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这位父亲很累,虽然车子因为淋了雨而显得脏,但他实在太累了,心想,改天再洗车吧15岁的儿子见父亲这么累,就兴冲冲的要帮爸爸洗车,父亲见他人小志气大,心里更加得意,便放手让儿子洗。
小儿子要洗车,却找不到抹布,他走进厨房,立时便想到母亲平常炒完菜洗锅子时,都是用钢刷使劲刷才刷干净的,所以既然没有抹布,就用钢刷吧!
他拿起钢刷用力地洗起车来,一遍又一遍,像刷锅子一样刷车。等他洗完之后,“畦!II他大哭失声,车子怎么都花了?这下惨了,他急忙跑去找父亲,边哭边说:“爸爸,对不起,爸爸,你来看!”父亲疑惑地跟着儿子走到车旁,他也“哇”的一声:“我的车!我的车”
这位父亲气得走进房间,他十分生气地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呀,请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那是我新买的车,一个月不到,就变成这样,我该怎么处罚我的孩子?”
他才祷告完,在他心里忽然出现一个声音:“不要为洒在地上的牛奶而哭泣。”
突然间,他像是被点醒了。
他走出房门,儿子正害怕地流着泪,动也不敢动。父亲急忙把孩子拥在怀里,并且说:“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你,胜过那部车子。”
一个人应该具有恭敬友爱别人之心,心地宽容,气量应该大一些,对待孩子时,尤其要如此。犹太人格言说:“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一棵小草。”
24.参加一般人的生活
从前有个优秀的拉比,受到大家的景仰。因为他的行为高洁,为人亲切而富于慈爱之心;他做事十分拘谨,很注意小节,同时,对神又非常地虔敬;生活谨慎得走路不会踩上一只蚂蚁,对神所建造之物绝不加以破坏。所以,他理所当然地受到弟子们的衷心爱戴。
过了80岁后的某一天,他的身体突然一下子开始变得虚弱了,并很快地就衰老下去。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便把所有的弟子叫到了床边。
弟子到齐了之后,拉比却开始哭了。弟子十分奇怪,便问道:“老师为什么要哭呢?难道你有过忘记读书的一天吗?有过因为疏忽而漏教学生的一天吗?有过没有行善的一天吗?您是这个国家中最受尊敬的人,最笃敬神的人也是您;并且您对那像政治一样肮脏的世界从来没有插过一次手,照道理老师您没有任何哭的理由才是。”
拉比却说:“正是因为像你们说的这样,我才哭啊。我刚刚问了自己:你读书了吗?你向神祈祷了吗?你是否行善?你是否做了正当行为?
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可以作肯定的回答。但当我问自己,你是否参加了一般人的生活时,我却只能回答:没有。所以我才哭了。”
以后的拉比们常用这则故事来劝说一.些不在犹太人共同体活动中露面的人,以使他们一起“参加一般人的生活”。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一般人的生活”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也不是指常人的其他感性生活,而是特指犹太民族的集体生活。
《塔木德》明确宣布:如果一个犹太人完全与一切世事脱离,只是用功学习10年的话,10年后他就不能向神祈求宽恕了。因为不管你把学问做得多好,把自己与社会隔开,这本身便是罪恶。
25.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
有一个师傅对于徒弟不停地抱怨这抱怨那感到非常厌烦。于是,有一天早晨,他派徒弟去取一些盐回来。
当徒弟很不情愿地把盐取回来后,师傅让徒弟把盐倒进水杯里,然后喝下去,并问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来,说:“很苦。”
9币傅笑着让徒弟带着一些盐,跟着他一起去湖边。
他们一路上没有说话。
来到湖边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对徒弟说:“现在你喝点儿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师傅问:“有什么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凉。”
师傅问:“尝到成味了吗?”
徒弟说:“没有。”
然后,师傅坐在这个总爱怨天尤人的徒弟身边,握着他的手说:
“人生的痛苦如同这些盐,有一定数量,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们承受痛苦的容积的大小决定痛苦的程度。所以,当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积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个湖。”
痛苦尽管难于忍受,它毕竟是有限的,而我们承受一切的心胸可以无限扩大,以至包容一切。心胸开阔,痛苦自然会变得轻微。
26.马路新闻与风中羽毛
有一个犹太女人很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地道人是非。多嘴本来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却太过火了,以至于连平常绕舌的三姑六婆们也都无法忍受,终于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里去控诉她的行为。
拉比仔细倾听每一个女人的控诉之后,便要这些女人们先回去。然后拉比差人去找那个多嘴的女人来。
“你为什么无中生有,对邻居太太们品头论足?”
多嘴的女人笑着回答说:“我并没有杜撰什么故事啊!也许我有一点夸张事实的习惯,不过我说的不是很接近事实吗?我只是把事实稍微修饰一下,使它更有声有色而已。但是或许我真的太多嘴了,连我丈夫都这么说。”并表达自己想改正这个毛病。
“好吧!让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呢?”拉比想了一会儿之后,走出房间,然后拿回一个大袋子,他对女人说,“你把这个袋子拿去,到了广场之后,你就打开袋子,在回家的路上将里面的东西放在路边;到家之后,你便要再掉过头来,把东西收齐以后,再回到广场上去。”
女人接过这个袋子,觉得很轻,她很纳闷,非常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于是加快脚步走到广场去,到了广场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微风轻吹,令人觉得非常舒服。女人照着拉比的吩咐,一面走,一面把羽毛摆在路边,当她走进家门时,袋子刚好空了。然后她又提着袋子,一边捡,一边回广场。
可是,凉爽的秋风却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无几。女人只好回到拉比那里,她向拉比说,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却只能收回几根羽毛。
“我想也是的。”拉比说,“所有的马路新闻,都像是大袋子里的羽毛一样,一旦从嘴里溜出去,就永无收回的希望。”
在拉比的教育下,这个女人改掉了坏习惯。
二、寓言故事
1.掉进枯井的驴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
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呈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一一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对于困难我们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把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
2.狗与猫
一户农家养了一条狗与一只猫。狗是勤快的,每天,当主人家中无人时,狗便竖起两只耳朵,虎视眈眈地巡视在主人家的周围,哪怕有一点点的动静,狗也要狂吠着疾奔过去,兢兢业业地为主人做着看家护院的工作。
每当主人家有人时,它的精神便稍稍放松了,有时还会伏地沉睡。
于是,主人家每一个人的眼里,这只狗都是懒惰的,极不称职的,便经常不喂饱它,更别提奖赏它好吃的东西了。
猫是懒惰的,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哪怕三五成群的老鼠在主人家中肆虐,这只猫也不予理睬。它睡好了,就到处散散步,活动活动身子骨。等主人家中有人时,它的精神也养好了,这儿瞅瞅那儿望望,时不时地,它还要去给主人舔舔脚、逗逗趣。在主人的眼中,这无疑是一只极勤快极尽职的猫,好吃的自然给了它。
由于猫的懒惰,主人家的耗子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耗子将主人家最值钱的家当咬坏了,主人大怒。他召集家人说:“你们看看,我们家的猫这样勤快,耗子还猖狂到这种地步,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只懒狗,它整天睡觉也不帮猫捉几只耗子。我郑重宣布,将狗赶出家门,再养一只猫,大家意见如何?”
家人纷纷附和说:“这只狗是够懒的,每天只知道睡觉;你看猫,每天多勤快,抓耗子吃得多胖,都有些走不动了。是该将狗赶走,再养一只猫。”
于是,狗被赶出了家门。它一步三回头,自始至终也搞不明白自己被赶走的原因。
现实中,善说且善做者最好,但为数确实不多。一般情况下,善说的,往往不善做;善做的,往往不善说。说得多的,不一定付出的多:
说得少的,不一定付出的少。付出多的,不一定收获多;付出少的,不一定收获少。究其原因,应当归咎于“伯乐”们的失误,他们往往注意表面多,深入实际少;注重私情多,公正评价少;在评比中,则是“相马”多,“赛马”少。
3.老鼠与大象
一头吃饱喝足的大象正在睡觉。突然,它感到身上痒痒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它的躯体上行走。大象的美梦被打搅了,睁开惺忪的眼睛,瞅见一只老鼠惊慌地从它身上窜过,不禁勃然大怒,大吼一声,伸出长鼻子就要打死小老鼠。
老鼠哆哆嗦嗦地哀求道:“尊敬的大象先生,求您饶了我吧!我实在是无心之过啊,或许有一天我会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呢!”
大象听了老鼠的话,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对老鼠吼道:“那我就暂且饶你一命。记住这次教训,尽管你是永远不可能帮助我的!”
老鼠谢了大象后,一溜烟地逃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大象早就把老鼠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确切地说,它压根没把这事儿放在心里。一一天,大象不小心被猎人们抓住了。猎人们用粗绳子把大象的四只脚紧紧绑住,但是实在太重,光靠几个人根本抬不动。于是,他们返回村去叫人。
这一幕恰巧被四处觅食的老鼠看到了,于是,它决定救大象。
“你从前曾放过我一次,我说过会报答你的。”老鼠对大象说,“我现在就履行我的诺言,让你重获自由。”
“你能使我恢复自由?”大象诧异地问,“这怎么可能呢?”
“你就等着瞧吧!”老鼠回答。
说罢,老鼠开始用它的利齿啃咬捆着大象的粗绳。最终,绳子一根一根被老鼠咬断了。
大象获救了。
“真是谢谢您啊l”大象激动地对老鼠说。
“我会报答你的,我曾对你保证过,我现在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老鼠平静地说道,“想当初,你压根儿不相信,你嘲笑我,在你眼中,我——一个弱小的老鼠不可能会帮助你。但事实证明,我做到了。”
大象的一次无心善举,竟使自己逃脱了一次灭顶之灾,这是它万万想不到的。你对我有情,我就会对你有意,聪明的人都会多做善举。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强大。
4.农夫与狮子
一个农夫住在森林的边缘,他有一所宏伟的住宅,院子很大,四周还有一道高高的围墙。
有一天,农夫家的院子里突然窜进了一头狮子,农夫见了,十分高兴,赶快关上院子的大门,因为他想活捉狮子。
狮子在围墙里跑来跑去,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气得暴跳如雷,向羊圈吼叫着冲去。结果,一群羊全被咬死。接着,狮子仿佛还不解气似的,又跑到牛栏,扑向一头奶牛农夫慌忙躲进屋子里,目睹院子里所发生的一切,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叫人去拉开院子的大门放狮子出去。
狮子终于跑走了,但院子里却惨不忍睹。
农夫抱着头,独自蹲在院子里,长吁短叹感慨不已。他轻轻地自言自语道:“唉,我也真是的,怎么会心血来潮,妄想将一只平时远远看到就会吓得转身逃命的野兽关起来呢!”
在院子里抓住一头狮子是很诱人的想法,因为这样的机会并不多,然而问题是,狮子毕竟不是一只小狗小猫,它带来莫大诱惑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危险性。你必须明确的是,如果没有胜算,就千万不要贪婪,灭顶之灾都是源于草率的决定。
5.嫉妒的代价
有一次,一个穷妇人正在集市上卖干酪,一只猫跑了过来,叨走了一片干酪。一只狗看见了这个小偷,就想把干酪从它那儿抢过来。猫拼命反抗,它们展开了一场激战。狗又叫又咬,猫又抓又叫,但是谁也没有打赢谁。
“让我们到狐狸那儿去,让它来给我们做裁判。”最后猫这样建议者。
于是,它们就去找狐狸了。
狐狸听完了它们的争吵,摆出很明智的样子。
“愚蠢的动物,”它斥责道,“为什么要这样打架呢?如果你们两个都想要这块干酪的话,我就把它切成两半,这样,你们就都满意了。”
“同意。”猫和狗说道。
狐狸就拿出了小刀,把干酪切成了两半。但是,它没有纵向切,而是横向地切了一刀。
“我的这块变小了。”狗抗议道。
狐狸从它的镜片后面仔细公正地看了看狗的那一份。
“你说得很对,一点儿不错。”狐狸裁判道。
于是,它从猫的那一份上切了一块下来。
“这样就一样了。”它说。
看见狐狸这样做,猫又开始叫:
“快看看吧!现在我的这块小了。”
狐狸再次戴上眼镜,公正地看了看猫的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