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20051700000039

第39章 方法篇(14)

隐性用权指的是不拥有权力的人,比如,领导者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与领导者的便利关系,直接间接地影响领导者的决策,从而迂回曲折地使用权力。古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相府丫鬟,敢打七品县令”,是对隐性用权的形象说法。隐性用权是古今中外常见的用权现象,在近年来披露的腐败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如何解决隐性用权问题呢?胡锦涛总书记今年1月9日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一段针对性很强的论述,对解决隐性用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醒、约束,使他们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更不能为他们的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

(四)日常事务运筹要适度

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决策和用人,但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繁杂的日常事务和无穷的工作链条。领导者不能遇见鸡毛捡鸡毛、遇见蒜皮捡蒜皮,必须把主要精力和有效时间集中在领导职责上,善于在繁杂琐细的日常事务中抓住关系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要矛盾,在无穷的工作链条中抓住纲举目张、提纲挈领、四两拨千斤的中心环节。对常规性工作和日常事务,要按照层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原则,把各项工作细化到局部、落实到人头。要善于“弹钢琴”,既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运转。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放小才能抓大。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头抓大放小,科学分权授权。对繁杂琐细事务的处理不是一把手的职责。一把手要尽量避免什么事都管、有什么机会都抛头露面、对什么情况都过问、什么请示都签字的小生产领导方式。一把手是大海航行的“舵手”和“船长”,而不是从事具体操作的划桨手,更不是船上的电焊工、修理工和清洁工。一把手要合理分权,科学授权,善于动员副职和下属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完成各自的工作,使整个组织的工作更有成效。

这里,讲一个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也就是讨论题之七:领导者如何驾驭时间?

领导者不能遇事就干、遇问题就思考,遇见鸡毛拣鸡毛、遇见蒜皮拣蒜皮,而是要把所办的事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首先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再做比较重要的,依此类推。

要善于挤出比较集中的时间思考和解决重大问题,尽可能在“生物钟”最佳时间做最重要的事。

要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无效劳动和不必要的应酬。除确实需要自己亲自解决的外,应将大部分交给下属去处理。对于下属应做、能做而且能做好的,要大胆放手让下属去做。

要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要重视减少会议,转变会风,提高会议效率。凡是可长可短的讲话,尽量讲短话;凡是可开可不开的会,就尽量不开;凡是可以合开一个会的,就不要分别开会。

对时间使用情况,要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优化、提高效率。

(五)奖惩宽严要适度

从功能上讲,奖励、惩戒、表扬、批评,都是领导者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从技术层面看,只有正确恰当的表扬和批评才能产生正效应,否则就会事与愿违,甚至产生负效应。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从领导艺术的层面研究表扬、批评的方法和技巧,从内容、形式和使用频率等方面把握好奖惩宽严的度。

成都武侯祠有清人赵藩写的“攻心联”,上联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为:“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对联,有人说是批评诸葛亮的晚年错误的,有人说是批评当时的四川总督的,到底是批评谁的,这个问题可以继续讨论。但这幅楹联讲的道理是十分明确的,领导者要审时度势,刚柔相济,宽严适度,尽量避免奖惩宽严方面的片面化、极端化。

(六)领导欲望要适度

人的欲望永远不会被满足。领导者既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又要懂得知足常乐,时刻注意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现在,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把不好欲望关,就会成为权钱色的俘虏。许多为官者的悲剧,就在于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滥用职权,放纵欲望,最终身败名裂。

退一步说,即使是积极健康的欲望,也有个把握适度的问题。如果积极进取的欲望过于强烈,就会处于焦虑状态,为人处事难免产生偏执情绪。更何况一个干部的成长,不可能事事都是顺境,也不可能时时遇到伯乐,即使伯乐也有看走眼、看错人的时候。能否在逆境中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很现实的考验。如果你被剥夺了干事的机会、晋升的机会,你该怎么办?如果你遇到的领导水平比你低,还看不惯你,你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坚持党性和做人的原则,另一方面要保持心理平衡与和谐。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就能无欲则刚、宁静致远,始终保持欲望的平衡和心灵的和谐。

(七)领导交际要适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领导干部与什么人交往,是考察这个领导干部是怎样一个人的参照物、晴雨表和切入点。领导者因为工作关系,人际交往要更多一些,但必须注意交际的范围、场合和途径。如果与不该交结的人打得火热,或交际的场合和途径不适当,就可能铸成大错,一失足成千古恨,上了贼船下不来。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权力更是一把双刃剑。权力用得不好,就会家破人亡、上断头台。权力越大,风险越大。所以,适度的人际交往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掌管人、财、物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

讨论题之八:如何对待朋友交往?

关于领导干部的交际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前面提到的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有一段语重心长的论述:

“要谨慎对待朋友交往,坚持择善而交,多同普通群众交朋友,多同基层干部交朋友,多同先进模范交朋友,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注意净化自己的交往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来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觉,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而去傍大款。”

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对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切实身体力行。

(八)人际距离要适度

领导者要善于把握与下级的亲疏远近,保持一种适度恰当的人际距离。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就会脱离群众。但是,如果与下级过从甚密,甚至成了零距离,也容易感情用事,受制于人,难免产生不良的后果。美学和心理学有一个观点,距离产生美。领导者与下级保持一定的人际距离,可以减少下级对自己的恭维、奉承,有助于树立并维护领导权威。领导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但不能因此把领导者的人际距离简单地等同于零距离。领导者的人际距离是一个客观存在,问题在于如何加以界定。

讨论题之九:领导者的人际距离如何界定?

在实际操作的层面,领导者的人际距离如何界定,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要根据领导层次、领导跨度和领导环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在领导工作实践中去把握。一般来说,领导的层次越高,人际距离就越大;领导的层次越低,人际距离就越小。从领导跨度来说,层次相同跨度不同,人际距离就不一样。比如,我们常说的县处级干部,行政级别一样,但全国1998个县的县委书记、县长,他们工作的跨度都很大,人际距离要比中央和省、市机关的处长大得多。从领导环境看,市长、厅局长、大学校长的人际环境各有特点,人际距离就有所不同。总起来看,市长人际距离大于厅局长,厅局长人际距离大于大学校长。即使在大学内部,对处长、院系负责人的人际距离,和对专家学者的人际距离也不一样。对处长和院系负责人遵循组织原则,下级服从上级,职位低的服从职位高的;对专家学者遵循认识论原则,处理人际关系主要靠真理的力量、学识的力量、榜样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简单地套用组织原则和行政级别往往是行不通的。除了这些共同的东西之外,还要因人而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此,操作层面的人际距离如何界定,多大比较合适,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每位领导者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加以把握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