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20043700000037

第37章 控制你的情绪

斯坦利·沙赫特

提出情绪三因素说:

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情绪状态的发生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但是对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却较难加以控制。人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个人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而且这种情绪状态是主观的。因为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别人固然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去揣摩当事人的情绪,但并不能直接地了解和感受。情绪经验的产生,虽然与个人的认知有关,但是在情绪状态下所伴随的生理变化与行为反应,却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

对于情绪的起因,沙赫特提出了情绪三因素学说,他把情绪的产生归之于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三者的整合作用。其中,认知因素中的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和过去经验的回忆,在情绪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沙赫特和辛格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实验。

实验前沙赫特告诉被试者,他们要考察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对视敏度的影响效果。在被试者同意的前提下,为他们注射药物。但实际上控制组被试接受的是生理盐水,实验组被试者拨受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使被试者出现心悸、颤抖、灼热、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反应而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药物注射后,将实验组被试者分为三组。对于“告知组”,沙赫特告诉被试者药物会导致心悸、颤抖、兴奋等反应;对“未告知组”,沙赫特对被试者说药物是温和的,不会有副作用;对“误告知组”,沙赫特告诉被试者药物会导致全身麻木、发痒和头痛。

然后,人为地安排两个实验情境:“欣快”情境与“愤怒”情境。实验组i组被试者各有一半进入“欣快”情境,另一半进入“愤怒”情境。当被试者进入“欣快”情境时,看见一个人在室内唱歌、跳舞、玩耍,表现得十分快乐,并邀请被试者一同玩耍。而进入“愤怒”情境的被试者则看见一个人正对填写着的一张调查表发怒、咒骂、跺脚,并最后撕毁调查表;被试者也被要求填写同样的调查表,表上的题目带有人身攻击和侮辱性,并会引起人极大地愤怒。

沙赫特假设,如果生理唤醒单独决定情绪,那么三组被试者应该产生同样的情绪;如果环境因素单独决定情绪,那么所有进入“欣快”情境的被试者应该产生欣快,所有进入“愤怒”情景的被试者应该产生愤怒。

实验结果是,控制组和告知组被试者在室内安静地等待并镇静地进行他们的工作,毫不理会同伴的古怪行为;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者则倾向于追随室内同伴的行为,变得欣快或愤怒。

沙赫特认为,控制组被试者未经受生理唤醒,告知组被试者能正确解释自身的生理唤醒,他们都不被环境中同伴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没有任何情绪反应;未告知组和误告知组被试者对自身的生理唤醒没有现成的解释,从而受到环境中同伴行为的暗示,把生理唤醒与“欣快”或“愤怒”情境联系起来并表现出相应的情绪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生理唤醒是情绪激活的必要条件,但是真正的情绪体验是由对唤醒状态赋予的“标记”决定的。这种“标记”的赋予是一种认知过程,个体利用过去经验和当前环境的信息对自身唤醒状态做出合理的解释,正是这种解释决定着产生怎样的情绪。所以,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发生的关键取决于认知因素。

心灵智慧点滴

消极情绪对人的健康十分有害,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很可能患有心脏病。哈佛大学医学院曾调查了1600名心脏病患者,发现他们中经常焦虑、抑郁、脾气暴躁者比普通人高_一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情绪是你生活中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约翰·米尔顿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这说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何等的重要。我们要学会控制消极情绪,并尽可能地将之转化为良好的情绪,因为它是我们健康、幸福生活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