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形式上,综合商社是由若干保持法人地位的企业组成,融生产、流通、金融、技术为一体的,为实行共同的市场经营战略而统一经营管理的巨大经济实体。综合商社一般是由一个紧密核心团,以及围绕紧密核心团的半紧密层、松散层和关联层构成。紧密核心团是几个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相互持股,在资金、资产上结成利益与共的经济联合体。半紧密层是由构成核心团的各大企业分别控股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组成的。松散层是由核心团成员控股各子公司(或分厂、分公司)参股的许多中小型企业形成的。关联层是由集团核心团、半紧密层和松散层的各个企业的协作单位组成的。
政府首倡的“综合商社”概念,给当时深圳国有企业大肆进行多元化扩张,以巨大的心理和舆论支持。对万科正在“突飞猛进”的多元化,也是巨大的鼓舞。后来有的评论如此描述这段时期的王石和万科:“万科在早期也表现出标准的深圳特色:年轻、勇猛、对利润的追求没有上限只有下限。”
1989年,万科地产有限公司成立。这一年,受到走私市场的冲击,王石领导的公司摄录像器材销售业务渐趋萎缩,而工业和房地产业务发展良好,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1990年,公司初步形成商贸、工业、房地产和文化传播四大业务的经营架构。为满足业务扩张的需要,1991年6月,万科进行增资扩股,总股本增加至7 796万股。本次扩股所募集的资金,王石和管理层主要投向了房地产开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连锁商贸、影视文化等领域。
到了1992年,万科的跨地域发展开始遍地开花。
据万科的内部资料显示,到1991年底,万科的业务已包括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影视、广告、饮料、印刷、机械加工、电气工程等13大类。万科所属的主要企业就有:万佳百货、怡宝饮料、深圳国企广告、万博精品、万科扬声器厂、万科供电服务、万科贸易、万科协和等。这其中,万佳连锁在短短一年内,就相继运作了深圳友谊大厦万佳商场、哈尔滨万佳、武汉万佳、广州万佳、乌鲁木齐万佳、福州万佳等,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此时的万科营业额和利润更是分别达到了3.5亿元和0.3亿元。
“万科在深圳几乎成了一个八爪鱼似的另类印钞机。”有人如此形容。
王石和万科的加法式扩张,让他享受着高速度发展快感的同时,也使他越来越有种失控的担忧。不久,在索尼模式的影响下,王石在1991年提出了“综合商社”的概念,并在其后的一个时期成为万科的“多元化圣经”。
王石后来回忆说:“综合商社的提出与万科靠贸易起家不无关系,也有我对于中国商业现状的一些思考。”用他的话说,如果换位思考,历史上长期被严重抑制的商业领域恰是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
当时的王石在潜意识里想到的就是日本的综合商社模式。
他认为:“日本综合商社是以金融为纽带,下属企业互相参股,以金融为纽带,通过商贸的上下游关系形成关联的利益集团。然而在当时中国的现实,金融为国家所牢牢控制,没有放松的迹象;万科所能拓展的就是流通领域。过去几年的贸易经验告诉我,进口许可证制度和出口配额都被利益集团垄断,万科被限制在很窄的贸易空间,所能施展拳脚又大有可为的就是零售业,国外成熟的连锁零售形式是万科模仿的最佳选择。”
王石后来还在自己的回忆里说,即使零售业有很高的增长,仅仅依靠万科的自我积累仍是不够,要利用金融杠杆工具,进行企业兼并收购,以股权形式参股控股,这样不仅可以解决产业结构、规模扩大的问题,而且考虑到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股权投资还有相当高的利润回报。
5.梦醒“综合商社”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国务院随后发布了《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房屋商品化的推进,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这一文件精神的刺激下,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出现了房地产急速膨胀的现象: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批租量和开发量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都快速上扬。
如前所述,王石和万科把握住了机遇。
一向敏锐的王石带领万科开始加速实施跨地域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他率领万科团队在华南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山东半岛、京津地区和辽东半岛组成的渤海经济圈投资房地产项目和股权投资。
同时,在“综合商社”之梦的激励下,按照新的蓝图,万科将贸易、工业、房地产、文化传播四大支柱细化为10个行业:进出口、零售、房地产、投资(包括证券)、影视、广告、饮料、印刷、机械加工、电气工程。
结合相关资料,在此可以罗列出万科当时一些行业的基本状况:
进出口贸易方面:至1993年,万科贸易口代理的产品包括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纺织服装、化工原料及产品、土畜产品、金属矿产、轻工产品、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业务机构遍及美国、俄罗斯、日本、香港等地以及国内的广州等地。
零售方面:自1991年组建深圳市万佳连锁商业有限公司后,到1992年,相继成立了深圳友谊大厦万佳商场、哈尔滨万佳、武汉万佳、广州万佳、乌鲁木齐万佳、福州万佳等。
房地产方面:1988年在深圳以2000万高价拍得第一块土地后,王石便一发不可收。至1994年,万科相继在北海、大连、成都、鞍山、北京、上海等地圈地开发。
股权投资方面:截至1994.年底,万科已参股投资了17家上市公司,其中在深交所上市的有深发展、深物业、粤美的、琼珠江、琼能源、辽房天等6家,在上交所上市的有长春汽百、王府井、城乡贸易、长春百货、黄河机电、武汉长印、上海邮通、北旅股份、鞍山第一、华东电脑、申华实业等11家。
影视与广告方面:1989年万科成立影视部,1990年合拍《离婚合同》,1991年拍摄电影《过年》、《祝您好运》、《浴血红马车》和电视剧《冬日情画》,1992年拍摄电影《找乐》。尤其是创立于1986年的“国企”也是深圳暨国内第一家合资广告公司,由万科和香港冠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创建。
工业方面:1988年,万科与美国精品制造的著名企业——富兰克林铸币公司合作,开展“三来一补”业务。以精品为龙头,带动产品设计公司和机加厂,形成万科精品工业群包括家电控制器、新款石英钟表、多种K金首饰、服装等。1991年万科工业公司独资兴建了一家扬声器制造厂。同年,万科买下“怡宝”51%的股份,并用了3年时间,把“怡宝蒸馏水”从3000吨培育到了10万吨的产量,是国内最大的蒸馏水生产厂,在广东水饮料市场占有率第一。同时,万科供电公司在巩固现有发电、供电的基础上,积极承接水电气的工业安装维修。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颇能说明问题。富有想象力的王石为推行和借鉴“综合商社模式”,要求万科给公司的骨干人员下发了一本200多页的小册子——《日本的综合商社》。
不过,出于对“三乱两热”(乱集资、乱拆借、乱设金融机构和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的担忧,中央政府在1993年4月提出了“防止经济过热”的警告,并拉开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序幕。很快房地产行业就感觉到了寒流的到来。
此时的内外因素已经让王石预感到了什么。在万科内部,由于“综合商社”式的扩张,王石和万科管理层很快就感觉到了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虽然随后有了前文所说发行B股筹到的4.5亿港元的幸运事件,但依然让王石和管理层吃惊不小。
而前文所述的“君万事件”的发生,对王石更是直接的刺激,使他明白到了正视万科内外之困的时候了。万科的“综合商社”之梦也似乎该醒了。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看王石自己写下的一段话:
一年之后,飞北京的航班上,当我认真读这本小册子时,边读边冒冷汗:……在日本,能够被称作“综合商社”的企业也仅仅有9家,其中最小的兼松江商,1991年的营业额为466亿美元,相当于同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的16倍,排名第一位的伊藤忠商社的营业额则为1 670亿美元,超过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嘿,真是无知者无畏呀。
下了飞机,第一件事是给《万科》周刊总编去了个电话:“郭钧吗,今后万科再不要有‘综合商社’的提法了。”
自此,“综合商社”便被王石和万科管理层束之高阁了。
二、务虚的“遵义会议"
中国红军历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如今最大的寓意莫过于“转折”一词了。1993年万科也在上海召开了自己的“遵义会议”,因为高速发展的万科“加法”看起来似乎做得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地产业务却为其支撑起了利润的空间。在终于清醒地看到万科不能再续“综合商社”之梦后,万科的管理团队不得不主动寻求另一种转折了。
1.万科的繁华之像
王石曾对媒体表示,“应该说万科在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它选了非常多的行业,做了非常多的产品,为各种的消费服务层次去服务,其结果我们慢慢发现它规模做不大。这个矛盾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并没有显现出来,因为当时各个行业赚什么钱都比较容易。万科当时在深圳被誉为搞多元化的一个成功范例,做什么成什么,像金手指一样。
但是就这样,我内心依然深深地意识到万科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做什么?给谁做?这两个目标万科没有确定下来,资源自然就比较分散。那段时间我们在各个行业里摸索,直到1992年底我们才最后确定把住宅作为万科未来的产业来发展。”
实际上,王石领导的万科在那个时期进行的加法还是很成功的。如:零售业的“万佳”带旺了深圳的一条街;娱乐业的“《找乐》、《过年》”都获过大奖;地产业的"7i科城市花园”成就了一个品牌;饮料业的“怡宝”一度在业内刮目;工业的“万科精品城”更是曾列行业第一,等等。所以,业内也有人说,万科在当时被誉为实行多元化战略的一个成功范例。而当时的王石实际上可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多的。
业内通行的说法是,从1984年到1992年,整整8年的时间,王石把万科的业务越做越多。其中,1988年到1992年是万科做“加法”的火红时期。
然而,如同前文所述,尽管业务越做越多,万科却始终形成不了规模效益。1991年,万科的营业额和利润虽然分别达到3.5亿元和0.3亿元,但仍仅为中国集团公司标准的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王石做贸易也曾经历过暴利阶段,最早的贸易利润在80%以上。正因为利润非常高,大家都来做,利润也就越来越低了,后来一路下滑到2%,直到最后无利可图。就在1992年,王石对万科的贸易业务算了一笔账,“赔的钱比赚的钱还多”的结果让他吓了一跳。于是,王石后来说:“万科提出高于25%的利润不做,就是因为万科靠贸易起家,切身感到暴利终将转向社会平均利润率,企业的长远发展不能建立在超额利润率的基础之上。”
此时的王石越来越感觉到,多元化发展在现今市场及产品服务逐渐趋向专业化的背景下,都很难保持长久的专一的发展潜力。他认为,公司大到一定程度搞多元化是很麻烦的,企业经营范围广泛的后遗症很大,容易导致企业资源分散,形不成规模,管理失控。他觉得万科已经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同时认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政策的变化会带来暴利空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暴利终究要趋于平均利润。
联系到自己,王石觉得在公司原始积累期间,依靠多元化经营可以迅速成长。然而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可选择的市场越来越小,靠政府赚取利润的时代已过去了,必须依靠自己的主导行业。尤其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主导行业的专业优势更可以充分显示出来。
王石对万科的房地产业务更多了些关注。而实际上,从1991年开始,万科就相继在全国13个城市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品种涉及住宅、写字楼、商铺、酒店和保税仓库等。1992年万科开始了跨地域经营,12家外地公司遍布大江南北。用王石后来的说法,之所以有此决定,一是万科在深圳房地产业打拼了几年,却总觉得施展不开拳脚,适逢全国市场放开,于是“成了深资北上的领头羊”;二是随后的第一次增资扩股以及1993年4月发行B股,为万科的资金面增添了不少利好,加上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求使然。
有必要补充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带给房地产市场的“春风”,也给了王石很大的信心。1992年,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正值投资高峰时期,土地和楼宇的价格节节飙升。用那时一些人的话说,“买了地一拆迁一转手就是100%的利润”;而“只要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报批成功,项目本身就可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