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20036500000017

第17章 治国篇(3)

从前有个哭婆婆,不论晴天、还是雨天,她都坐在街上痛哭流涕。有位禅师见状感到很奇怪,就上前问道:“您为什么哭?”哭婆婆边哭边道:“我的大儿子是卖雨伞的,二儿子是卖鞋的。晴天时,大儿子就没有生意,所以我很难过;雨天时,二儿子又没有钱赚,所以我也很伤心。”禅师笑着说:“您为什么不想想?晴天时,小儿子的鞋很好卖;雨天时,大儿子的雨伞就有人来买了!这样想,您不就笑口常开了吗?”这个婆婆听后觉得有道理,从此变成了笑婆婆。

《大学》云:“是故君子慎心物于隐微,遏意恶于动机。”“人间私语,天若闻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告诫我们应慎重心念、战战兢兢,因为不好的念头是罪恶的根源。

除了有如临深渊的心态之外,还要有宽阔的胸怀。圣人云:

“心大福自来,心小必遭殃。”俗云:“屋宽不如心宽。”如果处处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就能自己获得快乐,也能受到他人的尊敬。

1984年,微软试算表软件上市后,被发现有重大的瑕疵,当时的产品经理杰夫硬着头皮去找总裁比尔·盖茨,建议将上市产品全部收回,并诚恳地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盖茨告诉他:“今天你让公司损失了2500万美元,我只希望你明天能表现得好一点。”

杰夫很感动,后来他的表现非常出色,成为了微软的副总裁。

宽容是一种幸福,因为这不仅让自己快乐,更给了他人一个机会。

盘珪禅师一生教育出许多的高僧。有一次,他收了一个弟子,这个孩子由于家里无法管教,父母万般无奈只好来向盘畦大师求助,想借助佛法让他改变。可是,这个孩子来到寺庙依然我行我素,时常偷寺庙的古董去换钱,弟子们多次反映,大师私下对这个孩子进行规劝,不料这个孩子变本加厉,将寺庙弄得乌烟瘴气。弟子们愤愤不平来找师傅告状:“师傅,他这样影响寺庙的清誉,您如果还不赶他走,我们就集体离开这里。”师傅叹了一口气:“如果你们一定要离开这里,我也不为难你们,但是我不能赶他走。”弟子们感到很奇怪:“您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人做弟子,而要让我们走呢?”禅师说:“你们都在这里修行了多年,即使离开也不会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因为你们已经明理了。而他还不行,他出去之后会危害社会,也会伤害自己,所以我不能让他走。”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蔺相如不计较个人恩怨,以国家大局为重,处处忍让廉颇。狄仁杰不计前嫌,当武则天要将陷害他的人的姓名告诉他时,他拒绝了。齐桓公重用曾暗杀过自己的管仲,终于成就春秋霸主地位。

圣人的胸怀如天空,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释迦牟尼佛的堂弟提婆达多,一直破坏僧团,陷害释尊。但是,释尊一次次地宽恕了他。有一回,一个法师劝诫他,他却凶性大发,将法师杀害。最后,提婆达多终于在良心的折磨和重病的痛苦中死去。他死后,马上就被打入阿鼻地狱。释尊知道后,让他的弟子去救提婆达多,他告诉弟子要用正心说教而令他悔悟。

耶稣为了传播真理,为众生顶劫,活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流出了宝血。但他没有怪罪这些刽子手,并为他们向上天祈祷:“主啊!请饶恕他们的罪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道德经》云:“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我们再来谈谈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态——忍。每个人都有脾气,但是有没有想过发脾气的后果呢?

一个孩子,从小脾气暴躁,经常冲家人与朋友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这块木板上钉一个钉子,这样你会好受些。”孩子长大后,拿出了那块木板,发现上面密密麻麻的满是钉子,他觉得很后悔,对父亲说:“我现在觉得自己很不应该,这个木板上的钉子证明了我犯下的过错,真的是太可怕了。”父亲对他说:“现在,你可以把这些钉子都拔出来了。”孩子把木板上的钉子一颗颗地拔掉,上面千疮百孔,他的父亲说:“现在你知道你自己所犯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已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有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正在发脾气,这是惯性。不管三七二十一,只顾自己心里痛快、嘴巴舒服,早已将自己的修养、人格抛之脑后。这样下去,不仅我们的身心受损,而且也会伤害许多无辜的人。我们的憎恨心也会渐渐升级,由原来的牢骚不满,可能发展到为怨结仇,甚至起杀心,将自己推向地狱的深渊。由此可见,发脾气、生憎恨心对我们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就需要用“忍”来化解。

俗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时候,我们为了生存还会忍气吞声,苦水往肚子里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活出自己的风采。但是,有时为了家庭的幸福、企业的利益、国家的兴旺、世界的和平、真理的传播,你也别无选择,只能忍受。直到战胜自我,心中充满仁爱,而到达不知忍为何物的至高境界。

从古至今有许多聪明的人都选择了忍耐,为生存而忍:韩信受胯下之辱,功成名就;为家国而忍: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也有为了理想而忍:司马迁受宫刑,忍辱负重写《史记》等。

还有为了得到真理而忍,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金不炼不值钱。”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

过去有个和尚去拜“明师”,来到师傅面前,师傅问他:“是谁让你来的?”他回答道:“是我自己要来的。”师傅听了摇摇头说:“自作主张,不尊师重道。”说着拿起藤条打了一下这个和尚的手心。没过几天,这个和尚又来了,师傅又问:“谁让你来的?”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便说:“是我老师让我来的。”师傅又说:“没主见,什么都要听师傅的。”说着又打了他两下。又隔了几天,他又来拜见,这一次他说:“是经过老师同意,也是我自己想来的。”师傅笑着说:“你这滑头。”说着又打了他几下。最后一次,他来后,还不等师傅开口,他就伸出双手说:“师傅,只要您能为弟子指点迷津,就多打我几下,也无所谓!”师傅会心地笑了。

一些圣人为了众生而宽容、忍辱,如:孔子匡地遇害、削迹伐坛、陈蔡绝粮。

佛经中曾记载佛陀过去修行时,曾做一忍辱仙人,在深山修道。当时有一位叫歌利王的国王,带了百官大臣、宫娥彩女,到山里去游猎,在他午睡的时候,彩女们到四处游览风景,见到仙人坐禅,她们好奇地探问仙人在山中修道的情况,仙人就和她们说忍辱行的重要性。彩女们正听得津津有味,歌利王醒来了。他不见宫女们,就向四处寻找。他见到宫女们都坐在仙人前听讲,比听自己讲话还要恭敬,因此发起了嫉妒心,喝问宫女们他在讲些什么?宫女们如实报告说:“在听仙人说忍辱行。”歌利王趁机说:“好!你修忍辱行,我试试你,斩断你的臂膊看你痛不痛?怨不怨?”就残忍地将仙人臂膊砍下来。仙人回答歌利王说:“我不恨你,是你心中的嫉妒、嗔恨使你做出此愚痴的行为,我成佛时当先度脱你。”这个歌利王,就是佛陀成道后的第一个得度的乔陈如比丘。

最终达到无忍无不忍的境界。弥勒佛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圣贤之所以能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无我、无敌。

世上还有两颗心最美,就是忏悔与感恩之心。真诚的忏悔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反省,忏是反省旧过的诚心,而悔是不再重犯的决心。我们如能知错,进而能改,就是“善莫大焉”了。

一个美国人在回忆起他当年犯下的错误,仍然懊悔不已。他年轻的时候酗酒成性,对家人的关爱与付出非常少,一年的圣诞节,病重的儿子在他出门的时候对他说:“爸爸,今天您能给我买个圣诞礼物吗?”他一口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就出门了。谁知道,这天他又喝得酩酊大醉,很晚才回到家。当他走进儿子的卧室,儿子兴奋地睁开眼睛说:“爸爸,礼物买回来了吗?”他望着孩子那期盼的眼神,心中感到十分内疚,说:“对不起,爸爸很忙!明天一定买给你。”儿子非常失望:“可能我再也得不到圣诞礼物了。”第二天,当他下班回到家,却听到妻子的哭声,原来儿子已经离开了人间。他悔恨当初,如果自己能够多花点时间来关心妻子和儿女,他们就不会这样;如果自己惦记着孩子的小小要求,儿子也不会带着遗憾离开。从此,他再也没有碰过酒,改正了以前的坏习惯。

弥天大罪,挡不了一个悔字。但我们往往是找他人的错误容易,寻找自己的过失困难。所以,圣人云:“找别人的不是,是辟地狱之路;找自己的不是,是开天堂之门。”而且《弟子规》也提到:“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不怕有错,就怕不认错。学习子路闻过则喜。俗云:“放纵自己是最大的祸患。”扁鹊三见蔡桓公,告之有疾,可是蔡桓公却不肯接受,最后直到病人膏肓,无药可医之时才悔恨当初,可是为时已晚。

我们知错,还要彻底地改错,不要总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要学习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德行。

汤王在澡盆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警训。文王有承担天下之过的心胸:“天下有过,过在躬身;天下有功,功在群臣。”

怕改过是懦夫,知过改过是凡夫,有过掩过是小人,常犯过错是庸人,真心改过是贤人,敢担天下之过是圣人。

俗话说:“受恩容易,知恩难;知恩容易,感恩难;感恩容易,报恩难。”顺境当中我们要感谢父母的养育、感念恩师的栽培、感激朋友的帮助。汉朝的宰相张苍,年轻的时候曾经受到一个叫王陵的人的照顾,他便永远都铭记于心。后来,张苍做了官,他常常像对待兄长一样的尊敬和照顾王陵。王陵去世后,张苍将王陵的父母当做是自己的父母看待,公务之余,便去王陵家探望,甚至亲自伺候王陵的母亲吃饭,然后才回家处理自己的私事。张苍贵为宰相知恩图报,实在是受人点水,报以涌泉的典范。

逆境当中我们也一样要感恩: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激帮助你的人,因为他减轻了你的重负;感激成就你的人,因为他铺平了你的道路。如果能这样常怀感恩之心,你就置身在天堂了。而天堂的恩人,往往就是人间的仇人。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知足天地宽,贪心宇宙窄。”“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心灵的痛苦往往是因为不知足而造成的。

一天,有一头牛来到了一片上好的草场,它边吃着草边想:“这么甜嫩的草,我只吃一次,可不够!要是我每天能吃就好了。”于是它每天都来到这片草地上,但是它还不知足,因为它看到羊和兔子也来到这里吃草,所以又想:“要是这片草地只属于我一个人就好了!”于是,它走到羊的面前说:“喂!这是我的草地,你走开!”羊很生气:“你说这是你的草地,你有证据吗?”牛想了想说:“当然有,我这就把证人叫来。”牛下了山,找到人说:“你可以为我作证吗?我想得到那片草地。”人说:“可以,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牛说:

“只要可以得到这片草地,我愿意答应你的任何条件。”于是,人给它上了绳套,穿了牛鼻,拉着它走到了草地上,对羊说:“我可以证明,这里是牛的地盘。”羊和兔子只好悻悻地走开了,牛却从此只能不停地为人于活,失去了自由,只有在人睡觉的时间,它才可以来到这里吃一点草。

人由于贪得无厌,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失去了健康、家庭、朋友、自由甚至是生命。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

美国有个慈善家叫富勒。他年轻的时候十分狂热地追逐金钱。他一切从零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机智,到了30岁就成了百万富翁。但是他并不满足,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亿万富翁。可是,由于他过度劳累与投入,他的心脏负荷太大,常常感到胸闷,与此同时他的妻子正准备要离开这个不负责任的丈夫。他突然意识到,他正在失去一切。后来,他将自己的资产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开始同妻子携手投身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的善举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他们的“人类家园”已经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现在他的目标是给1000万人一个归宿,他幸福地说:“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我在为别人的幸福工作。”

富勒的财富经告诉我们,有时财富不一定是有形的。无形的精神财富,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并不是一概地排斥财富,其实我们倡导的是“努力创造财富,而又能善用它来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如果我们找到了生命中正确的方向,心灵就可以安定下来。我们有没有想过生命的意义?难道就是为了无尽的欲望而活着吗?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却因有道而乐在其中。释迦牟尼佛放弃了王位,却为了自我与他人的解脱而寻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