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20043700000041

第41章 发挥你的创造性

卡尔·登卡尔

发现功能性黏滞现象

有个笑话:

一位书生寄宿在一间寺庙里读书,却每天都出去游玩。一天午后书生游玩归来,对书童说:“取书来”。书童拿来《文选》。书生看了看说:“太低。”书童拿来《汉书》,书生看了看说:“太低。”书童又拿来《史记》,书生说:“还是低。”庙里的和尚很惊讶:“这三本书,熟读其一,就称得上饱学之士,你却嫌低。这是为什么呢?”书生说:“没什么,我要午睡,拿书作枕头罢了。”

这个笑话讽刺了书生。和尚看来也不够聪明,居然没想到书可以拿来做枕头。不过,如果你去问一位画家:“你手中的画笔是干什么的?”或者去问一位军人:“你手中的枪是干什么的?”或者问一位农民:“你手中的镰刀是干什么的?”很可能的答案是:画笔是画画的,钢枪是打仗的,镰刀是收割庄稼的。但是如果去问一个孩子,得到的答案很可能要多得多。卡尔·登卡尔(Karl Duncker)最早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从中揭示出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

登卡尔把受试者带人一个房间里,房间里面堆满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桌上也摆着一些材料,他请受试者完成一些任务,而这些材料或者物体里面没有一样东西是适合这个任务的。目的是要看看受试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一种或者多种可能拿到的东西用作其他一些可能的用途,而在哪些情况下进行这样的重组是不允许的。

例如,他要求受试者把j根小蜡烛安装到门上齐眉高的地方,表面是要进行“视力实验”。桌上有一些蜡烛,一些不干胶,一些纸夹,几张纸,绳索,铅笔和其他一些东西,包括一些关键的东西:j只空的小纸板箱。每位受试者在里面乱翻一阵子后,都重新构造了自己对这些东西的观点,并看出纸箱可以贴到门上面,然后用它做平台,再把蜡烛放上去。最后有86%的被试者按时解决了问题。可是,在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变换方式中,三只箱子都装有东西,一只里面装有小蜡烛,第二只里面装有一些不干胶,第三只里面装有火柴。这次,他的受试者中只有41%的人解决了问题。他们曾看到过这个只箱子用作了一个专门用途,这使他们很难看出除了箱子以外的其他用途。

登卡尔把这种解决问题当中出现的常见但很严重的障碍叫做“功能性黏滞(functional fixedness)”,一个解决问题的人如果认为一个物体有专门的用途,让他看出它的其他用途就是一件困难得多的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发现。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最熟悉自己那一行的人却最不太可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教育创造了专业知识,可同时也创造了功能性黏滞。一位专家看他手中的工具时,是以各个工具的专业用途来看待它们的,一个生手尽管会出一些不着边际甚或荒诞不经的主意,可是,他往往也提出极有创见的观察方法。

毫不奇怪,科学家们一般都是在早年提出他们最有创见和重要的见解的,不少科学家成名之后再也做不出新成就,原因就在于此。

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实际问题,许多人不能解决的主要原因是在他们的视野和心理上存在局限,受到某种物体的通常用途的影响,所以难以发现这种物体的其他新用途,因而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妨碍了问题的解决。

心灵智慧点滴

功能性黏滞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的反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功能固着对解决新问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人们能否改变事物的固有功能,适应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个东西能否发挥出多大的作用,就看拥有和使用者的聪明智慧,运用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会有天壤之别。所以任何东西,包括任何思想和制度都不会主动发挥作用,而要看人能否善加运用,从中发掘出它的最大效益。正如歌德所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