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20043700000019

第19章 颠倒的世界

乔治·斯特拉顿

解释空间知觉学习能力

眼睛是人类感观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对这些视觉,人的眼睛非常敏感,可将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物的影像,我们的眼睛必须使从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发生曲折,使光线直接落视网膜上。而按照物理学的原理,落在视网膜上的这个影像是上下颠倒的图像。但主观上我们知觉到的却是一个完全正常的视觉空间。使人感到更为疑惑的是,我们反而无法知觉到图像是如何因为诸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怎样畸变的。

在人类没有认识到成像原理和基本的解剖知识之前,人们从来没有靠自己的主观知觉认识到视网膜图像是反相这一客观事实。直到17世纪生理学家揭示出视网膜像与景物的关系是颠倒和反转的以后,人们才猜测由于大脑有纠正作用,我们感觉到的像才是正立的。

为了证实大脑的纠正作用,1897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斯特拉顿(George stton)曾进行过一项著名实验。他戴上一副装有反向棱镜的眼镜,它有倒像作用,当用它看物体时,视网膜的像就正了过来,而整个的视觉世界就会全部颠倒过来:原来在上面的现在到了下面,原来在右边的现在到了左边,一切事物看上去都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可是因为大脑纠正倒像已

成习惯,明明这时视网膜上的像已经正了过来,他反而感觉是倒的。他把眼镜套在右眼上,并堵住眼睛的周围,不使光线从旁边射人,同时他把左眼完全捂住。这样他要看物体,只能通过这个眼镜了。开始,他看什么全是倒的,他想拣地上的东西,手却伸向了天花板;他不敢往椅子上坐,因为他觉得椅子腿正朝天;他想把门打开,却把手伸向了门轴上;当他写字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在从右往左写,感觉非常别扭……总之,周围的一切全颠倒了。为了找到实验结果,他耐心地训练着,适应着。

三天以后,情况有了好转,他似乎开始摸到了规律,等到第八天,情况大为改观,颠倒的感觉消失了。就在这时,斯特拉顿撤去了眼镜。当他睁开眼一看,啊,一切又混乱了,屋子里的桌子和椅子的腿又朝了天,左右的位置又颠倒了起来。这就是在大脑放弃了纠正作用之后,他所感觉到的倒像。又经过了几天的训练,他的视觉才恢复了正常。

心灵智慧点滴

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在心理机能对环境的适应上。这种适应过程与运动经验有很大关系。这种感觉上的适应行为实际上是由于感觉通道和运动通道的重新谐调,而不是发生于感觉通道的内部。知觉并不完全依赖于实际接受到客观刺激,而是与主体的运动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