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奥秘世界(彩图版)
20041500000034

第34章 艺术奥秘(4)

音乐家贝多芬猝死之谜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时30分,人类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划上了休止符,这位给世界带来天籁之声的音乐家却在一片死寂中走向了沉默,而且是永远的沉默。

关于贝多芬是什么原因致死的,人们大都认为这位作曲家之死是由严重酗漕而引起肝病所致,他是在55岁的时候发现了置他于死地的严重肝病。但是英国尤维尔区医院风湿科顾问医师帕尔福曼对这种看法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折磨这位作曲家的许多病痛是由一种少见的风湿病引起的,这种风湿病会使身体的每个器官发炎,并逐渐侵袭全身;贝多芬禁不住要自杀主要应是因为这种病痛非常剧烈;最后,贝多芬被这种风湿病折磨致死。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专家试图从贝多芬的家庭关系上揭开作曲家的死亡之谜。中国学者赵鑫珊在《贝多芬之魂》一书中认为:由于忘恩负义的侄儿卡尔长期的烦扰,大大损害了贝多芬的健康,给他的精神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导致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1826年12月1日,卡尔不听贝多芬之劝,硬要去军队服役,贝多芬只好陪他上路。就是在旅途上贝多芬得了严重风寒,从此一病不起。他回到维也纳时,完全是个半死不活的老人。可是伯父卧床不起的消息传到卡尔那儿后,他竟无动于衷,依然自娱自乐。严重的肺炎过后,接着便是肝硬化,最后引起水肿。最后,贝多芬立下了仅一句话的遗嘱:“无条件地将我的一切留给我的侄子。”有的学者非常明确地说:实际上贝多芬是被侄儿气死或逼死的,如果没有他,作曲家还可能活上好多年。

现在,我们探究贝多芬死亡的原因似乎已无甚意义。重要的是,他在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与声音隔绝的状态下,创作出一首激励人奋进的名曲,这令人无限敬仰。贝多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荒诞派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一生让人捉摸不定,连他的死也像他的画一样神秘。

希腊女记者阿里亚娜斯特拉辛奥波洛斯’赫因汤于1988年6月在美国出版了《毕加索,创造和破坏者》,写道:毕加索在巴黎大街上与一名17岁的少女玛丽-特里萨·沃尔特相遇,并对她说:“我是毕加索,您和我在一起会成为名人的。我们在一起一定会快乐的。”至此以后,毕加索就开始纵欲,成了一个可怕的男人。后来,毕加索又抛弃了玛丽。长时期的纵欲,是毕加索死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在《住宅与庭院》杂志上,艺术史学家和传记作家约翰查理森曾披露在1915~1916年间,毕加索曾与一位名叫加布里埃尔·德佩尔·莱斯皮纳斯的巴黎妇女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罗曼史。查理森说,最令人惊奇的是毕加索曾在一张纸上写道:“我已请求善良的上帝允许我向你一一莱斯皮纳斯求婚”。

还有的学者试图从艺术规律、艺术与女性的关系对毕加索之死进行探讨。毕加索在毕加索是纵欲身亡的吗?

其一生的创作当中从无数个女人身上得到过灵感。据学者、专家的考证,在毕加索生命的最后一年,毕加索钟爱的雅克琳“神经不正常”,使他感到无限痛心,这不能不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创作热情。毕加索就是在这种氛围下抑郁而死的。

有的学者则对这种观点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证据不足。毕加索个性非常古怪,举止神秘莫测,使得人们无法知道真相;再加上毕加索死后,又缺少详细的死亡报告,这就难免会引起后人的猜想或争议。

凡·高画过多少幅《向日葵》?

《向日葵》是凡·高的代表作之一,但凡·高终其一生画过多少幅《向日葵》呢?据不精确的统计,约有6幅。早先凡高画过4幅《向日葵》,画面上的向日葵数目不一,其中一幅画面只有3朵向日葵,另外一幅画面中有5朵向日葵,再有两幅画面中分别有12朵和14朵向日葵。其中画有14朵向日葵的那幅画于俄国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自杀之谜

1893年11月6日凌晨,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离开了这个充满了音乐、也充满了喧嚣的世界,而他所留下的“遗书”,就是他的《第六交响乐》,即《悲怆交响乐》。

他创作《第六交响乐》,原意是想献给自己的外甥弗拉奇米尔·达维多夫的。不料命运之神却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这支交响乐的演出竟与他的死紧密相连,并构成他的死因之谜。及至后来,有人发现一份所谓柴可夫斯基写的“秘密标题”的草稿,上面写着:“这部交响乐的计划的最终本质是生活。第一部分——全是冲动的热情、信心和渴望活动,必须短(终曲: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一爱;第三部分——失望;第四部分——以死亡为终结(也要短)。”于是,他们又以此为据,证明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另有一些人认为,虽然柴可夫斯基确实试图自杀,而且他的《第六交响乐》(“悲怆”)的主题,也是悲剧性的。然而,《第六交响乐》却绝不是作者为自己“自杀”所写的“挽歌”。因为1893年这一年,是作者获得极高荣誉的一年。5月29日,他到伦敦参加英国剑桥大学音乐社成立50周年纪念大庆。皇家好乐音乐会6月1日又演奏了他的《第四交响乐》,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按照他的说法,“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胜利”。6月13日,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音乐名誉教授。可以说正是这种荣誉带来的喜悦的冲动,激励着他创作《第六交响乐》,如他所说,他要在新交响乐中“充分表达这种心情”。由此可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存在“自杀”的动因。

事实上,柴可夫斯基应该是死于急病。他与朋友11月1日傍晚共进晚餐,并酗酒直至凌晨2时。次日早晨,他便开始失眠,消化不良。午后,喝了一杯生水,从此就恶病不起,最终导致于11月6日不幸逝去。

当然,柴可夫斯基是否真是自杀,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可是,总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一些更加确切的材料,来揭开这一秘密。

1961年的7月2日,“硬汉”海明威自杀了,他用双管猎枪炸飞了自己的整个头盖骨,这是一种非常“男子汉”的自杀方式。他为什么要自杀呢?海明威曾经写过“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经典名言,他的自杀是否就像他说的那样不想被某种东西打败,从而他消灭了自己,以保留他的男子汉的“尊严”。海明威,这个美国历史上的天才作家,他的自杀之举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迷惑。

海明威自杀的真实动机始终是一个谜,他的遗嘱是这样写的:“我所有的希望已破灭,那意味着一切的天赋如今已抛弃我,我辉煌的历程已尽,为维护完美的自我,我必须消灭自己。”

但是,很多人对这个解释表示怀疑。2000年7月,肯尼思·林写了一本新的海明威传记,人们才得以窥见这个谜团的冰山一角。书中明确指出,成年后的海明威在很长时间里被我们今天所说的ED(勃起功能障碍)所困扰。这一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与几任妻子的关系和他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生活,尤其是ED造成的强烈的心灵痛楚导致他最终自杀。

有一系列事实来佐证海明威在晚年是一个ED患者。1961年6月,海明威因为患有“精神抑郁症”而住进了圣玛丽医院的“自杀看护部”。经过医院护士的精心看护,海明威的精神状态比以前有所好转。与此同时,海明威接受了新的一轮电休克治疗,他的性欲又重被激起。他向罗姆医生抱怨说欲火难耐,罗姆于是打电话给海明威的妻子玛丽,叫她立刻前来帮助海明“硬汉”海明威死因真相如何?

威。玛丽以为丈夫病已治好,欣喜地赶到海明威就诊的医院,与丈夫度过了一夜。但事后玛丽说,那一晚“双方都没有完全满足”。其后几个晚上玛丽与海明威再也没有同房。罗姆后来回忆说,海明威要求罗姆发誓永远都不向世人说出自己的ED病。海明威与前几任妻子的分道扬镳,仿佛也可以佐证海明威患有ED病。在1961年6月与玛丽又经历一次可怕的尝试之后,海明威对自己的ED症感到深深的绝望,他固执地认为只有消灭自己的肉体,才能找回自己的尊严。因此,海明威的自杀之举也就具有某种必然性。

我们纵观海明威的一生,可以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ED深深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ED首先把他的人格扭曲了,他的行为和创作中也带人了这种人格的扭曲,直至彻底推毁了他的生活。这是一个ED造成的悲剧,它既属于海明威个人,更属于他所处的那个年代。

按照上述肯尼思林的说法,海明威是因为ED而自杀,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海明威因何而自杀是人们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问题,我们期待着这个谜底的早日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