顺贾的家臣,后来因间谍嫌疑而被捕,逃出监狱后投奔秦王王稽。范雎虽有文韬武略,却始终无法谒见秦昭王,但是他不愧为出色的谋略家,终于脱颖而出,采用的就是“卖关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