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20051700000008

第8章 理论篇(8)

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三段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为什么要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全面小康这四个方面高举旗帜?第三段回答: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这四个方面,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也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基本遵循。

(一)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践上的重大发展、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工作上的重大进步,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都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如果没有1978年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果没有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就很难设想我们今天的经济体制是什么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特别是他当年讲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讲得多么深刻,多么发人深省。党的十七大把解放思想作为高举旗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一条,要求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我们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尤其要把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具体来说,一是从经济发展方面看,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二是从社会发展方面看,我们必须在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三是政府治理方面看,我们必须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来一次思想大解放。

(二)坚持改革开放

关于改革开放,首先,从六个方面作一归纳小结:

改革开放的性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的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改革开放的进程:第一代打基础,第二代开创,第三代继续推进,十六大以来;

改革开放的意义: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经验:十个结合;

改革开放的结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年来,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使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然,我国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艰巨,核心是过两关:一是市场经济关,二是权力制衡关。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很艰巨。从权力制衡看,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还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我们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

(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做到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同时也应该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如果说,科学发展主要是把蛋糕做大;那么,社会和谐主要是把蛋糕分好。如果分不好蛋糕,即使蛋糕做得很大,照样会出问题,照样会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所以,我们既要有发展经济的能力,又要有解决社会公平公正的能力;既要有做大蛋糕的能力,又要有分好蛋糕的能力。要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具体落实到指标上,就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迎接建党100周年。然后,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30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迎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我们要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牢牢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上述四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解决了高举旗帜的法宝、动力、要求和目标问题,是今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和逻辑展开。这四个方面,提炼和揭示了高举旗帜最重要最关键的东西,是十七大以后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要内容。坚定不移地推进这四个方面,对高举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下面,就今天讨论的内容,作如下几点小结。

(1) 我国的改革发展处在了关键阶段,旗帜、道路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怎样往前走,今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样的目标前进,成了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这就是旗帜问题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排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全盘西化的邪路。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做到“四个坚定不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6)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形成发展和科学内涵

(2008年8月)

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就是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就是党的事业的命脉。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如何从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出发寻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和曲折。无论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进行革命,还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从未遇到过的新课题,都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和经历的艰辛,邓小平同志曾作过深刻论述: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这种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的艰辛探索,首先反映在我们党寻找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的过程中。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无论是1871年的法国巴黎革命,还是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都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我们党成立初期也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试图走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当时,不仅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共产国际是这样要求的,我们党内有些人也全然不顾中国国情生搬硬套,特别是全然不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实际,继续推行中心城市武装起义,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后来,毛泽东同志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等著作,正确解决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在这条正确道路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同志说,民主革命时期,我们走过一段弯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但是,由于我们毫无搞社会主义的经验,在“一边倒”的口号下照抄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使我们党在进行第二次结合的过程中又走了一段弯路。在认识到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后,我们党及时提出要“以苏为鉴”。1956年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文献,以及1957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标志着我们党开始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成果。比如,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提出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搞好综合平衡,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提出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提出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等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后来的探索发生了失误和曲折,已经形成的正确方针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取得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我们的各项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取得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