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20043700000045

第45章 图像在心里旋转

罗格·谢帕德

揭示心理表象的规律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某人提起你熟悉的朋友名字时,即使这位朋友不在眼前,你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他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表象。以心理表象为基础,会产生一种奇异的现象,这就是有趣的心理旋转。

谢帕德和同事梅茨勒(Metzler)曾经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材料是一对对不同方位的立方体的二维形式图。这些图中有的是完全相同的图形,所不同的仅仅是它们的方位,而另一些方位和结构都不同。谢帕德和梅茨勒制作了1600对这类图片,他们请了8位成人被试者判断每对图形是否相同,而谢帕德则测量被试者判断所用的时间。

被试者报告了他们判断时使用的方法:首先是把一个物体图形在心理旋转,直到与另一物体的方位相同,然后进行匹配比较,从而做出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判断。以被试者对800对同物图片判断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图片所示的物体是在平面上调转(即通过旋转画纸就可以实现),还是在三维深度中旋转(把物体方位旋“进”画纸中去),判断所用的时间同两物图片上的角度差异呈线性关系,即旋转的度数越多,反应所用的时间越长。这就是著名的心理旋转的实验。

两年后,谢帕德又与库珀(Cooper)合作,以不同倾斜角度的正向和反向的字母R为实验材料,对心理旋转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测试材料左边为六个正写的R,但每个R的倾斜度各不相同,右边为反向的字母R,倾斜度与正向的R相同。把这12个字母随机地呈现出一个,要被试者判断它是正向还是反向的。被试者报告说,他们的头脑中,先把这个字母旋转到正常的正立位置,然后才能做出判断。主试者记录他们每一判断所用的时间。这一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字母在心理旋转的角度越大,做出的判断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当然,人是聪明的,对字母进行心理旋转的方式并非固定不变,并非都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这要看哪边离正常位置近,就向哪边旋转。

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它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时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正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时不受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

心理旋转实验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论、控制论的兴起,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启发人们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和说明人的复杂的认识活动,于是出现了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侧重于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自身的规律和机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有许多独到之处。

心理旋转实验能够证明表象的存在,说明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并非像行为主义心理学断言的那样,外界刺激传入大脑就如同进了黑箱子,人们无法知道头脑是怎样活动的,也不像机能主义心理学那样,单凭被试者的内省报告就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用实验进一步揭露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心灵智慧点滴

当人在处理以空间信息或视觉信息为主的任务时,往往要使用心理表象。在人对心理表象做出处置时,似乎也经历了同对实物做出实际处置相类似的过程,即被试者执行的心理运作所需的时间,随类似的实际运作所需的时间而相应的提高。

研究发现,物体在脑海中的映象每转动60。大约需要1秒钟。如果我们倒着看书本,每读一个字就都要让它来个180。的心理旋转,大约需要3秒钟,难怪我们看倒写的字会觉得吃力。当然,倒写的字看惯了以后,可以直接认出来,不必进行心理旋转,这时,我们又不觉得很麻烦了。

人物志

罗格·谢帕德(Roger Shepard,1929一),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对人脑加工过程的特性的研究而荣获国家科学奖。他的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精神的认识,而且对心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