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孩子顶呱呱
20045600000015

第15章 学习本是一种乐趣(1)

孩子生来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内心渴望着了解世界,而学习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途径。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并不是件难事,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不要让孩子讨厌学习。让孩子从小在快乐中接触世界、在开心中了解世界,这就是学习。

1.孩子的学习。爸妈的心

学习让谁头痛

我的一个老同学来北京出差特意看我,多年没见,我们聊了很多,聊着就聊到了孩子。老同学有些无奈地说:“在我们家不能提学习俩字,一提,全家人都头痛。”

老同学不解地问我:“咱们那会什么学习资源都没有,提起上学多么渴望的一件事情啊,可是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上学,功课不好好做,多问一句就反抗地说‘还他自由’。只要一问学习怎么样了,他就抱着头说头痛。”

提起“学习”全家人都头痛,确实成了不少家庭的一种现象。孩子听到爸爸妈妈天天追问学习上的事儿头痛,而爸爸妈妈提起孩子的学习也是头痛。

在聊天中,我得知,老同学把自己当年没考上重点大学的期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她都要求孩子上重点学校。她说孩子在小学时期成绩很好,可是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一直下滑,她每次问孩子,孩子就说别问了,他头痛。一开始,她以为孩子生病了,结果到医院做全身检查,医生说孩子很健康。为了能让孩子学习有所进步,她发动全家托关系,让孩子转学,转到全市最好的初中;她把周末、节假日时间通通利用起来,给孩子请各门功课的家教。可半年下来,孩子的成绩更糟糕。

老同学说:“你说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上不了大学能干什么?上不了重点大学,毕业又能找到什么样的好工作?没有好工作,以后怎么养活他自己?”

我不客气地说了一句:“瞎操心。”

老同学说我没有站在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我反问她:“你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吗?”

老同学和我辩解起来:“我这不是为了他的未来着想吗?”

“他连现在的生活都不想要了,未来能好过吗?”我说。

老同学一声叹息。这叹息有太多的滋味。是啊,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可是孩子越来越不按照自己计划发展。“孩子不好好学习,考不出好成绩,考不上重点大学,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未来”——这让爸爸妈妈们都头痛。

可是,孩子呢?

一个两三岁的小孩,自己还没有触摸到玩具,就一群大人逼迫着学这个学那个,连稍微呼吸的时间都要受到爸爸妈妈的约束。等到孩子上学了,爸爸妈妈们开始拿成绩说事,拿学习说事,学习好,一切都好,学习不好,一切都不好。因此,孩子提起学习就痛恨,这世界上是谁发明了学习?

有一次,我的侄子问我:“姑妈,你是做教育工作的吧?”

我说:“是啊。”

侄子说:“那你们为什么只是让我们(孩子)接受教育,而不让爸爸妈妈们接受教育呢?”

我对这个十一岁孩子的问题愣住了。我问:“你希望爸爸妈妈也去学校上课?”

侄子说:“爸爸妈妈总说我没别的同学学习好,我想让爸爸妈妈也去学习,这样,他们就不会总说我了。”

原来是这样。

学习原本只是让孩子得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手段,现在却成了孩子每天必须硬着头皮应付的事情;学习知识原本是孩子们最渴求的事情,现在却成了他们痛苦的源头。难道这是“学习”惹的祸吗?

孩子的学习可以说的上是现在爸爸妈妈们最关心的话题,只要大家在一起就会谈论孩子的学习,也会互相交流自己培养孩子学习的妙招。

呱呱上幼儿园时,幼儿园要求家长每个月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交流会。

幼儿园的这个建议初衷是想和各位家长探讨孩子在园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是家长们到一起谈论的却并非孩子的问题。

我刚坐到椅子上,旁边的一个妈妈就说认识我,而且知道我是专门做教育工作的,肯定知道很多能让孩子提高智力的方法。

我急忙解释。一个妈妈说给孩子报了有名气的钢琴班,还有一个妈妈说她已经给孩子报了少儿英语。有人问我:“你给孩子报了很多班吧。”

我说:“我一个都没报。”大家很不理解地看着我。

一个妈妈说:“我报班的时候都咨询了,现在专家们都说要在幼儿期阶段提高孩子的智力。我们家宝宝在两岁的时候就报了四个班。”

“两岁?”我惊奇地问。

她自豪地说:“是啊,我家宝宝现在唐诗都会背几十首了呢,还会弹钢琴呢。现在上幼儿园了,我准备给宝宝报奥数班,从小喜欢数学,长大了智商肯定高。”

听她这么一说,很多妈妈开始动心了,都纷纷请教着给孩子报哪些班。

孩子才三四岁,为了能让孩子有美好的未来,爸爸妈妈们不惜一切金钱为孩子打开学习的大门。为此,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学习”二字的含义。

有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孩子上小学后,她就给孩子请了各门功课的家教,孩子原本还上课听讲,现在倒好,上课睡觉,回家不会做的练习题全交给家教来做。我说这样的学习法只能让孩子离学习越来越远。

她不理解地问:“为什么?”

我问她:“为什么要给孩子请家教?”

她说:“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些,提高快些。”

为了让孩子学习得更好些,提高再快些,这和成语“揠苗助长”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孩子上了学,就应该把学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上,而孩子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自己对周围的新环境还没熟悉过来时,爸爸妈妈们已经等不及了,忙着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事实上,爸爸妈妈们不知道,任何组织和团体的辅导班都比不上学校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而他们更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大脑在一天之内接触了太多的新知识没来得及消化,他们又开始给孩子充塞更多的“知识”。然而,这些所谓的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知识”只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一件永远没完没了的事情,一件让他们喘息不过来的重山。

至此,学习的乐趣已经全无,任何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对孩子们而言,已经毫无兴致。爸爸妈妈付出再多的金钱和精力,孩子的学习也已经到此停步了。

每次遇到有家长问我“你家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每次考试多少分?”时,我都会笑着说,孩子只要努力了就行,分数多少没关系。

分数不是孩子的全部

但凡听到我这样回答的家长都说:“你可真想得开,现在孩子们没有分数是不行的,到哪都是分数。”

分数成了爸爸妈妈们对孩子学习结果的判断标准,而也正如很多家长所说,分数高了才能进大学的门,分数低了根本没希望。可我还是要说分数不是孩子的全部,更不能因为分数的多少而给孩子定未来。

我认识不少朋友,他们所属行业不同,但事业都很成功,据他们回忆,他们上学期间各门功课分数并不高,有的功课还不及格。比如一位周经理,上学期间分数最高的课程是语文,但数学和化学的成绩很低,可这些并没有妨碍他今天成为一个出色的文化传媒人士。他经常开玩笑说,当年要是他理科成绩稍好些,家里人会让他直接考理工科学校,可他对理工科一点都不感兴趣。

有一次,一个高二年级的女孩问我:“老师,给您说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吧。在我们家里,我只要考试分数高了,我爸妈准高兴,我要什么都会给我买。可是只要我分数低那么一点,他们两人恨不得把我吃了。”

分数能代表什么呢?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张老师,是学校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成绩有目共睹,每年都被评为教学先进。每天他的教学任务很重,而这些他都不犯愁,让他发愁的是他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总是不高。张老师每天晚上都会对他孩子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数学辅导,晚上孩子必须做完十道题,他说他的目的就是孩子的数学考试能达到他期望的九十分(当时是一百分制)。

在张老师的辅导下,他孩子的数学分数还算理想,每次考试都不会少于八十分。初中三年,孩子各门功课成绩属于中等偏上,这离张老师的理想有些距离。张老师有时候看着自己孩子的数学分数生气地说:“别的孩子数学能考那么高,你的分数就不能再提高些吗?”他经常给我们说,这么好的学习资源,孩子却不会好好利用。

可是他的孩子有一次对我说:“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数学。”因为在父亲的威逼下,他不得不逼着自己把分数再高一点,再高一点。可是每次考试下来,分数还是原地踏步。父亲的失望,孩子的无奈,分数让两个人如此纠结。

呱呱上学期间,考试分数并不是班里最高的学生,但他对学习的态度让我很放心,也让我相信他能努力去学习。

呱呱在高二时,有一段时间化学考试分数有些偏低,当他拿回测试的卷子让我签字时,声音低低地对我说:“妈妈签字吧。”

我拿过来卷子看了一下,很平常地说:“这些错误的地方说明你对这些知识点模糊不清,自己找出原因,然后请教老师。”

呱呱说:“这分数实在有些低,都不好意思拿给你签字了。”

呱呱这样说,已经说明他认识到这段时间学习过程并不理想,也说明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这是你学习上的事情,爸爸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妈妈不看分数,只看你能不能把这些书里的原理变成你自己的。分数不是给别人看的,你说呢。”

呱呱听了后,信心充足地说:“这些红叉叉我会把它们一个个消灭掉的。”

我认为,现在太多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分数,而对孩子学习的态度置之不理。家长只在乎分数,这直接告诉孩子只需要拿回来分数就可以了,那孩子对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又是什么呢——爸妈说“只要考高分就可以。”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链的源头。

己学习原本就是快乐的

妈妈,我想认识好多字

呱呱上幼儿园期间,老师总夸奖呱呱认识的字比较多,而且知道的童话故事也多,呱呱经常很积极地上讲台给伙伴们讲故事。老师还问我是不是平时教呱呱认识了很多字。我说,没有刻意教,都是呱呱主动要求认识的。

呱呱会说话比较晚,一般小孩一岁时就能叫说些简单的词,可是呱呱一岁半时才会叫“妈妈”。当时我就担心呱呱会不会对语言不敏感,可是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呱呱很快就能说出很多很多的词组和句子。

每天我给呱呱讲童话故事的时候,都将呱呱的小手放在图书上,读到哪个字,呱呱的小手就会指到哪个字。这样几个月后,呱呱自己就记住了很多故事,有时候也会把故事的结尾混淆到一起,但我没有苛求他记住故事,而是凭着他的想象和记忆,让呱呱自己来讲。

记得呱呱有一次问我:“妈妈,这些字你都认识吗?”

我说:“是啊。”

呱呱说:“妈妈我也想认识(字),那样的话,我就能看好多的书了。”

我说:“好啊,你要是在看书的时候又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以后呱呱比爸爸妈妈认识的字还要多呢。”

带着对童话故事的渴望,带着对字的好奇,呱呱开始了“学习”——识字。

每次当我们买来新的童话书时,呱呱都爱不释手,抱着书高兴半天,一页一页地翻,然后指着书名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看到目录里和正文不一样时,呱呱都会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然后问这个怎么在这里,那个标题比里面的字大,等等。我们都会耐心地告诉呱呱。呱呱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目录,什么是内文,但听了后,他会从目录里找他认识的字,然后翻着找页码,这样一来,呱呱也对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因为呱呱认错了字批评他,也没有因为呱呱遇到不认识的字而笑话他,更没有强迫呱呱一天必须认识多少个字。就是在享受童话故事中,呱呱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而他并不知道自己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么多字。

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对书和汉字感兴趣的时候,却往往用另一种方式浇灭了孩子的兴趣。比如当孩子有不认识字要问爸爸妈妈时,爸爸说去问妈妈,妈妈说去问爸爸,要么就来一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烦人,不认识的字以后上学就认识了,别总是问来问去的。”孩子听后,生气地把书扔在地上,撅着嘴走开了,而他对“学习”的热情也许就这样消失了。当孩子上学后,有不认识的字时也不再去问爸爸妈妈,而是选择了逃避,因为他觉得以后这个字他长大后会认识的。就这样,在他的学习过程中,他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厌烦“学习”。

汉字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以后更好地阅读、学习的基础,为此有的爸爸妈妈急切地希望孩子越早识字越好,在孩子还睡在摇摇篮时便拿着拼音和汉字表念给孩子听。有的爸爸妈妈甚至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贴上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