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千姿百态做老婆
20048100000019

第19章 婚姻也可以有诗意的(1)

女人对女人的阅读,更挑剔,更透彻。一旦读懂,就是一生一世的朋友。精致的女人是要聪明的女人有智商的女人来读的。但即便读懂又若何?少了一份心爱的男人的呵护,久了,女人即便是斑斓若霞的织锦,也淡了许多的鲜艳。骅的母亲就是那一方名贵的出自“宫”里精致的锦帕,你尽可以看到她在光灿中的繁华,但你永远体味不到人去楼空阶凉露冷时的寂寞。

婚姻是什么

是出嫁时的风光?是结婚后的缠绵?是柴米油盐?是生儿育女?是三餐粗茶淡饭?是少年夫妻老来伴?

说实在的,若是这样的婚姻生活能够持续到“老来伴”的岁月,虽说是淡而无味,也算是功德圆满功成名就。怕就怕一生小心呵护,到头来在婚姻这棵大树上还会节外生枝,惹出许多的闲气。

过来人骅今年已经40岁了,25岁嫁他,也有了15年的婚龄。她说:婚姻生活过得太有序了,有好处,有坏处。好处是心有安处,身有放处,有序的生活对孩子有好处,对健康有好处。但是人的本性是求变求新,不管男人女人都希望把生活过得可以有些诗意。这不过分。我们做妻子的若是调出些情调来,丈夫会觉得这日子好过些,有趣些。

诗意一定要与“钱”有关

骅原先可不是这么想的。

结婚不多久,骅就有些后悔:“当初千挑万选,觉得老公还是老实点的好。现在才发现他真是个没有什么发展的男人。一份日子两份薪水过得月收月空,捉襟见肘。好无趣啊。”

也难怪骅抱怨,女人大都是浪漫的骨子,即便是三餐不继,见人时也想抻抻衣,抹抹鬓才去见人,况且是城里生城里长的骅。

骅好羡慕她妈妈向她描述的很久以前她和女友的一次婚后聚会。

那天,骅母亲在娘家的花园里请客。

那是一个临河的庭院,有一个养着很多鱼儿的池塘,有很大的一架葡萄,还有桃、李、花、竹等等,院子里青草萋萋,花草树木中歌声笑声里,几个女人或倚或坐或躺或站,或者在看岸边鲜花,或者抿着餐桌上的美酒,就这么散散懒懒地每个人都用着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姿势享受着阳光和友情,天南海北地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喝着吃着,互相吹捧着欣赏着,有一种缠裹在万丈红尘中却又超脱于尘嚣之上的感觉。

在这里,所有的食品和用具都是那么精致,在一片精致的氛围中,小巧的骅的母亲在其问穿梭更加显得精致。可惜没有一个独具慧眼的男人读懂她的精致,没有一个有品位的男人能够欣赏她的精致更不用说是共享。朋友们对她的安排都大加赞赏。

说实在的,女人对女人的阅读,更挑剔,更透彻。一旦读懂,就是一生一世的朋友。精致的女人是要聪明的女人有智商的女人来读的。但即便读懂又若何?少了一份心爱的男人的呵护,久了,女人即便是斑斓若霞的织锦,也淡了许多的鲜艳。骅的母亲就是那一方名贵的出自“宫”里精致的锦帕,你尽可以看到她在光灿中的繁华,但你永远体味不到人去楼空阶凉露冷时的寂寞——骅的母亲离婚后就一直住在娘家。

骅的外祖父家是书香门第,和宦门人家出身的外祖母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记得前些年外祖母在上海去世时,几近轰动上海滩,就连现在在京城身居高位的原延安抗大的学生,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对这位曾经的老师和管理者的尊敬与悼念。在骅母亲一族的长辈中,几乎都是以曾经的世家子弟身份成为早年革命的参与老,他们曾经所受的教育与后来环境的熏陶使他们具备着一般人士所难以企及的气度与胸怀,也使他们具备着一般人士所难以达到的生活质量和审美高度。

骅的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有着骨子里透出的雍容华贵与精致自然是不稀奇的。有句话说:三代富庶可出贵族,这话是有道理的。应该说是“可”出,但肯定不是“必”出。因为当财富与权势世代积累到一定厚度和高度后会有一个质的改变,或者往嚣张跋扈上滑行,那么一定会堕落为世家出身的纨绔子弟,或者在雍容大气上薄发,就很可能在精神贵族的层面上攀升。当革命家庭出身的母亲遭遇到父亲仕途上的坎坷时.在当时的革命氛围中,高级干部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是万万容不得这样一个“革命”的另类是自己的女婿,硬逼母亲离了婚。

虽说离婚了,但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母亲依然过着一份很精致的生活。

即便是这样,那次聚会依旧给母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次提起,也给骅留下了诗意的想象。

毕竟这是早年间的事了。骅知道,想达到母亲那样的诗意生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经历过家世之变的骅如今虽不能得祖辈之荫,但是毕竟有自己的文化积累和社会积累,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不菲收入,对生活之外有些企求是自然而然可以理解的。但是仅仅靠自己与丈夫的两份薪水,显然是有点困难。更加上对婚姻的期望值太高,所以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生活产生不满和厌倦也是很自然的事。

诗意不一定与钱有关

即便是对生活有些不满,但是骅不想离婚。

因为她的母亲曾遭离婚的惨痛。

尽管后来在外祖父母的过问下,母亲又嫁人了,骅有了一个很好的继父和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但是妈妈对自己前夫的思念以及骅从小因为父母离婚而寄人篱下的一段生活,使她的心底一直有种不安全的感觉。这也是她在嫁人时选择一个老实人的原因——因为父亲太出色,在那次运动中迅速“脱颖而出”成了右派而被逼离婚。

在骅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后,母亲和骅长谈了一次。

母亲的一段话给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母亲说,我一生嫁了两个男人,虽然说和你爸爸分开有着我们不能把握的社会因素,而且和你的继父在一起三十年来也很安定,当时我依然希望你今生结婚只有一次。因为结婚不仅仅意味着你和“这一个人”生活在一起,还意味着你将和他产生的一种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会伤筋动骨的。它将改变你以前生活的底色,很多人都经不起这样的改变。夫妻久了,就像是两个人合二而一。结婚以后,你的生命,你的生活完全与另外一个人在一起了,两个人合为一个了。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合二为一是顶好。一个是出不了事情的,一个人是用不着和自己和睦的,因为一个人就是本身就是和睦的。

和睦到极点就是一,所以说是合二为一。而离婚,就是生生地从已经合为一个人的身上扯下一块来,要么是胳臂要么是腿,这个人从此后就是不完整了。再也不会完整了。就是为他接了肢体,那也是假的,因为不是“原配”,不是自己“原生”的那一块。生命中的记忆会断了一节。

每当骅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时,想到妈妈这一段话,她就会提醒自己:我真的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吗?改变这样的生活真的会使我幸福吗?我的生活真的是一点诗意都没有吗?

其实生活是诗意还是失意,当你站的视角不同,看到的风景自然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