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就是取经路:西游记:直指人心的智慧
20047500000015

第15章 白骨精与白骨观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西游记》留给读者的一个千古哑谜。故事本身精彩,背后隐藏的谜底也同样精彩。

我们来破解这个谜团: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代表着什么?这个故事也是讲唐僧遇到修行障碍和他使用的突破方法。不过这次讲述的方法和以往不同,更有技术含量。棒打白骨精:唐僧被白骨精迷惑,悟空打死了白骨精,意味着突破了白骨精的诱惑。以往唐僧受到情欲诱惑,都是双眼紧闭,嘴里念经,一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样子,那是靠戒律来抵抗诱惑。这次唐僧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白骨精变成一堆骷髅,背上刻着“白骨夫人”。《西游记》这里告诉你的是佛家弟子的一个观照法门:白骨观。

白骨观:是出家人为了克服情欲的诱惑,所经常习用的一种修持方法。就是内心时常观想诱惑自己的对象,无论是好看的男生还是女生,他里面也是森森白骨,一个粉骷髅而已,和荒坟里面的尸骨无异。也是一副臭皮囊,装满污浊的排泄物。看到一堆白骨,还会有非分之想吗?出家人长此练习,来帮助自己摆脱情欲的困扰。

那么唐僧是否被白骨精引诱了呢?吴承恩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惯用春秋笔法。唐僧被白骨精诱惑的事实,被写得半明半暗、若隐若现而又昭然若揭,呼之欲出。我们一起来欣赏吴承恩的文字:八戒引白骨精来见唐僧,“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一个“跳”字好传神,如果唐僧对色不起念,怎么会跳起来?不能断言唐僧对白骨精的出现喜出望外,但至少也是十分上心。再看唐僧的语言。唐僧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白骨精是过来送斋的,斋僧这么简单的事情,关府上和家世什么事?唐僧的话有些忒多了。唐僧听了白骨精编的瞎话,又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唐僧一个当和尚的,人家的妇道和夫妻感情,干卿何事?唐僧本来是个端庄的和尚,这里的表现有些失态了。疯言疯语的,东一句西一句、不尴不尬的扯淡,其实就是在和白骨精调情。心直口快的悟空看出了其中端倪,揭露唐僧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唐僧“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三藏正在此羞惭”……唐僧羞惭,说明悟空说的没错,唐僧心里的确有鬼。

可见《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并不是刀枪不入、油盐不浸的圣僧,他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也会被美色诱惑。也正是如此,《西游记》才有意义,我们普通人才能从中得到帮助和教益。

《西游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就在于它写的是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人生具有借鉴意义。唐僧受到的诱惑我们也会遇到。白骨精是谁呢?是人们身上存在的利用自身容貌诱惑他人的品质。白骨精在这个社会上无处不在。当你有所成就时,就会有白骨精出现,依附在你身边,甘做“小三”。白骨精可以是男色,也可以是女色,但是都会扰乱你的内心,破坏你平静的生活。当我们被白骨精困住时,至少可以尝试“白骨观”这个方法,来摆脱或者减轻情欲对我们的诱惑。

本来故事到这里已经结束。文似看山不喜平,吴承恩这里还意犹未尽,又为故事平添波澜。接下来唐僧嗔怪悟空伤人,驱逐了悟空。唐僧虽然解除了情欲对自己的困扰,但是唐僧还是用自己的习惯来判断事物,断定悟空滥伤无辜。悟空用火眼金睛看人看事,就是用“慧眼”,用智慧去判断,所以悟空能看穿妖魔的伪装。唐僧还习惯用凡夫的头脑、用自己的见识去判断,所以被错误诱导,不见真相。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我们有限的见识去认识包罗万象、充满未知的世界,结果可想而知呀。米兰·昆得拉的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