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20051700000022

第22章 实践篇(7)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这个指导思想,除了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外,特别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把“十二五”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走向概括得十分精炼和明确。

“十二五”规划《建议》的鲜明特点,就是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二是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三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四是要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早在1995年,中央就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我们10多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传统的发展方式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正如前面所讲的,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要正确理解、科学把握加快“转变”和加快“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这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综合考虑了未来国际国内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反映了我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关切和期盼,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综观五个方面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长短结合。从短期目标看,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从长期目标看,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与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二是重点突出。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社会保障和民生问题滞后等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经济方面和民生方面的目标。这就使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突出,并有了具体的考核标准和抓手。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就能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十二五”规划《建议》围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的奋斗目标,在《建议》的第二到第六部分,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建设的五项任务和重大举措。

(一)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长期以来投资规模过大,消费低迷,基本上属于一种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过分依赖投资造成的后果,一是居民购买能力下降,消费难以启动;二是很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库存积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调整,从投资主导型发展方式向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建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这些年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的严峻形势一再提醒我们,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对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关键所在。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重点采取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三)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抓好六项工作: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六是发展海洋经济。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二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三是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四是加强城镇化管理。

(五)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尤其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问题。近几年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频发,包括我们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这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发展,而且威胁到人类生存。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议》明确提出,要以防洪和防治地质灾害为重点,推进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防洪能力。

四、“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

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浓墨重彩地写到“十二五”规划,这是五中全会的一个亮点。民生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其中,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康是民生之福,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推进民生建设,必须努力使全国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建议》围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的奋斗目标,在第九到第十部分,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三大任务和相应的举措。

(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建议》对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建设人才强国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二)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议》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十二五”期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总体要求。符合国情,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适应,把握好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比较完整,就是这一体系应该包括涉及基本民生保障的各个主要领域;覆盖城乡,就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既覆盖城镇居民,也覆盖农村居民,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要实现城乡全覆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持续,就是制度的设计和财力的保障,要形成一种常规的、长效的机制,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随着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对此,《建议》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重大举措:一是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二五”时期,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新增就业目标900万。二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三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六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现在,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都是历史最高水平。比如,基尼系数达到0.4就超过国际规定的警戒线,而我们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 0.5。还比如,我们的欧希玛指数,也就是最富有的20%和最贫困的20%人群占有财富的倍数比,从2007年的10.7:1扩大到2009年的17:1,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再比如,全世界城乡居民收入的倍数比为1. 7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倍数比,却从1985年的1.8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这在世界上也是最大最悬殊的,所以,加快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是“十二五”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这对我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十二五”时期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确定的方向,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议》提出了三方面的举措:一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二是推进文化创新;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五、“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改革开放;我们实现“十二五”和2020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要通过几代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建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奋斗目标,在第十到十一部分,对“十二五”期间的改革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