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就是取经路:西游记:直指人心的智慧
20047500000038

第38章 经书为什么会缺失

有志者,事竟成。唐僧师徒终于走到了灵山,在雷音寺参拜了佛祖,有惊无险地取了经书。佛祖又恩赐护法金刚,用神通驾送唐僧回长安。唐僧脱了肉体凡胎,更觉得自己玉树临风了,随着金刚、徒弟们左右护持着驾云而起,不觉心旷神怡,一派衣锦还乡的洋洋得意。

唐僧驾云还没有玩够,八大金刚奉旨按下风头,把唐僧四人,连马带经,推落到地上。唐僧认为自己已经是仙人了,落在地上,感到很不自在,又习惯性地吃惊了。八戒自打到了灵山,说话就非常注意措辞,现在已经学会用成语了,拍着手大笑说:“好呀!好呀!这正是要快得迟呀!”沙和尚还是像来时一样习惯和稀泥,说:“好呀!好呀!我们走得太快,这是让我们休息休息呀!”唐僧说:“别老呀、呀的,我怎么又听见了水响,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沙和尚转头四望。悟空说:“听见水响,那就是到了沙和尚他外公家了。”八戒说:“他外公家是流沙河。”沙和尚忙说:“不是,不是。我外公家不在水上。我也不是在外公家长大的。再说这里也不是流沙河,这里是通天河。”

四人正在议论,当初渡他们过河的那个大白癞头鼋又出现了。看见是老熟人又来做摆渡,四人分外高兴。唐僧面佛之后,内心沉稳,就不爱多说话了,也只是寒暄几句。老鼋无利不起早,几年前渡唐僧过河,曾求让唐僧向佛祖带话,问问自己的年寿。走到河中间,问起这件事,听说没办成,老鼋本来脾气就不好,眼看多年的等待落空了,来了个王八翻身,把四人连经带马全丢到水里,自己径直回家生气去了。

好在唐僧已经脱胎换骨,再也不像上次了:上一次在这里落水,悟空问八戒:“师父怎么样了?”八戒说:“师父姓‘陈’叫‘到底’了。”这一次悟空笑嘻嘻驾着唐僧出离水面,低空飞行。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更精通水性,自然无忧。

人倒是没事,只是经书全被打湿。四人赶紧把宝贝经书打开,在岩石上晒经。好在太阳高照,一会儿就晒干了。收拾经卷,不小心经卷被沾在石头上,破损了几卷,至此经书不全。唐僧懊悔不迭,觉得自己太不小心了。悟空劝道:“师父,不是这个理儿。天地本来就是不全的,经书不全,也是对应天地呀。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唐僧这才稍微释怀。河边的老乡认出了他们,都说取经的圣人又回来了,满村子的人都跑过来行礼跪拜,唐僧忙又恢复了玉树临风的风度。

千辛万苦得来的经书,变得残缺不全,破坏了小说圆满的结局,吴承恩是不是心态不健康呀,非要扫读者的兴?当然他是有寓意的,他是在说一个道理,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他不敢明说的观点:不要迷信经书。佛经残缺,表明文字的“经”本身是不完整的,是“有漏”的,而佛道是无漏的,圆融的,那么读经诵经,就不能成佛,换句话说,你要想证道成佛,读经是没有用的。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他当然不敢明说,他也怕呀,怕所有庙里念经的和尚过来打他。不过就算和尚们不打他,他的观点也没什么人会相信,因为太反传统了。但是我要说,他的观点是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的,别忘了唐僧取回的这些经,用途是什么?是为了劝化众生,度恶成善,而不是为成佛的。行善和成佛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唐僧成佛也不是看经看来的,是靠自己的艰苦修行实践得来的。再者,这个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人们才希望去佛的国土。那么用这个世界的语言、文字书写的“经”,也是不完整、不圆融的。所以要奉劝那些迷信经书、单纯诵经的人一句:念经而不修“行”、不修内在的智慧,是不能得到最圆满的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