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新续红楼之腹黑逍遥王
2004600000242

第242章

欧阳笑道:“再怎么王爷也不能糊涂到这样吧,我的妻子可是姑娘的侄女,如果她的姑姑受了委屈,她岂是能依的,所以王爷还是好自为之的好。”逍遥王哼了一声,就不再理他。黛玉被他们这样一闹,倒也不那么伤心了只是跪拜了父亲母亲,拜别了兄嫂,林大人上前抱起了黛玉,往门外的花轿走去。逍遥王虽然不愿意,却也只能黑着脸不言语,毕竟兄长送妹上轿,是早就有的规矩。任是谁也不能改了的。逍遥王的表情让屋子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按着规矩新娘的母亲是不能送嫁的,所以安乐侯夫人只能看着女儿被逍遥王带走。眼泪又流了下来。贝大奶奶和志雅因身怀有孕,也不能送嫁,就在府里陪着安乐侯夫人。林夫人,还有静儿倩儿还有一些女眷则是上轿的上轿,上车的上车,往东平王府而去。不过十六抬的花轿走的是很慢的,花轿后面则是长长地只看到头却看不到尾的嫁妆队伍。除了太上皇太后皇上皇后赏赐的嫁妆外,还有安乐侯府准备的嫁妆,林府准备的嫁妆,还有欧阳家的贺礼,长长地摆了一路,这边花轿已经进了东平王府,那边的嫁妆队伍还没有完全从安乐府里走出来。

街路两边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因没有遮挡,出嫁的人又是善名远播的黛影公主,街两边的店铺也是挂满了红绸红花,平添了很多的喜气。逍遥王骑着骏马,在前面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在黛玉的花轿前,逍遥王后面先是公主规制下的依仗;十六对太监,十六对宫娥打着宫灯,捧着各种物品,在前面走着,另外太上皇赏赐的宫女太监则是守护在花轿的两侧。紫鹃雪雁春纤也随着花轿前行。十六抬的花轿,轿夫们抬得倒也轻松,只是慢悠悠的走着,笙管弦乐悠扬悦耳。紧随其后的就是那怎么都过不完的嫁妆队伍了。

好容易花轿来到了东平王府,鞭炮早已经震耳欲聋的响了起来,王府大门前站着几十位家人,都是穿新衣戴新帽,身披红绸带的。他们精神抖擞的站在那里,看着花轿过来,更是兴奋得很。逍遥王早已经进了府门,来到二门,拿起来早已经准备好的弓箭,等到大轿进来,停在那里,才气定神闲的箭搭弓弦,射向了花轿。只听砰地一声,箭正好没入轿的门楣上。逍遥王放下弓箭,看着花轿。这时候早有喜娘迎上前去,打起轿帘,笑道:“到了,请公主下轿。”

蒙罩红盖巾的黛玉在紫鹃雪雁喜娘的搀扶下,缓步下了十六抬的大轿,慢慢的往前走着。从停轿的地方到正厅,在这条不长的路上,铺着红红的地毯,不过在地毯的中央,放着一个火盆子。黛玉慢慢的走着。只听得两边都是祝贺声叫好声赞叹声。突然听到一个声音道:“迈火盆喽,一步迈过火盆去,红红火火日月新。今天喜把洞房入,来年抱个胖娃娃。”黛玉迈过火盆子,继续向前走着,沿途那些丫鬟婆子都是欢声笑语的,时不时的扔些花生栗子枣什么的。嘴里不停的说着吉祥话。

来到了正堂,喜娘紫鹃雪雁都站住了,黛玉也站在那里。红盖巾遮住外面的情形,却也遮不住外面的笑闹声。只听得外面的啧啧称赞声。这时候只听得有人道:“启禀王爷王妃,吉时到。”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道:“赞礼上来。”只听一个声音道:“一月飞雪迎新春,闺阁秀女笑盈盈。二月花朝元宵过,贤君得配女钗裙。欢天喜地花堂拜,喜结连理第一双。搀新人……”黛玉觉得被人扶着站在一边,自己的上首也站着一个人,那熟悉的气息自然是逍遥王了。

那人又喊道:“三月女儿喜春景,倦倚微风羡连理。四月清明踏春日,对对双双胜鸳鸯。新人跪,一拜天地。”黛玉在紫鹃的搀扶下,盈盈下拜,跪了下去。磕头后就被扶了起来。那个人又喊道:“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睡莲莲子成。新人跪,二拜高堂。”那个人看黛玉逍遥王拜后起身,那个声音又喊道:“七月乞巧心灵透,八月中秋盼团圆,九月重阳菊色艳,十月琼瑶伴山河。新人跪,夫妻对拜。”黛玉和逍遥王互相跪下拜了拜。东平王东平王妃都相视一笑。那人又喊道:“十一月来雪纷纷,腊月除夕迎新春。相携百年美姻眷,连理花开并蒂莲。妻贤子孝家和睦,福寿禄喜更平安。搀扶新人入洞房。”

这时候喜娘拿过拴着大红花的大红绸子,一头递给了逍遥王,另一头则塞进了黛玉的手中。逍遥王领着黛玉往前走,黛玉也在紫鹃雪雁的搀扶下慢慢的往前走。两边长廊上挂满了宫灯和大红绸子的花,两边的长廊上也是几步就有两个的丫鬟站在两侧,每个人手提也提着一盏宫灯。一会功夫,也就到了。东平王王妃,北静王太妃,王妃,忠顺王王妃等很多的内眷,诰命夫人都跟进了洞房。还有逍遥王的嫂子,妹妹都跟在一起过来了。娘家那边的林夫人,静儿倩儿也都过来看热闹。洞房内竟是满满的。紫鹃雪雁扶着黛玉迈过了门槛子,坐到喜床上。一个十全嬷嬷拿来一把精巧的金斧头,放在喜床上,铺上垫子,请黛玉坐上去,黛玉这个时候紧张得很,也就听话的坐了上去。

一会儿工夫,那嬷嬷请黛玉坐在床边,将小金斧子拿走,挂在床头,配着那帐子挂钩倒也精巧。一边做这些,那嬷嬷一边喊道:“新娘坐金斧,天赐洪福人皆慕。”那嬷嬷又抱来两个粉妆玉琢的小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坐在了床内的两侧,喊道:“金童玉女床上坐,儿孙满堂孝顺多。”说完也就把小孩子抱下来。紫鹃早已经准备好了红包,递给了两个乖巧懂事的孩子。那两个孩子说了声谢谢,却也不走,让丫头们抱着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