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围棋比赛,洋洋和同学去做礼仪接待,一大堆的嘉宾胸卡等着要发,多得让人头皮发麻,整理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些嘉宾的胸卡按照姓氏笔画排列好了。等到发礼品袋的时候,要装的东西堆得跟小山似的,他们就搞流水作业,你装资料,我装纪念品,三五分钟就搞定了20多份礼品。他们运用的是统计学分类物品。赛场上的工作者笑着对洋洋说:“幸亏你们是学数学的,这事要是搁文科生身上,说不定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洋洋不光数学学得好,还弹得一手好琵琶,经常在学校表演。又一次,洋洋在学校迎新生晚会上,弹广东名曲《旱天雷》,弹着弹着,感觉不对,怎么又绕回去了呢?洋洋只好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把当中的一段又弹了一遍。事后,洋洋还得意地说:“幸亏我是理科生,把握好了规律,这音乐就和数学一样,都是在寻找规律。起伏跌宕的音乐,背后是有规律的声音。要不然,我连弹两遍,别人早就看出破绽了。”
从科学的角度说,理科的逻辑性比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比较高。
限于男女脑功能的不同,男孩在逻辑思维能力上稍微占了一点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孩就学不好理科。女孩}生格中认真和细心正好弥补了学数学方面所谓的劣势。看看这几年的高考状元,就知道女生理科上不比男生差。
一位初中女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不喜欢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因为他总是偏向那些男生,上课提问时总是叫那些男生回答,自习课时,她还会走到男生面前,问他们有哪些题目不会做……如此偏心的老师,我真希望学校把他调走。
大多数女孩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不知道从哪听来的一个“普遍真理”女孩不适合学理科,并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当老师对某一群体表现的特别关注是,他们会因为自己被忽视而对老师产生反感,而学校教育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大多数教理科的老师都会对男生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这会对女孩心里产生一种无形的伤害,并在无形之中打击了女孩学习理科的积极陛。
那么,对于理科差一点的女孩,该怎样学习呢?
1.培养女孩学理科的兴趣
女生学习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学习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女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f俞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2.注重好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3.培养女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4.巩固基础,多做练习
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5.增强女孩学习的自信心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女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准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偏差。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女生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多讲通解通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训练,分析问题既要“由因导果”,也要“执果索因”,暴露过程,激活思维;注重数形结合,适当增加直观教学,训练作图能力,培养想象力。
对于女孩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逻辑思维能力,而是自信心。如果女孩能做到不管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都相信自己没问题,并能认真对待,抓住每个学科的知识特点,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能认真实施,对女孩来说,学什么都不是问题。
6.星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自信心是美好生活的源头,缺乏自信心的人,即使她们有多大的潜力,多高的天赋,多么优越的条件,多么宝贵的发展机会,也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自信不仅赋予女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且能使她的身心极大地激活起来,所以“成功源于自信”,孩子应该从小培养信心,尤其是在学习上,自信心能让你事半功倍。
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同凡响,我工作的同事小李也不例外,每次到女儿青青的学校开家长会,小李都积极地去参加,想听到青青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喜讯,青青上完钢琴课或溜冰课后,小李总是盼望能听到老师对她的表扬。但是,结果往往令人失望。
当青青很小的时候,小李就认为她很有才气。
青青是个文雅的女孩,小李曾相信有朝一日她会成为体育冠军。可是,有一天青青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大哭时,妈妈的希望破灭了。妈妈问她:“出了什么事啊?青青。”
青青抽噎着说:“老师说我短跑不行。”
于是,第二个星期,母女俩一起练短跑,青青领会了要领。可妈妈却再也不敢奢望她成为奥运会选手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小李常常鼓励青青什么都要试试,体操、滑冰、音乐。虽然她们还尚未显示出特殊的才能,但是妈妈小李却相信她的孩子是特殊的人,她一向鼓励孩子尽力发挥其所长。
青青的妈妈小李也常常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感到自己辜负了她的期望,每当青春妈妈把四门课是甲,一门课是丙的成绩单拿回家时,母亲总揪住那个丙不放,并质问她为什么只考了个丙。
当时的青青妈妈只是个孩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她逐渐长大时,才慢慢体会到了母亲是对的,自己没有尽自己所能。可她也知道母亲从不指望自己做一个佼佼者,只要求她尽力而为。在尚未发掘母亲所希望的那种潜力之前,青青的姥姥就病故了,她对轻轻妈妈抱有那么大的信心,以致青青妈妈也不得不猜想它的确存在,因而设法去发现它,她对青青妈妈寄予的厚望萌发了青青妈妈沉睡的自尊心。
现在轮到了青青,一天晚上,青青在与妈妈谈论她的学习成绩时说,“得到丙就够了。”她又说:“谁说过我聪明,只有你一个人这样想。”
“不错,青青,”妈妈告诉她,“我的确这么认为,所以我知道你完全能够做得更好。”
青青听到这些话后,紧紧地搂住了母亲的脖子:“妈妈你一直都相信我。”
结果,在下一次考试后,青青真的拿回一个甲。
在以后的人生里,青青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母亲,母亲的相信让她得到的不仅是她收获的自信,还有自尊,还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这就需要你给孩子的心灵注入自信的力量,其实让孩子变得更自信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你只要从以下几个步骤人手,就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
1.增加臻子日勺成功体验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比较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坎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韧性,往往经受不起大的挫折。过多的失败,很容易摧毁他们对生活所抱的美好希望,而导致他们在自己心里建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对那些自我形象不佳、学习困难的儿童,更要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
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
适度的成功体验往往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川}助他们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认识,从而成为不断上进的动力源泉。因此,家长应该设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自己的孩子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孩子对生活的积极美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2.帮助孩子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自信心是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让孩子认识不到自身拥有的潜力或低估自己都不利于自信心的确立。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使他们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如果一个人能在人生早期就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及早采取措施,扬长补短,努力挖掘,则就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成就。一个成功的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获得这方面的认识,使他们学会善于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考虑到他们自身的特点,在保证孩子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针对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帮助他们及早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用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形成顽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
3.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家长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因期望过高而又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
父母应一方面教育孩子学好本领,掌握知识,为参加竞争打下好基础,积极准备参加竞争。另一方面应利用一切机会,如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体育比赛、画画比赛、知识竞赛、讲演会、小发明、小创造等,帮助孩子与同伴竞争,比试高低,这样既可以发现孩子的潜质也可以鼓励孩子做竞争的强者,以增强孩子的好胜心、必胜心,从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另外,年纪较小的儿童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孩子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4.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在中外历史上,乃至学生的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人。利用儿童、青少年崇拜英雄、模仿力强的特点,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生动事例介绍给自己的孩子,并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增强其自信心提供活生生的依据。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
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该有自信心及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