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礼仪一点通
20027600000026

第26章 通讯礼仪(3)

2.做好电话记录

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要尽量做好电话记录工作。记录内容包括什么人、什么时间打的电话、大概是要说什么事(如果对方不愿意不必强问)、对方有什么要求(一看到字条马上回电话,还是晚上再打电话等)。通常很多人在转接电话时不予记录或者记录得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姓和一个电话号码,这样对方要找的人工作繁忙的话,这种电话可能得不到及时回复。

3.确认对方姓名身份尽量用褒义词语替人转接电话,确认对方姓名时,尽量要用褒义词语。不要脱口而出,用习惯用语去确认对方的姓名。比如“您姓孙,是孙子的孙吗?”“您姓冷,是冷淡的冷吗?”诸如此类,让对方听了感到不快。其实可以改成“是孙子兵法的孙吗?”“是冷热的冷吗?”在记录对方电话号码时,则一定要重复,以免记错。

4.未经要接电话者同意不要轻易将手机号码告诉对方转接电话时,如果来电者要找的人不在,对方询问手机号码时,转接者一定要经过要接电话者同意才能把手机号码告诉对方。否则可能严重干扰到要接电话者的工作或生活。

5.讲究口德不乱传闲话

如果转接到了一个敏感人物的电话,比如大家怀疑某某跟某某有特殊关系,恰好某某打电话找某某时被你接到了,这种时候千万不要捕风捉影,不要去转告第三人“谁给谁来电话了”,更不能在旁边偷听对方的电话内容。不论是绯闻还是面对关系过于紧密的上下级,接电话者都不能妄自猜测,随意传播。随意猜测传播严重破坏了正常的人际关系。

打电话的行为禁忌

案例一

问候不敬让对方反感

“喂,你给我找一下某某某。”一位先生有急事给某客户打电话,拨通电话后,高声地让接电话者去找人。正好那天接电话者心情不佳,听到这种电话心情更是不爽。而且接电话者也知道他要找的人正在开会,这时也不能接听电话。于是接电话者不高兴地说:“他不在。”随即挂掉了电话,这位先生也不知道客户到底干什么去了,什么时候才能打电话找着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不知道造成这一结果的唯一原因是打电话忘了“客气”。

案例二

不会问候破坏自己形象

一位先生给远在俄罗斯留学的王姓朋友打电话。这位朋友居住在一个俄罗斯人家里。因为这位先生不会俄语,他打电话时,听到俄罗斯主人接起电话时,就一个劲地叫:“王、王、王”。俄罗斯主人听到如此问候,非常生气,事后问他的王姓朋友:中国人打电话都这么没礼貌吗?俄罗斯主人由此对他的王姓朋友也产生了看法。实际上,这位先生说一句英语的“Hello,how are you!”就能解决问题。

就餐中别对着餐桌打电话

1.礼仪细节

参加宴会或与人一起进餐时,不能对着餐桌打电话,要离开餐桌。如果是茶话会,或者不方便离开餐桌,则要侧转身子,用手遮挡一下,防止唾沫溅到饭菜上。

2.不能接听轻声告知

如果正在开会或交谈,不方便接听电话,可以轻声告诉对方,“对不起,正有事,回头给你去电话”。事后则一定要主动给对方回电话。

3.司机打电话吓坏乘车人

张小姐坐出租车,中间有人给司机打电话。只见司机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拿着电话,显得非常熟练和满不在乎。张小姐在司机打电话时一直提心吊胆,惟恐警察看见,耽误时间,更怕司机没看见行人或车辆,发生什么事故。

4.铃声搅乱音乐会

邱女士在北京音乐厅听一场由著名大师指挥的交响乐。音乐演奏到高潮处,全场鸦雀无声,凝神谛听,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在宁静的大厅中显得格外刺耳。演奏者、观众的情绪都被打断。大家纷纷回头用眼神责备这位不知礼者。

5.来电吵醒邻床病友

刘先生到医院探访病人,公司的同事来电话,铃声让另一床正闭目养神的病人睁开了眼。刘先生接起电话就谈上了工作。尽管电话时间不长,但那位被吵着了的病人一直脸色不悦。

6.特殊场合打电话要体会他人感受对打错的电话要宽容

随着电话的普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打错了电话或接到打错了的电话的经历。当我们按照朋友留下的号码拨打一个电话,接听方可能会告诉你:“没这个人,你打错了。”还没弄清究竟错在哪了,接听方就把电话挂断了。是朋友把电话号码写错了,还是他的电话号码变了?还是我自己拨错号了?因为有急事要找这位朋友,只好提心吊胆地再拨打一次,问:“您的号码是×××吗?”接听方可能并不答复你的问题,只是气愤地说:“告诉你打错了!怎么还往这儿打!”

日前我打错了一个电话,接听方的做法真让我感动。我家前两年买了个知名品牌的电热水器,想找厂家的维修部保养一下,除除水碱。我按照厂家留的维修部电话拨了过去。接听方告诉我:“这里是私人住宅。”我连忙道歉。没料到对方还彬彬有礼地把电热水器维修部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我。我顺利地找到了那个维修部,得知他们因迁址变更了电话号码。

我想:这种电热水器在北京有那么多用户,这个私人住宅不知受到多少像我一样打错电话的人的“骚扰”,而他们是那么宽容,那么聪明,那么富于爱心……如果只告诉对方“你打错了”便挂断电话,不知有多少个打错电话的人还要再打过去。在感动之余,我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把这个小故事告诉大家。当我们接到打错的电话时,如能问一下对方欲拨打的号码,让他知道打错电话的原因,对人将带来方便,对己也将减少麻烦。

打电话能看出他人性格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多行为举止常常是无意的,但从这些无意之中却能体现出有心人的“身心”。从以下打电话的不同类型中,你也可以大致了解某些人的性格特点。

悠闲舒适型。这类人用电话时舒舒服服地坐着或躺着,一副泰然自若状。他们生活沉稳镇定,泰山压顶面不改色。

以笔代指型。习惯于用手中的圆珠笔等去拨动号码。这类人性格比较急躁,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不让自己有片刻的空闲。

边行边谈型。他们通电话时从不喜欢坐立在同一位置,喜欢绕室而行。这类人好奇心极重,喜欢新鲜事物,讨厌任何刻板性的工作。

以肩代手型。他们喜欢把听筒夹在手和肩之间。此类人生性谨慎,对任何事情必须先考虑周详才作出决定,他们处处小心从事,极少犯错。

心有二用型。通电话的同时,常常要做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整理文具、擦抹台桌等。此类人富有进取心,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电线绕指型。打电话时不停地玩弄电话线。此类人生性豁达,玩世不恭;天下来当被盖,非常乐天知命。

信手涂鸦型。一边通话,一边在纸上信笔乱画。这类人大多具有艺术才能和气质,富幻想而不切实际。不过他们独具的愉快及乐观性格使他们经常可以较容易地度过困境。

抓紧下端型。通话时紧持听筒的下端。这类人外圆内方,表面看似怯懦温驯,其实个性坚毅,无论对事对人,一旦下定决心,永不改变。

平平无奇型。此类人无特殊习惯,一切动作出于自然。他们生性友善,富自信心,对自己的生活操纵自如,能伸能屈。

接电话的不良行为

1.案例一电话没回应惹恼客户一位消费者新买的某品牌电脑出现了故障。她忘了该电脑的维修电话,于是从查号台问到该公司电话后打了过去。一位小姐接了电话后,犹豫几秒钟后说道:“我帮你找人来说,你稍等。”谁知这一等就是好几分钟,这位消费者能听到办公室嘈杂的声音,但就是没人再接电话,那位小姐好像也不知去向。她非常生气,从此对这个品牌印象大打折扣。

2.案例二事情没说完推说管不了一位市民看到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她给有关部门打电话。刚说两句,对方就打断说:“小姐,这事不归我们管,你找别的部门试试。”“你还没听我说完,怎么就知道不归你们管呀?”“我说的肯定没错,你再给其他部门打打试试。”“你们这也不管,那也不管,都管些什么呀?”市民的热心受到了伤害,她一下子生气了。

3.案例三一时口误遭冷遇

一位先生要找A公司,但拿起电话却顺嘴说成了B公司。A公司的员工一听对方要找的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马上说“你打错了”。“啪”的一下就挂断了电话。这位先生回过神来,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他以前也跟接电话的这位员工联系过几次,没想到对方的温文尔雅都是装出来的,实际是这副“德性”,他再也不想和对方合作了。

别让手机给你的风度打折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和礼仪有关的问题,如果处理得正确,就能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风度,反之,则会被人看成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但是这些有关礼仪的知识由于尚未进入学校的课本,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知识的空白点。

前几天,我兴致勃勃地观看电影的时候,被剧场里此起彼伏的一阵阵刺耳的手机铃声弄得情趣全无,如今不少人在看演出、晚会、话剧的时候也经常有这样的苦恼,手机虽然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手机被称做“第五媒体”,中国有2.1亿的移动用户,放肆地使用手机会成为社会礼仪的最大威胁。所以“现在通话方便吗?”通常是拨打手机的第一句问话。其实,在没有事先约定和不熟悉对方的前提下,我们很难知道对方什么时候方便接听电话。所以,在有其他联络方式时,还是尽量不打对方手机好些。如果在禁用地点使用手机还可能造成灾难。怎样合理地利用手机呢?

在一切标有文字或图标禁用手机的地方,均须遵守规定。乘飞机时,必须关闭手机,因为手机讯号会干扰飞机导航系统。在加油站或是医院里用手机就有可能酿成火灾,或影响医疗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在驾车时不宜使用手机通话,否则易造成事故。

其次,电影院、严肃音乐会、舞蹈演出、开会、听报告时,不使用手机。公共场所应使之静音或转为振动。在一些场合,发送短信息往往比打手机更合适一些。我们建议大家应该多熟悉一下诸如语音信箱、短消息等特色服务功能。

有特别紧急的情况必须使用手机时可以换个房间,走到室外,甚至有人躲进厕所。

打手机时声音不要过大。尤其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佩带的耳机与麦克时大喊大叫,别人会感到莫名其妙。特别提示:出于自我保护和防止他人盗机、盗码,不宜随便将手机号码告诉别人,更不应当随便将别人的手机号码转告他人。不宜随意互借手机。不在不正规的维修点对其进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