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哲学十讲
20044300000001

第1章 引言

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一代哲学奇才

李石岑,原名邦藩,1892年生于枧头洲(今湖南醴陵),1913人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回国后办刊、讲学,后又游历法德等国,致使他的思想时时紧跟学术发展的脚步、紧扣时代脉搏的最强音,由此而修得学贯中西、融古汇今的真功夫。君不见,中外大哲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信手拈来,交相呼应,使人的思路、见识在古今中外的天空中为之大开。这种学术功夫,即使今天,也让人敬佩不已。

作为学者教授的李石岑先生,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首先必须向国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以唤起民众觉悟,赶上世界潮流。故其先期译著,多介绍詹姆斯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论、罗素的逻辑实证主义论等哲学思想,赴欧洲游学后,转而研读赫拉克利特、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经近两年的考察,返回上海后,他先后任中国公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阐发、推崇辩证唯物论,认为辩证唯物论“在现在和最近的将来,将有一个光华灿烂的发展”。他因精研哲学,著论甚多,遂名声大振,为学术界所重,当时沈志远、周谷城等,都有极公正的评价。著名的语文学家王力,在上海读书时的老师就是李石岑教授。

作为编辑家的李石岑先生,早在日本留学时,就与同仁编辑出版《民铎》杂志。归国后,他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并继续主编《民铎》,着重介绍和阐述西方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思潮”,成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刊物。1921年12月,《民铎》第3卷l号是“柏格森专号”,当时的知名学者如张东荪、张君劢、蔡元培、梁漱溟、冯友兰、瞿世英及《民铎》主编李石岑等人或撰或译,参与了讨论,应该说代表了当时对柏格森哲学研究的水平。

作为演讲家的李石岑先生,他一边做编辑和教授,一边与章太炎、张东荪等名家辗转东南各省做演讲。凡怀疑与信仰、哲学与人生、佛学与人生、教育与人生等有关哲学和生命人生的大题,他都有精彩的论述,从中可窥见他对东西方哲学会通的能力,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他的演讲被辑为《李石岑演讲集》,吴稚晖、顾颉刚两名家作序,当时就风生水起,学人争相阅读,后又多次重印出版。

《中国哲学十讲》是李石岑先生据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讲演稿整理而成,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此书在叙述和评析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处处贯穿了中西哲学的比较,在学术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把中外哲学按照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苟子与亚里斯多德、墨子与巴门尼德、惠施公孙龙与芝诺、道家与西方主变派、儒佛混合与二希混合、朱熹王阳明与托马斯·阿奎那和邓斯·司各特、顾炎武戴震与孔德斯宾塞等进行对比分析,读后使人浑然如数千年的中西哲学亮点之“鱼”,在书中惬意地遨游着,几至于“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地步!

艾思奇先生曾谈到,1927年以后,唯物辩证法风靡了全国,“人道主义的鲁迅先生抛弃了人道主义,李石岑先生撒开了尼采,朱谦之先生听说也一时地成为辩证法唯物论者”。遗憾的是,李石岑先生于1934年英华早凋,仅42岁,怎不让人扼腕痛惜!

李石岑先生主要著述和译著有《李石岑讲演集》、《李石岑论文集》、《人生哲学》(上)、《哲学浅说》、《现代哲学小引》、《体验哲学浅说》、《超人哲学浅说》、《希腊三大哲学家》、《西洋哲学史》、《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十讲》、《教育哲学》、《游泳新术》、《郎格唯物论史》等。

有两段趣事,不妨在这里顺及。

其一是有关他与钱穆先生的。钱穆先生在其回忆录《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说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新任主编、刚刚自欧留学回国的李石岑,“每作一文,必以大一号字登首幅,其余皆小一号字排。”钱于是对同事说:“石岑文亦自语简意远,较胜他文。余当试投一稿,看其亦能用大一号字刊之首幅否。”不久,钱果然写了一篇300多字名为《爱与欲》的文章投过去。“越日,余文果以大一号字在《学灯》首幅刊出”。后又寄一篇,再次以大一号字刊出。钱日,其文“乃为《学灯》上刊载大一号文字李石岑外之第一人”。

其二是有关他与开国领袖毛泽东的。1918年,李石岑先生刚从日本回国来到长沙,著有《游泳新术》一书。比他小一岁的毛泽东请他到湘江教授游泳技术。二人相处期间,毛泽东兴趣盎然地写下了“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诗句。

北京了然斋

2008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