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
20030000000009

第9章 讥讽篇(2)

差人急问何事。县令道:“你速去告知‘四才子’,我已将下联对出,让他四人到府中面听。”县令回到衙中不久,差人也转回来,手中拿一纸条,说:“告大人,‘四才子’说他们不必再来,因为他们知道大人所作的下联必是纸条上所写的;并说如果他们所写的与大人不同,他们甘愿一步一叩到县衙向大人领罪。”县令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

此联与县令所作的下联一字不差,县令无计可施,只好认输。

蒲松龄戏石先生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川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十九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当地一个姓石的乡绅心生嫉妒,想借出联索对以显露自己的“才学”。这天,他找到正在和小伙伴们玩耍的蒲松龄,指着在房顶上窜来窜去的一只猫,出了一个上句:

猫踩猫头瓦

蒲松龄想了一想,对道:

鸡啄鸡冠花

石乡绅又故意挑剔地说:“这‘瓦’字只能和‘砖’、‘石’相对,怎能对‘花’、‘草’?不通,不通!”正巧不远处有段砖墙塌落,将一只小鸡砸死。石乡绅见鸡啄鸡冠花了,信口诌道:

细羽家禽砖后死

念罢,他自感不错,颇有几分得意。接着,便要蒲松龄来对。聪明的蒲松龄早知石乡绅的为人,就心生一计,假装初学不才,说:“我哪能对得上先生出的妙句。既然先生非要我学着对不可。就按先生刚才所说,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试着对对。”石乡绅信以为真,便点头同意了。蒲松龄又说:“不过,请先生帮我记记,要不然,对完后面的,前面的也就忘了。”石乡绅更高兴了。他就等着看这个小家伙的笑话了:“好,你说我记!”蒲松龄扳着指头,一字一字地对开了:“粗可对细,毛能对羽,有家必有野,有禽还有兽,石同砖成对,先与后可联,生死相对,自不必说。总算都凑上了,请先生连起来看看怎么样!”石乡绅照蒲松龄对的字一念,差点没把他气死,原来蒲松龄对的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

蒲松龄虽有才学,却屡试不第。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年年文战垂翅归”,“岁岁科场遭铩羽”。他饱尝了人生艰辛后,更加潜心攻读,发愤著述,创作出了《聊斋志异》。该书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

白嘴对黑心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周渔璜为了潜心攻读参加科考,住到一座古寺里读书。寺里的长老十分赏识他的才学,两人成了忘年之交,友情甚厚,经常在—起吟咏,有时还免不了相互戏谑几句。冬日的一天,长老见腊梅含苞未放,光枝上略露一点白痕,语意双关地出了一个上句: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先生”双关,一指腊梅的白骨朵,一指周渔璜在此白吃饭。周渔璜自然会意,长老又与自己戏谑,笑了笑,当即予以报复: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长老听罢,笑个不止,为能结识这个才华横溢的神童而由衷高兴,从此愈发看重周渔璜。郑板桥巧驱恶霸

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餐花卧酒喝月担风

在扬州,有一个外号“张老虎”的恶霸,仗着他在京城做官的舅舅的势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他在运河边建了一座花园,经常和一帮牵强附会的文人乘船在河面上饮酒作乐,霸占住河面,不让过往船只通行。有人有急事请求让路,他就故意刁难,言称谁要想过去,必须先对个对联,否则就要等;等几天,由张老虎说了算。张老虎对子的上联是:

吃墨看茶听香读画

对子里的每件事,看似无理却又极有理,看似不通却极有神韵。这事传到郑板桥耳朵里,他很气愤,决定要好好惩罚一下这个恶霸。他扮成渔翁来到张老虎霸占的河面上。张老虎的爪牙一见便出来阻拦,高声说道:“老头儿,你要过去啊,可知你家张大爷的规矩?”

郑板桥说:“知道,知道。不就是对对子吗?他那对子对起来可容易了!”张老虎以为渔翁信口狂言,冷笑着说:“好。你若能对出,大爷我便把这河岸的花园拆掉;若对不出来,可别怪我张大爷对你不客气。”

只听得郑板桥答应了一声“好”,便扯起嗓门,高声对道:

餐花卧酒喝月担风

张老虎与这帮闲人一听,顿时无话可说,只得拆掉花园。从此,运河便畅通了。

郑板桥联讽苍松

青菜白盐籼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通州有个寺庙叫西寺,寺院广有田地。当家的和尚叫苍松,此僧书没读多少,却喜欢附庸风雅,有名人来上香,就请人作画、题词,却从不给钱,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

这天,郑板桥在保艺园家里做客,正好苍松也在保家化缘。苍松看见了板桥,就像见了财神,于是拉郑板桥去西寺做客住。

开始的时候,苍松和尚招待得十分热情周到,每天的饭菜都很丰盛,泡茶用最好的茶叶,连茶具都是景德镇的细薄瓷。但是郑板桥知道和尚的性格,一个字都不写,每天只是看书。

过了三天,苍松便有些等不及了,主动找郑板桥闲谈,说寺里有很多字画,只是没有郑板桥的对联。郑板桥顾左右而言他,装作不明白,依旧每天看书。

又过了三天,苍松已经很不耐烦了,派了个小和尚送来文房四宝,并传话说:“忘了给先生准备文房四宝,还请先生有空写写字。”郑板桥心里很明白苍松的心思,还是每天只看书。

又过了三天,和尚已经想赶郑板桥走了。招待的饭也少了,茶也不好了。郑板桥见了,也不说什么,但是不画不写,整天一门心思读书。和尚见他这样,就把给他的待遇一再降低:饭只给一小碗,菜里一点油星儿也没有。郑板桥也没放在心上,照样住在寺里,一切如旧。

过了很多天,保艺园发现郑板桥在寺里受苦,就要接他回去。郑板桥对和尚说:“在寺里打扰了许多天,多亏方丈招待,过意不去,留副对子作为报答吧!”

苍松想不到最后还能得副对联,非常高兴。郑板桥从案子下边取出一副对子,上面写着:

青菜白盐籼米饭

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将对子递给苍松和尚。和尚一看这联,顿时傻了眼。这样的对联,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只好悄悄把它卖掉了。

纪晓岚讽太监

三元解会状

四季夏秋冬

纪晓岚生性幽默,有急才。他值南书房时,常入宫奏事。一日,有个太监出对难他。句为:

三元解会状

古时候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纪晓岚不假思索,对道:

四季夏秋冬

太监问道:“四季乃春夏秋冬,所对春在哪里?”纪晓岚反问道:“春在哪里?只有你知道!”众人听了大笑。

魏源抱不平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思想家、改革家、史学家、文学家。

魏源少时好打抱不平。当地一个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举人,常常拿别人写的诗来冒充自己写的,到处招摇撞骗。魏源仗义执言,当众将这一丑行揭露出来,使那个举人狼狈不堪。

恼羞成怒的举人岂肯善罢甘休。一天晚上,村人聚会时,那个举人把手中的灯笼高高提起,并借题发挥,向魏源索对。他出的上句是: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意思是说:小毛孩当众揭丑,对我大不敬,我“心中有火”。魏源听出了举人的弦外之音,一向以文思敏捷著称的他随即便对出了下句: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真是针锋相对,毫不客气。那位“心中有火”的举人听了下联,更是气得火冒三丈,又怒气冲冲地念道:

屑小欺大乃谓尖

举人意思是说:你魏源小小年纪,竟敢与我作对,真“乃谓尖”了。魏源又当即回敬:

愚犬称王便是狂

魏源意在讥讽举人愚笨如狗,还要逞强好胜,着实“狂”了些。

曾国藩失面子

季子自命太高与我性情相左

藩侯以身许国问他经济何曾

曾国藩(1811-1872)、左宗棠(1812-1885)都是湖南人,又都是清廷重臣,但二人因政见不一,相互间不时戏谑嘲讽。一天,他们同到一官员家做客,曾国藩想灭灭左宗棠的威风,提出联对,于是出对:

季子自命太高与我性情相左

这出句说左宗棠自命不凡,又将“左季高”(左宗棠字季高)倒嵌进去,要应对委实不易。可左宗棠也是高才,略一寻思,就对出来了:

藩侯以身许国问他经济何曾

对句也将曾国藩的姓名倒嵌进去了,且对得工整。意思是说你曾国藩要报效朝廷,可是你有什么经国济世的才能呢?

曾国藩一听,犹如吃了一闷棍,心想,下次一定找机会找回面子。

巧联骂恶商

命即是钱钱是命

人不害我我害人

刘师亮(1876-1939),字云川,别号谐庐主人。四川内江人,性诙谐,常以对联讽刺、抨击军阀及乡绅,被誉为“蜀中幽默大师”。在刘师亮的家乡,有一个富商也姓刘。这个人表面上很慈善,实际上却无恶不作,常常用卑鄙的手段盘剥穷人。当地的老百姓都恨透了他。

有一年除夕,富商刘老板让人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色即是空空是色

人不恕我我恕人

刘师亮家和刘老板家是斜对门。刘师亮平时就看不惯这个本家,看到了这副对联以后,他轻蔑地一笑,便回家写了一副形式相同的对联,贴在自己家黄糕铺的门上:

命即是钱钱是命

人不害我我害人

刘老板见了,觉得这是在影射他,便生气地带着一大帮打手来到刘师亮家寻衅闹事。刘师亮看这阵势,一点儿也不害怕。他说:“老板,我家门上贴的对联,你怎么还管?我们穷人家做的是小本生意,卖不到钱,就要饿肚子,所以说‘命即是钱钱是命’;还有,有时我家做的糕点不干净,有人说吃了拉肚子,这不是‘人不害我我害人’吗?”

周围的人觉得刘师亮说得头头是道,都帮他说话。刘老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道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刘师亮骂贪官

禁烟总局警察分局

设此二大骗局小民如何了局

督办贡生警佐监生

有这两个畜生大家安得聊生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拥兵自重。为了扩张地盘,军阀之间混战不已;为了筹集军费,他们想出各种花样来榨取百姓血汗。

军阀们打起了烟土的主意,在各地设立禁烟局,名义上查禁烟土,实际上与烟贩子串通一气。烟贩子若被抓获,只要交出一定数量的钱款,便被从后门偷偷放走。

某县禁烟局督办本是前清贡生、地方豪强,民国后投靠军阀。此人生性贪婪,一味要钱。烟贩子只要定期交钱,便可畅通无阻。他还常以禁烟为名,四处骚扰百姓,向百姓摊粮派款。

此人有个拜把兄弟,是前清监生,在警察局当警佐,也是个捞钱的好手。二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敲诈勒索,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财力雄厚的烟贩子与他称兄道弟,无辜的百姓却被他们诬陷关押,非倾家荡产不能获释。二人手眼通天,金钱开路,早已将上上下下所有关节打通。百姓忍无可忍,怨声载道。

各界人士纷纷发电谴责当局,刘师亮听说后非常气愤,挥笔写下一副对联加以嘲讽。其联曰:

禁烟总局警察分局

设此二大骗局小民如何了局

督办贡生警佐监生

有这两个畜生大家安得聊生

此联用的全是白话,明白易懂,将二人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此联一出,传遍全省,家喻户晓,有人甚至将此联贴于省府大门。当局见此事闹得难以收拾,为了平息民愤,只得将二人罢职。

智骂洋鬼子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

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

鬼鬼居边合手共拿

传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那年,京城里发生一桩惊天动地的对联事件。日本军队里有一个中国通,此人极为骄横。他扬言:“中国人武的不行,文的也不行。”这天,他在城门上挂起白布条幅,写着:

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

王王在上单戈成战

他还摆出打擂台的架势,说:“这是上联,限三天之内对上,否则,你们中国人每天过城门都要向它鞠躬,直到对上为止。”此人确是“中国通”,运用汉字的技巧也实在不低,而内容更露骨地表现侵略思想,说八国联军是踞于中国之上的大王,随便哪一个国家(单戈)都能把中国打败。面对这一挑战,京城百姓十分气愤,纷纷找有学问的人试对,要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可一连三天,居然无人对上。要说难,也真难对,可咱们中国就没能人了吗?第四天,天蒙蒙亮,四面八方的人都朝城门跑去。原来,昨天夜里不知是谁挂上一条幅作为对答:

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

鬼鬼居边合手共拿

“好!好!”城楼下叫好声、鼓掌声响成一片,那个中国通急忙喊着“撤下来”,夹着两条联幅不知跑到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