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60分女孩100分
20045500000014

第14章 男孩篇60分是天才的起跑线(11)

胸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问:“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那么小,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不太离谱的志愿,我会给你重新打分的?”

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以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F’,我也不愿意放弃梦想。”

后来这位男孩真的完完整整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位老师还曾经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农场露营,离开之前对这位已经长大的学生说:“初中的时候,我曾经给你泼过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幸亏你有这种毅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父母或者老师对孩子梦想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无论如何,都要珍视孩子的梦想。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就是让孩子不断有梦想,并在梦想的熏陶中去做每一件事情。

学习的兴趣是从孩子喜爱开始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尊重孩子最初的热情,父母不要一味的强迫,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帮孩子找到发展的方向。

表姐家六岁的男孩,每次背书他都背不下来,但却对下围棋有一种特别的爱好。他甚至可以不看棋盘同时和两个人下两盘棋,而且会大获全胜。

对于这两盘棋的每一步他都记得很清楚,并能在棋局结束后把两盘棋恢复起来重新走一遍。他虽然背书很慢,可是背起棋谱,围棋定式,似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甚至在放学的路上见到别人下棋,也能在旁边站上半天。

可是,这个孩子的成绩却老是提不上去,表姐就给他报了几个补习班,并且规定必须每天几点回家做作业。一旦发现孩子看别人下围棋或者和小伙伴下围棋,表姐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训斥一顿,然后就开始唠叨个没完。

一次又一次,这个有围棋天赋的孩子再也不敢看别人下棋,也不敢同别人下棋了。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看书,可是成绩依然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长进。

大多数的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学习好,总要帮孩子排满辅导课程及才艺学习,而这一切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

父母都忘了,只有主动、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的专注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专注力可谓是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被家长胁迫去上各种课程,不但对孩子没有一点帮助,还可能使孩子因为心情不愉快而影响日后的学习。

一般传统的学习方式,能让大多数孩子习惯、接受,而他们却无法从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个人的兴趣可以为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允许依照自己的方式及步调去学习与探索。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充斥了孩子的生活。本来,这些考试只不过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小部分,是检测孩子学习成果的一种途径。但却在父母的过度重视下成为决定孩子未来的工具,决定孩子人生的手段。就是因为考试被父母所赋予了这种“使命”以及考试所代表的某种意义,让孩子对考试充满了厌恶,在面对考试时却又会焦虑不安。

在家庭生活中,不乏听到这样的对话:一家人正在吃饭,妈妈好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正吃得起劲的孩子说:“你们最近考试了吧?”

听到妈妈的问话,孩子咬着夹菜的筷子,说了声:“考了。”听到孩子的回答,妈妈紧接着又问:“你考得怎么样?”这个时候,孩子或者停下动作,低下头,闷闷地说:“考的不是很好。”或者说:“成绩还没有下来。”更有些孩子,任凭父母怎么问,就是不说话。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继续问:“为什么没考好?”或是“难道你心里没有谱吗?自己考得怎么样都不知道?”抑或是看到孩子不说话,就直接认为孩子没有考好,对孩子进行一顿严厉的教训。其实,不管是哪种方法,对来自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让孩子更加害怕面对考试。

同事的儿子君君在平常的学习中表现得非常好,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每次考试君君却不能取得好成绩。这让老师和父母都感到莫名其妙。

有一天晚上,妈妈发现君君房间的灯一直亮到很晚,第二天,妈妈特意注意了一下君君,发现君君显得有一些焦虑。妈妈问:“今天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君君皱着眉头说:“明天要考试。”后来,妈妈又发现了几次君君有那种焦虑的情况,每次问有没有什么事情,君君都说要考试。妈妈怀疑君君有对考试恐惧的心理,因为只要是第二天考试,君君在前一天晚上就会睡不好觉,并且有焦虑的表现。

如果像君君这样不能摆脱这种焦虑,孩子在以后的考试中就不会取得好成绩,相对就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焦虑,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和老师在无意或是有意之间向孩子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考试非常重要,不能出错!孩子为了能够让父母和老师不失望,也为了让自己不失望,孩子的内心会因为这些儿产生过多的压力,造成一遇到考试就会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况。当然,还有来自社会的原因。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也越来越需要人才,而孩子知道,只有自己成为人才,才可能融入社会,才可能被社会接纳,因此,他要努力学习,努力考出好成绩,才能使自己成为人才而努力。

想消除孩子的焦虑,首先要减轻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卸下压在肩上那沉重的包袱。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考试是其接受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不可能不让孩子面对考试。再说了,不让孩子面对考试也只不过是一种逃避,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其实,让孩子有一些压力是必然需要的,但是,过多的压力就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父母可以相对地让孩子减轻一些压力,不要让孩子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比如,在孩子平常的学习中,父母不要总是催促孩子不停地学习;不要在孩子考试完之后追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孩子考得成绩不好时,不要对孩子摆脸色,更不能打骂孩子。

2.让孩子端正自己的动机,改变自己的认知

有些孩子的考试焦虑完全是自己找的,他们对考试这件事的认知完全是不正确的,从而导致他们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这样的孩子通常会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自己出现一丁点的错误。他们还会错误地认为,如果自己没有考出好成绩,就会产生严重甚至是可怕的后果。

这样的孩子,父母要让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有一些改变,让他们知道,其实考试的失败没什么可怕的;还要让他们知道,其实很多时候,如果能够用轻松地心情去迎接考试,往往会比用紧张的心情去迎接考试的效果好。

有的孩子平常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从来没有考出过好成绩,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考试时过于紧张,以至于孩子的水平没有得到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要教孩子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考试,这样才会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3.不要让孩誓总是处在紧张状态

有些孩子在考试前会有焦虑的表现,有时候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休息。有的孩子为了备战考试,就会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去,不注意休息和休闲活动。即使有一点空闲也会想着学习,一点喘息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有人说,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这话一点都不假,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生活有张有弛,用最好的状态去学习。也只有在最好的状态下学习,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