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成功之道
20046000000058

第58章 犹太人名人智慧(3)

奥本海默从小聪明好学。在他5岁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化石。这使他入了迷,便开始收集各种岩石标本,并做出了成绩。年仅12岁便受人才荟萃的纽约矿物俱乐部的邀请,给专家、学者作“曼哈顿岛上的基岩”的科学报告。1922年进入哈佛大学,在3年里读完了大学4年的课程,1925年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了。

奥本海默兴趣广泛,但他最喜欢的就是物理学。当时美国的物理学尚不发达,因此他毕业后就前往欧洲学习物理学。他认为在物理方面他一定很有建树的。

当时正值理论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对原子内部结构的探索已充分暴露了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弱点。1925年前后,一大群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就像地里突然之间长出来的春笋一样,成为物理学舞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大批崭新的理论和思想接连诞生,一个个令人费解的难题在得到解决,一个个革命性的突破相继实现。当一个新的理论刚刚公布,人们往往还没来得及领悟它的含义,就又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出现了。

似乎在短短一瞬中,原子的大门向人们敞开了,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这就是前浪推后浪。

在这个展示自己的浪潮中,奥本海默如鱼得水,他凭借敏捷的头脑迅速领,1%新理论的核心。1925年奥本海默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经过两年的努力,1926年5月他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当新量子力学(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写的)的第一篇论文发表还不到一年,奥本海默已充分掌握了海森堡的新方法,用以解决分子带状光谱的频率和强度问题。同年7月,他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讨论了氢原子,提出了连续光谱问题,并且讨论了如何用公式表示连续光谱波函数归一化的问题。他的这两个理论性的论文对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1926年,他应玻恩之邀来到阿廷根。当时玻恩是阿廷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还是举世闻名的大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开始在玻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二人合作研究出处理分子的电子自由度、振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的方法,现在此方法已成为87论的重要内容,被称为“玻恩一奥本海默法”。1927年,23岁的奥本海默取得了博士学位。

“对物理学有全方位的了解,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是当时‘流物理学家对他的评价。他又在莱顿和苏黎世从事研究1929年,奥本海默接受了加里福尼亚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职位,回到美国。他继续从事了大量的尖端性高科技的研究,几乎涉及到11i时物理学中各方面的课题,取得了很多成果。人不可貌相,据查姆‘伯曼特描述,“他头部狭窄,个子瘦瘦,耳朵尖尖,长得獐头鼠目”,但他崇高的声望、渊博的学识、精湛的造诣吸引了很多弟子;他敏捷的思维、谦虚坦率的作风、锋芒毕露的个性、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弟子们紧密地团结在他的P4围在而且很尊敬他。后来,他的许多弟子都成了世界上第一流的物理学者。

1940年,他与凯瑟林.哈里森结婚。第二年,一个重大转折出现了。

早在1914年,英国作家威尔斯就预言了原子中巨大的能量将制成可怕的武器。当时还没有第二个人提出这个问题。1938年核裂变现象被发现后,敏感的科学家们认识到,威尔斯的预言是真的。在1933年至1941年期间,又有100多名难民物理学家为逃避惨无人道的德国纳粹的迫害来到美国,这给美国的科研力量添了一股巨大的力量。这就是,在欧洲学术衰落之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完全具备了制造原子弹的科研实力的重要原因。1939年10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着手发展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1年12月,美国政府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战争资源的德国完全可能造出第一枚原子弹。这给美国制造了压力并构成威胁。

美国政府终于痛下决心,不惜一切财力人力进行原子武器的研制,美国政府决心一定要超过德国。

自1939年起,奥本海默一直在考虑原子能的释放问题。1941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奥本海默被任命为工程的组织者。1942年初,他受命负责中子和原子弹问题的工作。

这项研究触及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分给许多规模小的实验室,没有别的办法,他只有服从。开始,工作效率很低。奥本海默认识到这一问题,建议把研制武器的工作集中在一个实验室内。主管“曼哈顿工程”的莱斯利.格罗夫斯接受了他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对的,为研制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格罗夫斯接受奥本海默的意见,选择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为试验室的地址,并且任命奥本海默为实验室主任。当时这个角色没有别的人能胜任。在地道的美国科学家中,选奥本海默是最好不过的了。

“曼哈顿工程”的规模和难度是空前最大的,可以说当时在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工程。前后共耗资20亿美元,有15万人参加工作,仅在洛斯阿拉莫斯就有4000名研究人员,7个研究所分别设有理论物理、化学及冶金、军事研究、实验核物理、炸药、炸药物理、规划等。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管理、协调和统筹方面的工作是极为重要和困难的,这给奥本海默施加了不少的压力。在1943年到1945年之间,奥本海默出色地完在了洛斯阿拉菲斯实验到的组建和管理工作,充分展示了自己在科研和科研管理方面的杰出才能。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集中全部专家的智慧,协调各部门的关系,集思广益,协同攻关。在技术方面他的突出贡献是解决核弹“临界质量”问题。在他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1945年7月16日),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鉴于奥本海默的卓越贡献,“原子弹之父”的殊荣他当之无愧。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几十万人丧生,这使奥本海默深感内疚。他大声疾呼:科学家不应只顾研究,还应当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极力主张原子能和平利用,反对制造氢弹,而被有些人指责为“不忠实”。

从1946年到1952年,奥本海默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并曾是许多国际性原子能机构成员,同时继续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并培养了许多理论物理学家。1963年,已患癌症的奥本海默被美国总统授予恩里科.费米奖。奥本海默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后人称其为“科学帅才”,以褒扬其组织科研的卓越才能。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社会在核控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人们更容易感受到奥本海默思想的深刻影响。

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早年从事神经学的研究,随后在J·M.夏尔科、A.A.利博尔特和J·布罗伊尔的影响下,应用催眠治疗精神疾病。他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当代医学模式的先驱。他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开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主义的缔造者。

自从公元前6世纪以色列王国和犹太人的神殿被破坏以后,犹太人就陆陆续续地流落到中亚、西南亚、北非和欧洲。他们像种子一样散布在世界各地,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定居在异民族中间。在世代相传的漫长生活中,他们除了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和特殊的生活习俗以外,还对各民族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在近一百年的人类历史上,至少有三个犹太人,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三个人就是马克思、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

1856年5月6日,奥地利的摩拉给亚的一个小城镇——弗赖堡(现捷克的普赖博尔)的一个犹太籍商人家里诞生了一名健壮的黑发男孩,他就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父亲名叫雅格布.弗洛伊德,是个羊毛商,在距维也纳150英里的弗赖堡从事羊毛纺织品的商业活动。弗洛伊德的母亲玛丽娅·内森逊是雅格尔的第二个妻子,在弗洛伊德出生时,父亲已经41岁了,母亲才21岁。父亲与第一个妻子有过两个儿子,在弗洛伊德出生的那一年,父亲同时也做了祖父;而母亲则正好与父亲前妻的次子同岁,这样的家庭结构,加上弗洛伊德又是他母亲所生的六个孩子中的长子,深得她的宠爱,这使得在弗洛伊德和他的母亲之间建立起一种相当深厚的强有力的依恋关系。

弗洛伊德与父亲的关系同与母亲的关系恰好相反,母亲赞许他、溺爱他,允许他充当兄弟姐妹之王,但父亲则没有这样偏袒,有时对他显得冷漠和粗暴。比如,父亲会因为他的淘气而大发雷霆:“这孩子绝不会有什么出息!”这和母亲对他的评价形成很大的反差。有种种迹象表明,弗洛伊德早早地对父亲存有潜在的逆反心理。

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和尊敬他的母亲,直至她95岁高龄去世。弗洛伊德说,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完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

对母亲的依恋、对父亲的逆反嫉恨体验深刻地影口向了他以后的生活和思想。弗洛伊德对母亲的依附关系,还明显地表现在他与妻子的关系上,明显地表现在他对男人、与长者、与同代人和弟子的关系上。弗洛伊德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抚、肯定、赞许和保护,他把这种需要转移到上述那些人身上。而弗洛伊德这种受其母亲的关系制约的以及与妻子、与其他人的关系无疑又进一步影响着他的生活、思想和事业。弗洛姆指出:“就弗洛伊德的工作而言,他对父亲的反抗态度影响到他个性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一般人都认为弗洛伊德是一个反叛者,但他只是个反叛者,而不是个革命者。他反对现存的权威,但是他自己想要成为权威(别人服从他)。他本来就不想消除自己对权威本身的依赖和尊敬。

他的反抗性主要针对那些不承认他的权威们,对于他自己选择的权威,他友好相处,特别是当他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时。”

他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自强不息反抗到底的犹太人性格的民族精神。他母亲在家里只讲犹太人所讲的“依他语”,不教他的家乡语,这给弗洛伊德从小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入学前,主要由他的父亲进行教育他,父亲把研究犹太教法典《塔木德》获得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毫无保留地全传授给他。

看看他在自己的《自传》中自豪地写道:“我的父母是犹太人,我自己至今仍然是个犹太人。”他说,“我经常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必有的那种藐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此,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时刻而甘心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正是这种精神动力,才激励他在开拓人类精神分析荒野的创举中永远奋发进取、百折不挠。

弗洛伊德还是一个少有的天才。1865年弗洛伊德9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文科中学。他连续7年获得第一名。他在《自传》中写道:

“我享有特别的待遇,几乎从不用参加班里的考试。”1873年秋,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著名的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时他才17岁。在《自传》中他写道:“我体验到一些明显的失望。首先,我发现别人指望我该自认为低人一等,是个外人,因为我是犹太人。”“我在年轻时便不得不熟悉这种处于对立面和在‘紧密团结的大多数人’的禁令之下的命运。”他觉得除了愤怒之外,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在社会上寻得一块立身之地。这就是这位天才在《自传》里的一些内心独自。

由于他在大学里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在大学学习期间,弗洛伊德是第一批选送到雅斯动物实验站实习的优秀学生。他解剖了400多条鳝鱼,第一次发表了关于鳝性腺结构的论文,当时他的好多老师对他的这些论文都比较欣赏。

对弗洛伊德来说恩斯特.布吕克是他一生中不可忘记的一位老师。恩斯特.布吕克是维也纳著名的生理学教授。弗洛伊德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有6年时间是在吕克教授直接指导下进行神经生理学研究的,并完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科研课题,如《神经系统诸要素之构造》等1881年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4月,弗洛伊德与一位出身于门第显赫的犹太世家的姑娘玛莎.伯奈斯结识,:并于同年6月订婚。当时她21岁,比弗洛伊德小5岁。从此以后,这位犹太世家的姑娘玛莎.伯奈斯陪弗洛伊德度过他的一生。

弗洛伊德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在婚恋问题上同对待科学的态度一样,既热情浪漫又严肃认真。他们从恋爱到结婚长达4年零3个月。此间,弗洛伊德给玛莎写了900多封情书,表达对她的忠贞不渝。终于感动了这位犹太世家的姑娘玛莎.伯奈斯。玛莎是一位意志坚定、意识超前的女人。她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也是他成为精神分析学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