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20048200000023

第23章 学习心理学(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当代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个性完整(即机能健全)的人。这既是个体生活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人的行为.不是外在刺激引起或决定的,而是发自内在、出于本人情感、意愿所做出的自主性与综合性的选择。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渊博的知识是追求卓越的基础

几年前,美国著名的统计机构盖洛普组织,从《今日美国名人录》中随机选择了1500名有杰出贡献的人,探究他们成功的奥秘。选择的标准既不是财富,也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他们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的现有成就。在这些成就卓著的人中,确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5种特点中,有3种与知识有关:

1.通晓常识

成功者中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最多。79%的人对自己的这种优良品质评了最高分;6l%的人认为通晓常识对其成功的贡献非常重要。对大多数人而言,常识意味着对每日繁杂的事务做出合乎逻辑的、客观的判断这样一种能力。要这么做,就必须排除枝节观念,得出事物正确的核心内容。一位成功的商人把这种品质表达为:“成功的关键能力是简化。在决策会议和产业原则处理中,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化为最简,这是最重要的。”

那么,通晓常识这种能力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可以增强的呢?一位著名学者对此的回答是后者。他认为,他的这种能力得益于在学校期间的好争善问;另一种增加常识贮存量的方法是取自他人,以及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吸取常识。

2.精通专业

精通本行有了常识之后,成就卓著的人士们认为,第二重要的就是所从事的专业知识。75%的成功者为自己的这种品性打了“A”分。地质学家菲利浦·奥克斯莱是著名的坦尼克石油勘探生产公司的创立者。他认为,他的成功是由于精通石油专业知识。他通过亲身参加探油、采油工作,掌握第一手的专业知识。他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必须对他所从事的行业知识有实地经验过的了解。”今天,他的专业知识为他挣得了大量的财富。菲利浦认为,“掌握专业工作必须的知识”是成功的必要准备。

一旦获得了专业知识。不要把它认为是想当然的东西。在险峰被征服之后,这种学习过程仍然要持续下去。坚持学习的人才不会落伍。

3.博学多才

成就显赫者必备这种品质。因为它包含了迅速领悟高深的观念并深刻透彻地分析它们这样一种天赋能力。43%的成功者认为,它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有52%的人说它是相应重要的。

现代研究证明,有许多种才智是无法用通常的方法(例如智商测验)来估断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名人们都具有相应高的智商数。根据调查,名人们的博学多才是由智商之外的至少三个因素促成。它们是广博的语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能。

知识和经验并不仅仅通过专门的技能培训或者课程补习得来的。如果一个人真有上进的志向、真的渴望造就自己,决心充实自己,那么,无论何时、无论什么人,都可能增加他的知识和经验。比如说,你现在从事于出版业,那么一名普通的印刷工会帮助你提高书籍装帧的知识;哪怕你是一个高级机械工程师,那么,一名普通的修理工的经验也会对你有所启发。

要使自己的学识更加广博、深刻。使自己的胸襟更加开阔。你就要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来汲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自如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建造知识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古希腊的著名戏剧家埃斯库罗斯说过:“聪明人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人。

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而一个人的知识要真正做到有用,就必须形成适合于客观需要的合理的内在结构。实现知识结构的合理化,是提高知识效用、加快成才步伐的秘诀之一。

年轻人在建造自己知识结构的时候,下面四条原则是值得参考借鉴的。

1.整体原则

为了攻占某个特定的目标,知识体系必须形成一个整体,握成一个拳头。这就是说,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通过巧妙的相互联系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整体上发挥出最佳功能,这个整体原则,就是我们确定合理知识结构的最基本原则。

整体原则,首先要求我们正确地选择知识。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决定吸收什么,舍弃什么,是一个既重要又困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善于判断某种知识相对于自己知识体系的整体来说有多大的价值。然后根据这种相对价值的大小来进行知识的取舍。凡不从整体需要出发的取舍,只能是盲目的取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切从兴趣或偏见出发;抱着猎奇的心理在知识丛林中瞎撞;漫无目的,遇到什么学什么……凡此种种,都是与整体原则背道而驰的。

整体原则还要求我们恰当地组织知识。部分只能在整体之中存在,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像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必将失去它应有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处于相互联系的整体之中,才能活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与整体相脱节、相游离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毫无用处的东西。因此,一味像古董收藏家一样收集和储藏知识,却不去研究知识之间复杂的内在联系,乃是成才之大忌。

2.比例原则

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各组成部分必须保持恰当的比例。比例原则,反映了知识结构内部横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确定知识结构的正确比例,应当从特定目标的客观需要出发。目标不同,需要不同,知识体系的组成当然也大可不同。学文的不一定非懂得量子物理不可;学理的也不一定硬要精通《说文解字》。但是,在现代条件之下,为任何一个特定目标服务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只由一两种知识组成,而必须是多种不同知识的有机综合。立志于文艺创作者,不可以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修养;想当一名工程师的人,则不能不涉猎一点经济学和管理学。

然而,从客观需要出发来确定知识的比例,并不等于否定同一行业的人在知识结构上可以有各自的个性。在同一目标之下,不同比例的知识结构,常常也能发挥出独特的功能。法拉第对于电磁实验有丰富的知识,麦克斯韦则在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们从不同角度都对电磁理论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说明,不同人知识结构的内部比例,除了必要的共性之外,还可以有各自不同的风格。

一般说来,按照比例原则,应当使我们的知识结构自然地形成核心、外围、边缘这样三个部分。就是说,既要将那些对于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知识放在中心的、主导的地位,又要让一切相关的知识在整个结构中占有恰当的、相应的位置。这样,整个知识体系就会像自然界的太阳系一样,一层比一层比重更轻,一层比一层范围更广,形成一个比例协调的统一体。为达此目的,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全面出击,也不可倚轻倚重,以偏盖全,爱之则猛吞,恶之则不顾。

3.层次原则

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从低到高,由几个不同层次所组成。层次原则,反映了知识结构内部纵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一般说来,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基础层次是指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必备的基础文化知识;中间层次是指从事某项事业所需要的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最高层次则是指关于该项事业的最新成就、攻坚方向和研究动态的知识。只有让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才有利于我们更迅速、更有效地投入创造。在这三个层次之中,任何一个层次都不应当受到轻视。忽视了较低层次的知识,较高层次便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牢固地树立;不掌握较高层次的知识,较低层次便成了无枝、无叶、无花、无果的根基,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基础铺得过宽、蜻蜒点水,样样通、样样松,或者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急于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一鸣惊人,都是不可取的。

有人说,我干的这一行很平凡,没有什么高、精、尖的东西,谈不上知识的最高层次。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任何一项事业都有各自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都有各自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行各业的人,他的知识结构都可以而且也应当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最高层次。“行行出状元”,这句俗话所告诉人们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因此,鄙薄自己的专业,看轻自己的职业,只能说是一种庸俗、浅薄的见解,是阻碍我们知识结构合理化的障碍,每个有志者都应当坚决清除它。

4.动态原则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人们的知识体系。是相应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如果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会逐渐处于落后的、陈旧的、甚至僵死的状态。因此,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必须是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的结构。动态原则,反映了知识结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前后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节知识结构的情况,一般说来有三种:

一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当代科技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知识陈旧的周期日益缩短,这就要求人们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

二是由于事业的需要。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就开始了实际的事业,而事业的需要与原有的知识准备完全相吻合的情况是十分少见的。这也要求人们经常调节知识结构。

三是由于职业的变更。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并不一定终生只从事一种职业。职业一变,知识结构就得跟着变。

总之,在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知识结构的更新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为此,我们在学习期间,就应当努力为自己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应当具有基础较宽、活性较强、便于同各种新知识相联结等特点。而一切使知识结构僵硬化、固定化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是应当抛弃的。

把握好学习的过程,获取更多的知识

每一个年青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都想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付出相当的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得来。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下足工夫。

人类的学习过程既与人的认识过程有关,也与人的意向过程(动机、注意、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有关,它要求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积极参加进去。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的激发、知识的摄取、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知识的运用等五个阶段。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求人的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又要求人的各种心理品质高度发展。

1.千方百计地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激励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只有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产生于那些能成为推动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水平不同,学习动机的水平也不同。一个人若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那他就不会努力学习。就不会对学习成功有所追求。因此,千方百计地激发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2.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在学习中,人通过各种感官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进行实际操作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摄取知识也就是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感性知识虽然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但对于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如果缺乏感性认识,那就只能从字面上学得一些片面的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通过各种手段来丰富人的感性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

摄取知识阶段的核心心理因素是感知。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具体的认识过程,只有当外界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才会产生感知。感知是对具体事物的表面现象、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的认识,只有充分感知外物,获得丰富的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

3.必须积极思维,以领会和掌握知识

在学习中,通过思维把感性知识提高为理性知识,并对理性知识本身予以条分缕析,达到融会贯通。理解、领会知识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对知识的掌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缺乏对知识的正确领会,就根本不可能掌握知识;如果对知识的领会水平较低或不够全面,或有错误,则这种知识既难巩固,也难以运用。

领会知识的核心心理因素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属理性认识阶段。人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必须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才能领会和掌握知识。

4.把知识牢固地存储在头脑中

知识的巩固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果学习的知识不巩固,那就无法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知识的巩固又能加深对学习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巩固是通过记忆实现的。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过程。如果没有记忆,人就无法积累经验和学习。人只有凭记忆,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使先后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使自己的先后心理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