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灾难面前如何守护人身安全
20027200000011

第11章 运动安全(2)

7.海边救生员均身穿上黄下红服装。如果看到海滨白色的小屋和旁边的黄、红两色旗杆,就可确定那是救生站,救生员正在值班。假如旗杆收了,就表明救生员不当值。同时,救生站还有警示标志,如果插上了全红旗帜,就是告诫大家海风大,不适合下海游泳。此时,一定记住远离海滩,切不可下水游泳。

游泳时出现危险的救助:

1.要严格遵守游泳安全的基本要求:

(1)单身一人不要在江河湖泊游泳;

(2)身体患病不游泳;

(3)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立即游泳;

(4)不在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游泳;

(5)恶劣天气不外出游泳;

(6)下水前不做准备活动不游泳。

2.看见他人游泳发生危险时,你可以做以下工作:

(1)立即呼救,但儿童少年不可贸然下水营救;

(2)溺水者救起后,要清除口鼻喉内异物,排出溺水者胃部和肺部的水,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3.自己游泳时发生抽筋情形时的急救:

(1)在水中抽筋时,尽量将受影响的肌肉伸出水面。

(2)当小腿抽筋时,脚趾朝胫部方向,将足部屈曲。痉挛得到舒缓之后,游回岸边。

(3)可能的话,用另外一种泳姿。

(4)如果你感到筋疲力尽,不要惊慌。尽量放松,靠背部浮于水中直到恢复体力。(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靠腹部浮于水面,这样就可以按摩到抽筋的肌肉。)

(5)切忌不要单独一人外出游泳,尤其是曾经发生过在水中抽筋的情况后更不能一人外出游泳。

大家一定要记住:

游泳本是件好事,消暑降温练身体。

如果安全做不好,容易溺水出问题。

野外游泳要牢记,儿童不能单独去。

成人家长要陪同,水深水浅知根底。

泳池游泳要注意,分清深水浅水区。

不要贸然跳下水,一下沉到水底去。

下水之前别着急,准备活动做仔细。

凉水淋身活动开,预防抽筋少事故。

儿童一道把水戏,若有溺水要切记:

喊叫成人来施救,不要鲁莽下水去。

游泳游到水中央,突然抽筋不能急。

沉着镇静加呼救,努力恢复保呼吸。

(八)登山宿营

登山宿营等户外运动日益走进平常百姓家,很多家庭在双休日或者长假期间,会走出户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此运动日益盛行,说明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在进行此项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一切行动听从大人的指挥。青少年参加登山宿营等户外运动,一般都是在大人的带领下,对地形线路等情况并不了解,而且登山宿营等户外活动还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克服行进中的困难,因此,一定要听从大人的指挥,切不可擅自行动。

2.拒绝一切冒险行为。户外运动一定要把风险降到最低,不鼓励冒险行为,不做无把握的冒进。切不可因自己一时的好奇心理而离开同行的人。

3.注意食品安全与水的安全。运动途中,不胡乱采摘果实,不乱取水饮用。要随身携带必要的食物和充足的水,尤其是后者,在无补给水源的地区断水会是致命的危险。要注意食物和水的卫生,避免在野外引起身体不适。

4.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时,要避免发生性侵害的可能性。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注意保护自己,尤其是女生。宿营时,一定要与大人特别是自己家的长辈住在一起;如果没有自己家人,就要同性之间住在一起,防止一切侵害的可能性。一旦出现侵害苗头,要立即向大人报告,避免侵害行为的发生。

二、运动前的热身准备

在开展一项运动前,我们应当先进行必要的热身,大约为10分钟,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机能达到适合运动的状态,使心跳加速,体温微升,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供应;使身体提高警觉性,反应速度加快;使关节更加灵活,减少受伤的机会。

做热身运动时,要保持呼吸自然。可逐步展开身体各部位的热身:

1.头部热身:双手叉腰,双脚分开,然后头向左侧倾,数4下,返回原位;头向右侧倾,数4下,回原位;头转向左,数4下,回原位;头转向右,数4下,回原位;头向上抬,数4下,回原位;头向下低,数4下,回原位。

2.背和腹的热身:向左、右分别扭转身体4次;伸手向左右两侧弯身4次;屈身向下拉伸4次。

3.膝关节的热身:将两脚并拢,两手自然搭在膝盖上;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转动膝盖各4次。

4.手腕、脚腕的热身:两手十指交叉,沿着腕关节转动;分别转动一只脚,各4次。

三、进行运动应注意的事项

1.应穿着合适、舒服的运动用的衣服鞋袜。

2.采用合适的运动装备,例如踏滑轮时要佩戴头盔、护膝。

3.选择安全的场合。不要在车道、斜坡、有油渍或积水的地面等地方玩耍或运动,以安全为要。

4.避免在高温及湿度高的情况下作剧烈运动,留意天气和运动的环境,以防运动中的“猝死”发生。

5.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为,亦要持之以恒,切勿期望在数次运动后即有显著效果。

6.不要在饱餐后立即做运动。

7.运动过程中要避免一些可能会引致自己或他人身体受伤的危险动作,做到文明运动、健康运动。

8.随身不要携带任何硬物,口袋里不要装金属徽章(如校徽、团徽)、别针、刀子、铁钉、钥匙串、发卡、剪刀等危险物品。

9.运动时感到不适,如极度气喘、面青、头晕、作呕作闷等,应立即停下来休息,切不可强撑。

10.运动后不要立即停下来休息,应当适当地减少运动量,同时切记不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喝凉水。

四、意外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一)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以扯伤肌肉和扭伤关节最为常见,大致上都是由于肌肉或关节的组织扯裂、内部出血而引致肿胀、疼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采取以下步骤:

1.受伤后应立即休息,停止运动。如在5分钟内再度运动,而受伤部位并不感到疼痛,就可以放心继续运动,但如疼痛持续,就得找医生治疗。

2.运动时受伤,可能会发生骨折,须到医院治疗。骨折症状有:

(1)肿胀部位不能活动。

(2)伤处在数分钟内肿胀。

(3)伤处剧痛不止。

3.如疼痛不太剧烈,而且肿胀速度缓慢,通常可自行护理,不一定要找医生。自行护理的方法有:

(1)冷敷受伤部位:把冰块装进塑料袋,用椎子敲碎,再用毛巾把塑料袋包好。另一方法是用冷水浸湿布块,拧干后敷上。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流血。

(2)用绷带把冷敷布包扎在伤处上20~30分钟,因绷带压迫血管,可减少出血,但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伤者的手指或脚趾冰冷或刺痛,就应把绷带解开。

同时,把受伤部位抬到高于心脏的位置,维持30分钟至1小时,以减少流血。24四小时内仍须尽量抬高伤肢。

(3)受伤后的第一晚如疼痛剧烈,可按规定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或对乙酷氨基酚。但不应为了继续参加比赛而服用止痛药,因为疼痛是重要的警告信号。

(4)疼痛消失之后,至少要过10天才可恢复轻量运动。

(5)如果复原十分缓慢,或者病情一再反复,就应去看医生。

(二)运动创伤

1.眼部创伤

如果伤者眼圈周围的软组织渗血,引致眼圈淤黑,可扶伤者直身坐下,用冷敷布敷眼。

如有污垢或灰泥进入眼睛,可用手掬清水冲洗眼睛。

2.鼻部创伤

如流鼻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15分钟,改用口呼吸。如流鼻血超过30分钟,不要再用此方法,立即看医生。

3.皮肤擦伤

皮肤遭粗硬的平面(如地面)擦伤,应该彻底清洗和消毒。

清洗后伤口内仍有尘垢,就应去看医生。伤口洗得不干净,愈后可能留下难看的疤痕,面部受伤时更要小心。切勿忽略普通擦伤也可能引致破伤风,受伤后须接受破伤风防疫注射。每10年注射一次。

切勿在伤口上涂过期的软膏或粗劣的消毒剂,否则会使伤口感染或使组织损坏。

4.脚底起泡时的处理

在运动时,由于穿着的鞋子、袜子不合适或者低劣,或者运动量过大时,都有可能出现脚底起泡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用脏手撕破或者用未消毒的尖利器具刺破水泡,防止出现感染;可以到学校卫生院或者医院进行处理;或者以改换合适的鞋子、袜子,适当休息的方式让其自行消失。

总而言之,遇有意外应保持冷静,并立即通知家长或老师。家长或老师应学习基本的急救常识,亦要教导较年长的儿童在遇到意外时一些简单的应付方法,如妥善处理创伤,用清水洗涤伤口,贴上创可贴等消毒防水胶布或纱布,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有较重伤情或不明伤情,应立刻前往诊所或急症室诊治,不可掉以轻心,以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