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楼市何处去:写在楼市大崩溃的前夜
20030800000023

第23章 写在泡沫破碎的前夜(6)

多部委督阵,谨防地方打折

谨防地方打折,能防得住么?中国区域化特色可是十分明显的,在房地产市场中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看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了,这可是一个决定因素。中央对地方上的大小官员们是相当了解的,对于可能对中央政策打折执行的情况,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这个通知也就是“10号文件”。

在这个文件中,国家已经有所预警了。国务院下发的文件里,口气是非常的严厉,想借此让所有相关的人明白,这回要动真格的了。希望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政府能够认真对待。银监会、住建部、国土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等各个职能部门的通知、表态是一个接着一个。

可是,地方经济与房地产业已经是盘根错节的情况之下,地方政府能冒着放慢经济速度的风险去调控楼市吗?

有房地产大嘴之称的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从楼市政策的走向上看,好像是一定要达到把房价打压下来的目的,不过房地产开发商们对此却并不担心。因为政府就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不可能立即就改变了依赖土地搞财政的现状。

住建部官员也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的原因,也是与地方和部门官员认识不到位、落实调控政策不力相关的。

新政可以让房地产疯子理性一些?

凡是政府认真傲的事情一定要见成效

谁也不要怀疑政府的能力,凡是政府认真去做的事,没有不见成效的。这次调控虽没到把所有问题一揽子解决的时候,不过却可以让房地产这个疯子稍微理性一些。

有人说,这次政府调控房地产不应该抑制消费的需求,因为现在的供需矛盾依然是很大的,由于供小于求,必然还是导致房价上涨。的确如此,房价涨不涨确实就要看供小于求的问题能不能解决。

这次房地产调控主要目标放在了炒房者和投资客上,想把这部分人手中的房子给逼出来,再投入到市场之中,希望以此来增加市场的供应量。地产投机者们把让公众正常居住的房子给囤积起来,必然加剧供需矛盾,所以打击投机者确是增加供应量的手段之一,看来,可以让房地产市场趋于部分理性。但是,能解决根本问题么?

这次调控能不能真正地抑制住房价,让房价下跌,除了看需求之外还要看土地的供应、银行信贷和开发信贷等方面。如果到位了,虽然不能完全让房地产市场走向健康,但至少也是向健康迈进了一步。

理性看待房地产调控效果

这个历年来最严厉的一次房地产调控,我们可以看成是今年以来对逆调控政策而大幅上涨的房地产市场,进行的一次报复性调控。因为局势已经到了不对它报复,它就不知道好歹的地步了。

但是,从长期来看,房地产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这个地位是没有变的,人民币长期性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情况也是不会变的,普通老百姓还是要把房产当作是最重要的投资工具。

所以我们对于这个政策的有效性还是要理性地看待,在这种大环境下,总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短期调控政策往往就是有效也有限的。

银行贷款方面,政策的“去杠杆化”的确是能够规避银行的风险,但是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抑制炒房的行为,目前谁也说不好。

在市场上,你找不到一个更为准确的数据能说明炒房者中有多少是贷款炒房的。此前北京有个中介公司的内部数据说,2010年4月份北京有将近一半的炒房者都是全款购房的,就如同温州炒房团一样。

要是贷款炒房的人占总炒房人数比例不大的话,银行“去杠杆化”的努力就有可能对炒房者不能形成有效的打击,反而要对那些真正的90平方米以上自住型和改善型需求造成了伤害。

要是大量的炒房人真的无需通过贷款就能轻松地买到房子,那么我们就更加应该跳出房地产来看房地产,去深入追究那些房地产行业之外的非市场行为。

报复上涨和卷土重来

我们能看得出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是调控的基本论调,可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来了政策出台时,决策者投鼠忌器的矛盾心态。虽然在之前新华社连续发出了六篇文章作为铺垫,但是并没有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本质就是需要对社会发展的公平和效率重新进行评估,解决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关系,解决新兴的精英权贵阶层和中产阶级、低收入者的社会财富分配矛盾。

这次调控重点要打击房地产交易中的投机买方和炒家,但是并没有伤其根本,也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开发商是不是还会在短暂的恐慌之后坚守现在的高价?基本的游戏并没有变,恶的还是恶的,他们不会因此而从善。

地方政府是不是能依靠完善、丰富产业发展,用合理的税收来发展地方的财政?是不是还要依旧靠买卖土地来获取主要的财政来源?对于房地产开发商们的市场行为,我们通过什么新的游戏规则来规范,使他们不敢坐地起价、囤积居奇?

在2009年投入的天文数字的资本流量是不是会离开楼市?这也是一个离不开的问题,这可是一只猛兽,一旦它进入了基本消费市场,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不把它引导好是不行的。你不把整体宏观经济布局搞好,大量的资本就没有更好的去处。

那些开发商不是吃素的,他们可能会在利益受损后,像以前那样操纵着媒体、专家,用他们习惯用的GDP、市场恐慌等各种借口,哭哭啼啼动摇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

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条例是有,但标准是很模糊的,对于品行不良的执行对象又有多少可执行性?

下有对策

有一个时期在深圳,人们发现,有好多人陆续拿出房源挂牌出售,经统计大约有上百套之多,主要是豪宅,价格多在六七百万,也有少量在千万以上的。

业内人员说,虽然这是多人出来放盘,但是据了解这上百套的物业只是一两位投资客所有,他们在考察好市场之后,一起买进卖出。

更为诡异的是他们的操作手法,他们在操作之中充分地利用了深圳地区办证周期短的情况。上百套房源并不是一次性地放出,而是在初期选择某一处热点的楼盘,先放出十套左右挂牌销售,然后再由他们自己人接盘。这行为就像股市中的庄家坐庄一样,在造成这处楼盘一房难求的局面后,不断拉高楼盘的实际成交价位,引发了其他买家对这个楼盘的高度关注之后,就陆续放出更多的房源,一边少量地自买自卖,维持成交价格居高不下,一边放出更多的房源,悄悄地出货。

炒家不管你是不是推出了新政策,他们研究了国家调控手段之后,是不会停止手中生意的。

当高高的楼宇闪耀着美丽而充满理性的光环,当蛰伏在胶囊公寓里面的蚁族不再蜗居,当房地产业撕开它诡异而又神秘的面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国家新政的力度呢?那一天会来到,那一天一定会来到。

一边少量地自买自卖,维持成交价格居高不下,一边放出更多的房源,悄悄地出货。

炒家不管你是不是推出了新政策,他们研究了国家调控手段之后,是不会停止手中生意的。

当高高的楼宇闪耀着美丽而充满理性的光环,当蛰伏在胶囊公寓里面的蚁族不再蜗居,当房地产业撕开它诡异而又神秘的面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国家新政的力度呢?那一天会来到,那一天一定会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