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
20030000000002

第2章 才智篇(1)

第一副春联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在古代,人们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认为某些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现象是神鬼在作怪,便在春节时用传说可以“驱鬼避邪”的桃木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在上面写上“灭祸降福”之类的吉祥话,把它钉在大门两旁。这样的木条,人们把它称作“桃符”。

公元964年春节时,后蜀国君孟昶(919-965)要翰林学士作诗句题写桃符,他命一个名叫辛寅逊的学士为自己寝门的桃符题诗。辛寅逊拟出诗句后,孟昶觉得诗句文辞欠佳,很不满意,便自己拿起笔来,亲自写了一联诗: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两句诗,对偶工整,含义明白,而且首尾二字连起来便是“新春”,很适应春节的气氛。孟昶把这两句诗分别写在两条桃木板上,一左一右,嵌缀在寝室门旁。

孟昶题写的这一联桃符诗句,后来被人们公认为我国的第一副春联。公元965年,后蜀国为北宋所灭。孟昶归降了北宋,被封为秦国公,当年就死去了。但是,他首创的春联习俗却一直在我国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王羲之防盗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303-361或321-379)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正值年终岁尾,于是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然后把上半截张贴于门上。

于是,这副对联便成了: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对联。可来人在月色下一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心想,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回去张贴啊,只好叹口气,趁着夜色溜走了。

大年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对联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已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油车工考倒李白

六月打麻车车工眼看汗淋若矢

寒冬拉纤船船夫踩冰冰破似浪

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弃官到处游历。

一天,他来到浙江新安更楼底村,刚进村口,耳边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嘭嘭”声。李白止步,见是一座大油坊,便坐在大油坊前的老槐树下歇息。

这时,油坊里走出一名年轻的油车工,打着赤膊,浑身汗水淋淋,也跑到大槐树下乘凉,一看旁边有一个陌生人相貌堂堂气宇不凡,便问道:“先生尊姓大名?”

“我么?就是那个在金阶玉殿上醉写吓蛮书的狂人。”李白颇为自负地答道。

“啊呀,原来您就是名闻天下的大诗仙李白!”油车工忙奔回油坊,一手端来一碗白开水,一手提着一壶酒,对李白道:“我是个粗人,想班门弄斧,出个上联请您对对。对得出,这壶米酒就给您解渴;对不出,您就只能喝这碗白开水了!”

李白早已口渴,正想喝杯好酒解渴消倦,一听对对,心想:“这个打油工能有多大能耐?这壶酒我喝定了!”便把手一挥说:“那你赶快出上句吧。”“好。”油车工指着浑身如注的汗水说出上联:

六月打麻车车工眼看汗淋若矢

李白听罢,反复念了数遍,越念越觉得难对,因为这副联中有人、有景、有事、有官名(“汗淋若矢”谐官名“翰林学士”),还是一副顶真联,这一时之间以何为对?他不由站起身来,急得团团乱转。

“哈哈,亏你是个大诗仙!我看,你只能喝白开水!”油车工提着一壶酒径自回油坊去了,弄得李白尴尬不堪。

翌年隆冬,李白随同一位诗友,当朝兵部侍郎乘船重游新安江,再次路经更楼底村,听到油坊里“嘭嘭”的打油声,又想起了去夏被油车工难倒的事。这时,八名船工正弓腰驼背,踩着冰层,吃力地拉着客船往前而行,被踩碎的冰层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如同银浪荡漾。李白触景生情,产生了灵感,忙叫停船。他奔进油坊,找到油车工对出了下联:

寒冬拉纤船船夫踩冰冰破似浪

下联也是有人、有景、有事、有官名(“冰破似浪”谐官名“兵部侍郎”)。油车工见对得工整,忙邀李白到他家喝米酒。自此,李白再也不敢自夸才华盖世了。

李白宴对乡绅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有一年春天,李白离开官场云游河山,路过万县时,和当地文人雅士吟诗作对。其中有个不学无术却又附庸风雅的胡乡绅,十分嫉妒李白的才华。

一天,胡乡绅以祝寿为名,请李白与众友赴宴,想在宴席上给李白难堪,显示自己的才学。酒过三巡,胡乡绅虚情假意地对李白说:“久闻先生才华横溢,诗联出众,老夫这里有一上联,却苦无下联,请先生玉成。”说罢,当众摇头晃脑地高声念道:

梁山栽大竹无须淋水

李白随声应道:

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上联难在梁山、大竹、淋水是三个县名,哪知李白也用三个县名南浦、长寿、丰都对得天衣无缝。众人听后,频频点头称赞对仗工整。胡乡绅亦无话可说。他深知自己的才华远不及李白,再对下去,定会出丑难堪,忙赔礼道:“奇才!请喝酒。”

唐玄宗联考李泌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

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

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李泌(722-789),字长源,唐陕西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李泌家世代重视读书教育。据说,李泌的父亲李承休聚书两万余卷,曾告诫子孙不得让这些图书出门,如有求读者,可在别院阅读、供馔。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李泌自然受益不浅。

刚刚七岁,李泌就能为文赋诗。有一次儒、道、释三教学者聚会,玄宗把他也召入宫中,想试试他的才学,便让燕公张悦以象棋为题出题考他。

张悦于是说出一上联: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

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稍加思索即对道: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

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玄宗听后觉得答得别致,寓意深刻,连忙把李泌抱在怀里说:“你年纪还小,如果七岁封官,不利于才智的发展。”接着又嘱咐李泌的父母要用心教子,使其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后来,李泌确实不负众望,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县侯。

戴叔伦巧对三白

白店白鸡啼白昼

黄村黄犬吠黄昏

唐代诗人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江苏金坛人。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

戴叔伦小时候聪明好学,很得先生喜欢。有一年的春暖花开时节,先生带着学童们到附近的村镇春游。在一个叫白店的镇上,先生见一只白色公鸡在高声啼叫,于是指着这只公鸡出了一个句子让学童们来对:

白店白鸡啼白昼

上联巧妙的是一连用了三个“白”字讲述了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他们边走边琢磨,直到太阳西偏,谁也没有对出来。当他们走到一个叫黄村的村庄时,一条黄狗向路人狂吠着。正当几个学童被吓得躲躲闪闪的时候,小戴叔伦来了灵感,答道:

黄村黄犬吠黄昏

下联同样巧妙地连用了三个“黄”字表述了当时发生的事。先生听了,对他赞不绝口。

晏殊求对得佳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北宋有名的“神童”。七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后来的一些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比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这些人,全是他的学生。

有一次,晏殊看见扬州大明寺墙上写了很多题诗,就让随从给他念,可不许念出题诗人的名字和身份。晏殊听了一会,觉得有一首诗写得挺不错,就问:“哪位写的?”随从回答说:“写诗的人叫王琪。”晏殊就叫人找来王琪。晏殊跟他一聊,挺谈得来,就高兴地请他吃饭。俩人吃完饭,一块到后花园去散步。这会儿正是晚春时候,满地都是落花。一阵微风吹过,花瓣一团团地随风飘舞,好看极了。晏殊看了,猛地触动了自己的心事,不由得对王琪说:“王先生,我每想出个好句子,就写在墙上,再琢磨个下句。可有个句子,我想了好几年,也没琢磨出个好下句,还请先生指教。”

王琪连忙道:“请大人说说是个什么句子。”

晏殊就念了一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听了,马上就说: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下句的意思是说,天气转暖,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这些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面。

晏殊一听,拍手叫好,连声说:“妙,妙,太妙了!”

王琪的下句对得确实好,跟上句一样,说的都是春天的景色。拿“燕归来”对“花落去”,又工整又巧妙。用“似曾相识”对“无可奈何”也恰到好处。这两句的音调正好平仄相对,念起来非常和谐好听。

包公巧破对联案

点灯登阁各攻书

移椅倚桐同赏月

包拯(992-1062),北宋庐州人,字希仁,天圣进士。为官刚正,执法严明,办案铁面无私,被百姓尊呼为“包青天”。

为了解民情,给百姓排忧解难,包公经常微服私访。一次,包公在微服私访时,了解到了这样一桩奇案:

前不久,一对年过半百的王姓夫妻为儿子娶亲。在新婚之夜,才华横溢的新娘为了考考自己的夫君,就出了一个句子:

点灯登阁各攻书

新娘隔着房门对新郎说:“你若对不出下句,今晚就不准进入洞房。”新郎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没有对出下句,遂赌气离家去了学堂。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新娘见坐在桌前的新郎紧锁眉头,便问其故。新郎说:“我直到现在还在为对不出你的对句而发愁呢!”新娘听后,竟悬梁自尽了。因为出了人命案,县衙不问青红皂白就抓捕了新郎并对之刑讯逼供。新郎屈打成招,被判为秋后问斩。听到儿子将要被问斩的消息后,新郎的母亲也绝望地投河自尽了。

包拯听到此事后,感到事有蹊跷,便到李女房中查勘。入夜,包公踱到室外,见月光如水,梧桐树下放着一把椅子,心里一动,笑道:“这对联案破了!”随从都莫名其妙。

第二天早晨,包公来到县衙,马上令人上街贴出告示。告示的内容大意是开封府要在本地招取一名有才学的书生到开封府任职。十几个应试者来到县衙,包公出的考题正是写出“点灯登阁各攻书”一句的对句。应试者对出下句交上答卷后,包公选中了对出“移椅倚桐同赏月”的梅二。梅二见自己被选中,十分高兴地问包拯:“包大人,不知您何时带晚生回开封府?”只见包公冷笑一声,把惊堂木一拍,就下令衙役把该考生捆绑了起来。接着,包公让人把那个被判为秋后问斩的新郎带来。当新郎在暗中确认梅二是自己的同窗好友时,包公更加认定了自己的想法。只见他把惊堂木一拍,问道:“梅二,你如何奸淫新娘,还不从实招来!”刚开始,梅二连呼冤枉,拒不招认。包公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下联!”梅二一听,惊慌失措,战战兢兢地如实招供认罪。

原来,在那天晚上新郎回到了学堂后,正在学堂夜读的梅二向他了解了情况,于是打起了坏主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潜进了王家,在梧桐树下想出对句后,便装作新郎的口气向洞房内的新娘答对。已熄灯而未入睡的新娘一听所答之对“移椅倚桐同赏月”天衣无缝,根本没有想到还会有除夫君之外的第二个人知道自己和夫君答对之事,于是就开门让他进房并让其上床了。第二天,李女发觉中了他人奸计,羞愧之下便自缢身亡了。

苏东坡智对辽使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北宋神宗时候,北方的辽国派来了一个使臣。神宗派大学士苏轼(1037-1101)去接待他。这位辽国使臣有点学问,他早就听说苏东坡是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这回见了面,就想和苏东坡切磋一番。使臣和东坡客气了几句,就对苏东坡说:“我有一上联,苦无下联与之相对,请先生对个下句,如何?”

东坡点点头说:“请赐教。”使臣于是出了上联:

三光日月星

这个上联看着不难,说了三样发光的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开头是一个数字,数字后边是一个名词且得跟之后的三样东西有直接联系。难怪这个上联在辽国一直没人能对出下联。这会儿,辽使把这个难题出给苏东坡了。

旁边陪着的几个宋朝官员一听这个上联,直皱眉头,都替苏东坡着急,可别对不上来呀!苏东坡稍微想了一下,笑了笑说:

四诗风雅颂

“诗”,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由《风》、《雅》、《颂》组成的。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与《风》和《颂》合到一块儿正好是四部分,这就叫“四诗风雅颂”。在座的官员一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一个劲儿地点头。那位辽国使臣马上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苏东坡抱拳行礼,连声说:“佩服,实在佩服!”

这时,屋外忽然电闪雷鸣,来了暴风雨。苏东坡朝窗外一看,灵机一动,又对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