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犹太人成功之道
20046000000064

第64章 犹太人名人智慧(9)

自1997年年初以来,在泰国的全融炒作者中就逐渐弥漫出了一种不祥之兆,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是感觉到心中有着众多的恐慌。

一些人悄悄地退缩了,但是,更多的人却在为泰国经济祝福。

2月初,一股浪潮涌了过来,引起了金融界少许的震动,在股市交易场所,一直被看好的泰国货币泰铢转眼成了抛售的对象。时光流逝,泰国竟破天荒地出现了几家金融机构相互挤提的事件。

善于安慰自己的泰国人很快地渡过了难关,尽管被证明这只是心理上的。

5月中旬,泰国金融市场上险象环生。官员们歇斯底里,惊恐万状,他们看到的是最可怕的幻影:国际外汇投机资金在一股无形力量的驱使下,再度对泰铢发起了冲击。他们就像一支军队,号令统一,大量抛空泰铢,企图迫使泰国货币贬值,以从中牟取巨额利润。5月14日和15日两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泰国股票指数由年初1200余点狂泄至551点。泰国全国上下顿时乱成一片,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的全力配合下,对外汇市场进行联合干预,使泰铢汇率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泰国已遭受重创,外汇储备大幅下降。

善良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想当然地认为暴风雨已经过去。重建家园的时候到了。

然而,货币金融危机给泰国带来的伤痛毕竟一时难以治愈。政府官员的心里又在盘算着新的大跃进,他们不愿白白错过在他们看来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国内经济形势难以迅速扭转的情况下,为减轻维持泰铢汇率的沉重负担,刺激泰国式的外向型经济,泰国政府又连出新招。

7月2日,泰国宣布,改变维系了13年的主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对泰铢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该消息一经传出,国际金融界顿时又是一阵骚动,在大洋彼岸,弹冠相庆者众。当日泰铢对美元汇率即下跌侣%。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的一个多月中,泰铢对美元汇率一直呈现跌势,大有一撅不振之势。

泰国经济已危若垒卵,急得直如热锅之蚁的泰国中央银行手忙脚乱地分别在7月14日、23日和24日当泰铢汇率跌至1美元兑29.75、32.50和32.63铢的紧要关头时,对市场进行了最后孤注一掷的干预。

泰铢汇率跌至32铢的水平,就意味着泰铢贬值25%。

当泰国人一大早醒来才发现,他们在一天之内居然变穷了许多,货币泰铢眨眼间就失去了1/5的国际购买力。许多人失声痛哭,一些人甚至就此归西。

人们惊恐地瞪大了眼晴,隐约感觉到正有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手在主宰着他们的命运:投机活动使泰国金融业在大约300亿美元坏账的重压下苦苦挣扎,泰国中央银行曾融资150亿美元的巨款试图力挽狂澜,将泰国的这条根留住,却不料被那只黑手卷走了40亿美元。泰国人无不谈此色变,形容如同刮了一场热带风暴,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剧烈波动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曼谷的夕隆大街号称泰国的“华尔街”,近一公里的大街两边银行大楼连成一片,曼谷、亚洲、大城、泰京等泰国银行大厦前的喷泉哗哗地射出水花,象征着昔日的荣华富贵滚滚财源。尽管这些大厦外观无甚变化,但纽约标;隹普尔评级公司正发出类似于讣告的文告,将泰国8家大金融企业列入因呆账而需要特别观察的公司名单,这等于宣判了这些机构的死缓。不得已,泰国政府宣布暂关闭50多家金融机构。

泰国货币一泄千里,吓坏了全国所有的民众,仿佛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临。全国各地的银行门前都排起了长队,人们将能提走的财物都全部提走。各大商店、网点的门厅都被潮水般涌来的购物者塞得水泄不通,人们在利用手中的货币抢购所能买着的一切东西,从大米到洗衣粉,从手纸到妇女的内裤。

泰市大幅贬值犹如巨石击水,在整个东南亚外汇市场掀起了涛天巨浪,而那只贪得无厌的巨手又相继把其他国家的货币套作投机的对象。

这就像是一起有预谋的集体屠杀事件,当一个人被击倒之后,很快就会轮上第二个、第三个。

于是,菲律宾比索、印尼卢比(即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在7月11日以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心惊胆战地等待着可能落下的那一只黑色巨掌。甚至于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和港市也未能幸免,各国货币一路下滑,兑美元比率纷纷创出近年来的最低点。

8月11日,泰国政府决定接受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起的紧急救援计划,取消双重外汇市场,不料,这一消息再度对东南亚各国货币形成了新的冲击。

由于印尼卢比汇率过去一直被高估,因而从7月中旬以来,总是受到某种神秘投机资金的冲击。尽管在7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放宽卢比汇率,允许波动幅度至12%,但仍未能摆脱外界投机浪潮的冲击。8月14日,印尼中央银行不得已宣布取消卢比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允许卢比自由浮动。卢比汇率就如同开闸之水,从前一天的1美元兑2637.5卢比狂泄至2787.5卢比,15日再跌至l:2960卢比的历史最低点。

受印尼卢比大幅下跌的影响,马来西亚林吉特在14日即从1美元兑2.5林吉特下跌至2.765林吉特,15日再跌至2.825林吉特的低迷之点。

同时,印尼和马来西亚股市连续下跌,印尼中央银行采取了提高短期利率的措施支持卢比汇价。15日,港元兑汇率再度扯高至7.75:1的心理关口,隔夜同业拆息升高到9厘,一个月拆息最高至9_5厘。香港股市15日收市急跌400.83点,跌至16006点。

截止到8月中下旬,菲律宾比索已贬值11%,印尼卢比贬值8%,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5%,新加坡元贬值1.5%,港市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7.7520的低点。各国损失的财富累计相加达数百亿美元之巨。

那么,究竟谁是那只黑手呢?

东南亚人愤怒了,马哈蒂尔愤怒了。

1997年7月26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研究有关东盟与美国就地区安全问题进行讲座一事的会议之外,指名道姓地诅咒着一个人的名字:乔治.索罗斯。

马哈蒂尔厉声责骂这名美国人暗中操纵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从而使当地的货币贬值,其目的是要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惩罚。因为这些国家已将由军政府领导的缅甸接纳为东盟成员国。

乔治.索罗斯终于站出来说话了。

7月25日,索罗斯承认,他曾试图说服马来西亚和泰国不要让缅甸加入东盟,但是否认通过操纵货币投机对这些国家施压,并说,“我们不可能把缅甸的自由的事业作为货币投机的借口”。

9月21日,在世界银行另一场题为“向全球性开放社会迈进”的研讨会上,索罗斯再次反唇相讥。他说马哈蒂尔关于禁止货币买卖的言论不值得认真考虑。近两个月来,他并没有参与抛售林吉特,反而有所买进,所以他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能左右市场。他列举一系列经济数据来说明林吉特下跌有其必然的原因,马哈蒂尔及其政府要对此负责。

似乎是要印证索罗斯的观点,9月22日,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的汇率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业内人士评价,这是由马哈蒂尔在世界银行会议上的演讲引起的。同样面临危机,泰国和菲律宾的沉默反而使投资者能恢复信心,口舌之争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并无好处。索罗斯的态度实际已经比马哈蒂尔更能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

据估计,在夏天的“泰铢保卫战”中,泰国的外汇储备损失了15亿美元,而马哈蒂尔大动肝火的原因在于这场金融风暴“使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倒退了10年”。就像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失利者检点损失,获益者指点江山。在经济领域的战争中,没有飞机、导弹和坦克,交战的是货币,没有领土的概念,但也有“侵略者”和“保卫者”的较量c,如果没有意识形态掺杂其中,那么索罗斯玩的不过就是一场数额较大的游戏。这场金融风暴的余波一直延续到世纪之末,也算是人们在跨入新世纪之前,接受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洗礼。

索罗斯的哲学

美国记者罗伯特·斯莱特曾写过一本书,叫《索罗斯投资的24个秘诀》,但由索罗斯自己来说,24个秘诀未免多了些。他说他的真正秘诀是“沉迷于混乱状态,了解金融市场的革命性过程”。

索罗斯曾把他的投资理论写成一本书,那本书有一个诱人的名字《金融炼金术》。他在书中阐述了他关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对射理论”和“盛衰理论”。简而言之,他认为参与市场者的知觉已影响了他们参与的市场,市场的动向又影响他们的知觉,因此他们无法得到关于市场的完整的知识。但市场有自我强化的本领,繁盛之中有衰落的前奏。遗憾眺是没多少人能说他读懂了那本书,就连一些与索罗斯共事多年的金融专家也称该书不知所云。但这本书的命运比索罗斯未完成的哲学著作《袁识的负担》要幸运许多,索罗斯说他在写《意识的负担》时看不懂自己前一天都写了些什么。好歹《金融炼金术》还至少有作者本人明白。

但哲学并不是不知所云毫无用途的废话,索罗斯的基本哲学概念是:

(1)金融世界不稳定、乱成一团,这与许多人想的不一样。主宰金融市场的是大众投资者的心理面,即群众本能,找出群众何时以及如何拥向某种股票、货币或商品背后,成功的投资人就能抢到先机。

(2)以索罗斯看来,投机者的一窝蜂行为并不能用经济学中的价榷供求论去解释。市场往往受到群体情绪的)。在现实世界里买卖的决定取决于人们抱有怎样的预期。

(3)凡事总有盛极则衰或否极泰来的时候,狂涨之后就是狂跌,狂跌则孕育着大涨。要想从中获利,重要的不仅仅是认识到形势的转变不可避免,还在于找出这个转折点。

(4)一旦你获悉市场正在想些什么,就往反方向跳跃,赌出乎意料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