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今天天鹅不想飞
20035000000027

第27章 有心的生命

观摩一堂初中生物课,老师的讲课内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讲到生物巧妙地利用“保护色”迷惑敌人、保护自我的时候,老师举出了雷鸟的例子。“聪明的雷乌会在霜降前后脱掉褐色的羽毛,换上一身雪白的羽毛,以使自己在雪地里成为不容易被发现的目标。”“但是,”老师话锋一转,“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雷鸟换羽后,雪却迟迟不下来,在以灰褐色为主色调的冬季原野上,通身白色的雷鸟无处藏身,原本的‘保护色’此时却成了地道的‘暴露色’。——同学们,请你们说说看,这说明了什么呢?”正确答案应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万能的。但是,一个男生固执地举手,要陈述自己的意见,老师便给了他机会。他说:“老师,我认为,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了雷鸟生存环境的改变。所以,人类要对雷鸟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负责。”老师轻描淡写表扬了一下这个男生“爱思考问题”,就埋头追她的进度去了。没想到,下课后。这个男生不依不饶地追上老师,忧心忡忡地问:“老师,您说雷鸟是聪明的,那雷鸟的后代会不会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推迟换羽的时间?或者干脆就不再换羽了?如果它们做不到这一点,它们是不是就会遭到灭种的危险啊?”我没有听清老师是怎样回答这个男生的提问的,但是,我为这个男生的提问而感动,我为有人如此牵念冬季原野上因错穿了衣服而倍感尴尬的雷鸟而莫名感动。

不知为什么,我越来越喜欢在课堂上捕捉能带给人一点疼痛感的声音。不管这声音来自学生还是来自老师。

听过一堂小学语文课,老师讲的课文叫《那深情的一跪》在课堂上,他引用了苏轼的一首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老师用电子幻灯片打出了这首小诗,范读了一遍,然后让孩子们齐读。听着齐声诵读这首小诗的美妙童声,我不能自抑地流出了热泪。我钦佩那个独具慧眼的小学老师在古诗的海洋中淘到了这首小诗;我愿意猜想记住了这首小诗的孩子将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去模拟诗人钩起帘子让乳燕回巢、打开窗子(因窗上无纸可“穴”)放痴蝇逃生、为“人人喊打”的老鼠留下一点剩饭、给“自取灭亡”的飞蛾让出更安全的飞行空间。你可能会说,噢,多么痴愚的举动!但是,一颗敬畏生命的心,原本就应该带着一些可贵的痴愚的啊。以为万物有心,常愿将心比心,不欺侮蚂蚁,不作弄蚱蜢。

看到过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幕。一群孩子,掏了一窝小鼠。

当街点起了一堆火,将那一只只还没睁眼的小生命活活丢进了火堆……我并不想号召孩子们给那些不讨人喜欢的“鼠辈”放一条生路,但是,与此相比,我更不愿意看着孩子们用这样一种无比残忍的方式对待这些刚刚诞生到这世上的生命。我太害怕,害怕那杀生时毫不颤抖的手日后会被一种扭曲的“勇敢”怂恿着,坦然地干出一些令人发指的勾当……——为错穿了衣服的雷鸟而忧戚的孩子是值得期待的,永远记住了“钩帘归乳燕”的诗句的孩子是值得期待的。有心的生命,需要借彼此心的温度来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