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20051700000002

第2章 理论篇(2)

二、深刻认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总书记讲话深刻阐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付出了几代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心血。这一理论的探索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给我们留下了毛泽东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宝贵的思想遗产。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的未竞之业,总结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领导人民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走过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

第二个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取代原来的单一公有经济制度,并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改造公有制经济;

第三个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面对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分层的新情况,果断承认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第四个阶段: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回顾改革开放29年来走过的路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践,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现代化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现代化既有普遍规律可循,又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既是“世界历史”进程,又有“中国历史”的特征。现代化不等于社会主义,但社会主义必须适应并推动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辟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崭新形态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些政治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强大的生命力。

实践充分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就举世公认。这说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适应了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唯一选择,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坚定信念,也是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无论我们今后遇到什么复杂局面,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学习“6·25”讲话要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

三、深刻认识 “四个坚定不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保持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

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做到 “四个坚定不移”。即:

“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做到这四个坚定不移,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

这是讲话中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观点鲜明、指向明确。“四个坚定不移”,深刻总结、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前进的关键所在和根本所在。

(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冲破教条主义和苏联模式的束缚,不断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生动写照。实践在不断发展,思想的解放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依靠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解决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从不完善、不成熟到相对完善和逐步成熟的过程。这种变化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通过改革加以推动,需要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加以发展。因此,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讲,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句话很通俗,但分量很重。新时期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然,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坚持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开放,而不是朝着资本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要求取消改革开放,或者要求改革开放朝资本主义方向发展,都是错误的主张。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就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这种发展必然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如果说,科学发展主要是把蛋糕做大,那么,社会和谐主要是把蛋糕分好。我们不仅要解决把蛋糕做大的问题,还要解决把蛋糕分好的问题。资本主义做大蛋糕的本事是不小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资本家用二三百年的时间,创造了比以前所有世纪大得多的生产力。但资本家长期分不好蛋糕。其结果,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一方面是贫困的积累,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爆发了接二连三的革命运动。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内部进行了改良,从资本家的超额利润中拿出一部分做二次分配,形成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阶层结构。所以,现在的美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不到革命的形势。为什么呢?矛盾缓和了。我们要从资本家的身上汲取教训,不仅要有发展经济的能力,也要有解决社会公平公正的能力,不仅要有做大蛋糕的能力,也要有分好蛋糕的能力。我们要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小康社会”就是实现这个历史任务的阶段性目标。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进入小康。党的十六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制定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体落实到指标上,就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样,我们可以用丰硕成果迎接2021年建党100周年。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什么叫本世纪中叶?就是2050年左右,其中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里有两组数字:一组是实现小康人均GDP3000美元,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组是实现现代化,迎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四个坚定不移”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解放思想是思想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全面遵循这些重要原则,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至关重要。

四、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解决“四个坚定不移”的问题,最终离不开一个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期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总书记讲的这四个方面,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概括,也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解决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为谁发展、靠什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阶段完成新的任务,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打牢物质基础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以人为本这个口号,不是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来的,也不是共产党的专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管仲最先提出过;15世纪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举起以人为本的旗帜反对封建政权和宗教神学。我们党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对以人为本作出了新的解释,使其成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对以人为本这一概念的经典解释。

正像实事求是一样,它是中国的成语,经过毛泽东唯物辩证的解释以后,才成为党的思想路线。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