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20036500000021

第21章 治国篇(7)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岐执法犯法。其在担任沈阳市委副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申请银行贷款、成立房地产公司、职务晋升等方面牟取私利,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254万余元。此时,他已经欲罢不能。后来,他又在担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期间,为他人在承揽法院办公大楼工程设计、工程装修等方面谋取利益,单独或通过亲属收受他人贿赂的财物折合人民币76万余元。综上,田风岐收受他人贿赂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30万余元。最终,他也不得不接受法律的制裁。

孟子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和大夫都看重利益,那一个拥有亿万家财的守财奴去拉比那里祈福,拉比让他站在窗前,透过玻璃去看外面的街道,然后问道:“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守财奴回答:“我看到了满街的人。”拉比又将他拉到一面镜子前,问他:“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他回答:“只看到了我自己。”

那么百姓必然也会效仿和追求利益,上下都重利轻义,必然导致社会混乱,陷国家于危险之中。故《大学》云:“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人的贪欲是一个永远都无法填满的无底洞,一旦让自己掉人了这个罪恶的陷阱之中,就再也没有出来的机会了。

有一个农民想买一块地,他打听到有个地主想卖地,就去询问价格。地主说:“我的地很便宜,只要两个金币。能得到多大的地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现在你从这里开始走,直到太阳落山之前,凡你能用自己的步子圈得的地,全归属于你。但是,如果在太阳落山之前你还没有回来,那你一寸土地也得不到。”这个人觉得很划得来,于是与地主签了合约。他开始跑了起来,一直从早上跑到了中午,他顾不得烈日的暴晒,顾不得吃饭喝水,一直不停地奔跑,嘴里还不停地说:“还能再多一点、再多一点。”就这样他跑得筋疲力尽,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他才拼命地往回跑,可是起点离他太远了,他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下了。此时,他离起点线不过一步之遥,他用手拼命向前抓,终于触到了起点线,那片土地是归他所有了,可是又怎么样呢?他已经失去了生命。

子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心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贵人人都喜欢,如果不是以正道而获取的,宁愿不去谋求。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用不正当的手段去摆脱,也绝对不会去做。我们叩问良知的大门,有多少人因赌博而家破人亡,有多少人因吸食毒品而走向毁灭,面对那些用他人的鲜血和生命换得的财富,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吗?不义之财不可取,无义之人不可做。即使我们没有得到法律的审判,也最终会站在良心的法庭上受到谴责。想想看,惶惶不安的生活与噩梦,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有的是透支来世福报,提前享用;当一个人作大恶,来换取眼下的一点欲望,他往后的人生将会没完没了地为此付出代价,这还不算,还要让子孙后代遭殃。

横财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有的是祖上有德,继承家业;有的是前世积德,今世立功等。除了正财之外,我们都会偶尔遇到飞来横财,当然横财的数额有大有小,如中大奖、意外继承财产等。

继承财产,莫之能守。虽然祖上有些福德,留下一些财产,如果子孙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迟早也会败光。

过去有个老员外,给儿子留了很多钱。但他知道儿子不成器,所以把钱全藏在照壁里。他想:“儿子再不孝,肯定要给我买口棺材吧!那照壁我做得那么大,棺材是一定抬不出去的。到时,他定会拆墙,也就可以发现我留给他的钱财了,那他后半生也就用不着发愁了。”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后来,老员外死了,儿子果然做了一口大棺材,料定棺材是抬不出去的,所以雇了四个壮汉硬是把棺材从照壁上面抬了出去,所以也就没有发现父亲留下的遗产。没几年,他手头的钱都花完了,又没有本事,只好流浪街头,有人劝他:

“你家的房子值些钱,不如将它卖了,还能维持一段生活。”于是,这个儿子果然联系到了买主,将房子卖了。这个买主搬家时,家中的一个大柜子,怎么也搬不进去,就只好把那碍事的照壁拆掉,这一拆才发现了里面全是金条、元宝。

新西兰有一个柬埔寨的难民,无意中跟人家去抓六合彩,连续两次都中了一等奖,一下就发了。后来经了解,发现他祖上德厚,喜欢布施救济,曾经在一年的饥荒中,连救数十条人命。所以,给子孙留钱,不如给子孙留德,德可庇佑子孙后代。

范仲淹确实印证了《易经》中所讲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他的家风到现在八百多年还不衰,子孙还非常兴旺。为什么?除了积了阴德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将圣人的智慧、德行传承给后代,让后代长久地效法。

有一年,范仲淹让他的大儿子范纯仁将五百斗麦子运回江苏老家,他儿子在运送的途中,刚好遇到父亲的一个故友。这位长者家里出现了一些困难,以至于父母去世都没有钱来安葬。范纯仁听完以后,马上就把五百斗的麦子卖掉,卖完以后钱还是不够,范纯仁又把运送麦子的船也卖掉,这样钱才够帮助这一位长者,范纯仁处理完以后,就回到京城,跟他父亲报告这一件事。父子两个坐在桌子前,当范纯仁讲到了:“父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了,可是钱还是不够帮助他。”这时范仲淹赶忙对儿子说:“那你就把船也给卖了吧。”结果范纯仁对他父亲说:“父亲啊,我已经卖掉了。”父亲仁德,儿子又继承家风,这样的家庭一定会长久。所以,在2002年,全球华人聚集在山东曲阜,一起读诵中国的经典,而范仲淹的嫡传子孙,应邀为会场的贵宾。范氏的子孙上台唱了一首歌,这首歌叫做《岳阳楼记》,它是范仲淹的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而子孙为了怀念他,把它编成了曲子。所以当唱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相信范仲淹在天之灵,他也会觉得当初教给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

当然,也有人是靠自己前世累积的福报以及今世积德而获得财富。

明代有一个人叫袁了凡,他一次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老者知道他要进京赶考,就告诉他这次考秀才,可考第十四名,之后的府考你名列第七,接下来省考你考第九名,果然他连考三年都如这位老者所说。他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又去找那位老者,并让老者为他推算一生的命运。老者告诉他,其官运最高可以做到县令,终身无子,53岁寿终等。老者的话,后来一一得到了应验,他本来已经心如止水,打算就这样按照命运的轨迹走下去。可是,一次机遇,却改变了他后来的命运。他45岁那年,遇到了云谷禅师,说了自己的命运,云谷禅师告诉他:“《诗经》和《尚书》中都说过‘命由我作,福由己求’,这个意思是任何人的命运都可以靠自己去改变。你生性急躁、恃才傲物、肚量狭窄,常用自己的才能压制别人。再加上你喜欢批评别人、谈论是非,这样伤气;又不喜欢帮助别人,没有爱心;还喜好饮酒、熬夜,有损身体,如此一来,你自然不会得子。如果今后你能改过自新,见道行道,自然命运就会改变。”从此,袁了凡就按照云谷禅师所说,积善行德,不断反省和检点自己的行为,将自己从前的毛病渐渐去除了。他为官克勤克俭、一心为民,又在水灾中发放粮食、解救危难,屡立奇功。果然,先前老者说的话都不准了,最后他不仅做了尚宝司少卿,还得了四个儿子,并且一直活到了74岁。

综上所述,财从经营中来,成败不定;财从行贿受贿来,昙花一现。从祖业中继承来,莫之能守;从前世修来,福报有限。透支来世福报,痛苦不安。水有水源,财有财源,不知根源,枉费心机。我们要找到财富的源头,让它如长江之水滚滚而出,才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财富长久?怎样才能合理地用它来成就我们的生命呢?

其实,“钱”并无好坏,而是取决于用钱的心态。我们是用钱来享受生命、成就生命,还是用钱来践踏生命呢?我们可以用钱来让家庭富裕、生活美满,也可以陶冶情操使身心快乐,还可以用它来帮助亲朋好友解决困难,再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来救济贫困、发展慈善事业。如果我们再将爱放大,更可以用钱财来成就苍生的生命。其实,这样你并没有失去,反而得到更多的快乐,常言道:

“施比受更有福。”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财,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

自己花销要适度,千万不可奢侈、浪费。俗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史上有许多君主因为奢侈而亡国,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楼、宋徽宗筑艮岳、慈禧太后建颐和园,比比皆是。

某家证券公司发展很快,利润成几十倍增长。有一次该公司组织员工到欧洲去旅游,有位领导把手表摘下来,让大家猜猜值多少钱,猜到就送给他。大家纷纷猜测五万、八万、十万,谁都没有猜到,最后公布说此表价值三十多万,由此可见其奢侈到了何种程度。其实,真正有洞察力的人,只是看到他亮出手表的举动,就能察知他必败无疑。果然,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因为他把钱花错了地方,假如用于企业、回馈员工及社会,怎么会倒闭呢?

因此,要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钱不可乱用,也不可不用,要恰到好处地妙用。

《大学》云:“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常言道:“有水斯有财。”财就像流水一样,水若不流就会发臭。你让它流动,它就越来越清澈,而且还会给你加利息。

有仁慈之心的人,常常能够散财来帮助他人,这样的人积累了非常多的阴德跟人和,所以这样的人家风和阴德,可庇佑子孙几百年不衰。俗话说:“积财丧道。”“一家饱暖千家怨。”假如有一天,你家里失火了,而旁边的邻居没有人帮你,都说:“老天有眼,烧得好。”这就值得反省了。如果我们处处行善积德,遇到困难自然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学》云:“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中国的财神是自号“陶朱公”的范蠡,他真正懂得经济学。他连续三次将所赚到的大笔钱财全部施舍出去,完全依照“财散人聚”的道理去行事。

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写了一本《保富法》,说的就是如何让财富能够世世代代永久保持下去的方法。书中记载,有一个姓周的商人,开的是连锁银行,那时候叫钱庄,他拥有的财富很多。突然有一天,有个地方发生水患,他的部下以他的名义捐了五百两赈灾。结果,这个老板听到以后大发雷霆,骂这个部下:“你凭什么帮我捐钱?我的钱就是我的。”他跟朋友聊天时还自豪地说:

“我这一生致富之道,就是积而不散,钱只要进到我的口袋,想要拿走,门都没有!”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他把三千多万财产分给十个子孙。结果,在短短几十年当中就有七个子孙败光家财流落成乞丐,有三个子孙处世做人还算不错,不是那种败家子,但是也有非常多的厄运临头,到最后也穷困潦倒。

许多人说:“我没有钱怎么修布施?”财的布施分两种:一种是内财,一种是外财。内财是指我们的劳力与智慧,外财指的是金钱和物质。纵使是财物的布施,也不是多捐则多福,福田是要靠心耕的。

一个女子到寺院里去拜佛。她非常虔诚地把仅有的两文钱布施出来,方丈亲自帮她诵经回向,为她祈福。后来这名女子入宫当了妃子。一次,她穿着绫罗绸缎,带着百名随从又来到这个佛寺,拿了几千两来供养,结果方丈没有出来,却请徒弟出来帮她诵经回向。这个女子很惊讶,从前只供养两文钱,方丈都帮她祈福,现在捐了这么多钱,居然只叫徒弟来做回向。她便去问方丈,方丈告诉她:“你那两文钱是发自真心的布施,所以老衲要亲自帮你回向。

现在虽然钱多,可是心已经不如从前那么真切了。”

有为的布施,名为福报。真心布施,不求回报,才是功德。福报是功德化来的,功德是不住相布施得来的,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钱达到妙用之后,最后还要超越。

发射卫星,需要火箭做助力。一旦卫星定位,火箭的任务就完成了,自然会脱落下来。人一旦生命成就,钱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个时候还在执著金钱,就成了心灵的牵挂。《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所以,要有超越的心态,明白天下万物非我所有,只能妙用,不能拥有。

在兵荒马乱之年,粮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即使拿金也很难买到粮食。难道只有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才能体会到金石同观的含义吗?圣人深明此理,所以涵养内德,而看轻财物。故圣人云:“贵莫贵于志向圣贤,贱莫贱于不知耻,贫莫贫于未闻道,富莫富于蓄道德。”

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孔子一生当中没有追求过金钱,可是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人朝拜和学习他们,他们的“房地产”,也到处都有。2005年4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及108位世界高僧大德会聚在中国三亚的南山,为108米高一体三面的观音圣像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仅此一项便投资了十多亿人民币。那么,全国乃至全世界又有多少佛、菩萨的圣像及庙宇,其价值就更不可估算了。因此,圣人不求名而得万世之名,不求利而拥有天下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