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咱们自己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既然如此,我看不如就采取某种变通的方法,把城市的各个街道分成四类:第一类,在城市的重要地段以及某些景观区域全天候禁止摆摊设点。第二类,某些次重要区域分时段采取眼睁眼闭的鸵鸟策略,白天的大多数时间禁止摆卖,晚上下班以后或者在主流的大商场关门以后默许小贩们上街,譬如北京的西单王府井前门大街等地。第三类地区则是城市重要的功能区和交通要冲部位,例如机关医院学校车站等地区,城管们可以不定时地上街巡查,巡查的目的并非要抓住小贩,而是让小贩们望风而逃,城管上街巡查的时候最好避免与小贩们发生直接接触或冲突,即便抓到也不要强行没收财物以免对小贩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第四类地区则是城市宽松地带,例如居民区附近,城市外围等地,城管们“高兴”了就来轰一轰,城管们“忘记”来的话小贩们就抓紧时间做点生意挣点钱。
城管们在“抓”小贩的时候也要有所区别,先抓那些占据马路的小贩和破坏环境卫生的小贩,然后再抓自觉让开马路的且不大破坏环境卫生的小贩。这样一来,小贩们渐渐也就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最不为接受的了,于是某些严重扰乱公共交通秩序破坏环境卫生的小贩也就会自觉地有所收敛了。当然,对那些故意使用地沟油过期肉等坑害顾客的街头小贩,无论如何应该紧抓不怠才对,至于躲藏在城市的阴暗角落里偷偷贩卖毒品的小贩,更应该坚决打击严厉惩办。
小贩们难,城管们也难!管也难,不管也难,大家都难!
西方人乘坐大巴的方式值得学习
2009年3月,我刚刚从南非旅行回来,就有几个朋友约我一道去中南半岛进行了一次四国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我们多次选择乘坐大巴,完成在各个国家之间的穿越。
记得在柬埔寨,当旅行社的大巴来接我们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先上车的西方游客几乎全都自觉地选择了车厢里靠后的位置,而柬埔寨本地人则争先恐后地坐到了前排的位子上。“有趣”的是,中间的位置便空了出来留给了最后上车的我们。我其实早已注意到西方人的这个特点,即先上车的人几乎全都自觉地往后面坐。
到国外自助游的时候,其实很有必要参加个一日游或两日游的旅行团作为整个游程的必要补充,尤其是路途较远的景点或者交通不大方便的地方。不管参加几日游,都需要先在旅行社报个名参个团。我在泰国参加过水上市场的一日游,在越南参加过古芝地道的一日游,在日本参加过京都寺庙的一日游,在地中海参加过古城堡的一日游等等。我参加过的团既有八九个人的小团,也有二三十人、三四十人的大团,而且同团的人以欧美游客为多。游玩下来,我发现欧美游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乘坐旅游大巴的时候。
首先就是“上车”这个环节。我们知道,乘坐大客车时,坐在前几排的位置要比坐在后面舒服得多——前面视野开阔,后面则异常颠簸。按照中国人先来后到的习惯,先上车的往往会选择坐在靠前的座位上,最后上车的就只好“自认倒霉”坐到最后面去。可是大多数欧美游客却不是这样,凡是先上车的,基本上都习惯于向车厢的最后面走,依次从车厢的最后排座位开始就座,而最后上车的人反而有机会坐到车厢的前几排。开始,我以为坐到后排是年轻人照顾年长者的自觉选择,可暗暗观察之后,发现即使是上了点年纪的人也照样遵守这不成文的规定。“把方便让给别人”的理念就体现在了这一小小的举动之中。
说来有点惭愧,最初我上车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约定俗成的习惯,一上去就坐到了司机后面最靠车窗的位置上。当发现别的游客上车以后全都向车厢后面走以后,才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好在咱也是“知耻而后勇”,再上车的时候就自觉地按照顺序去后排的座位就座了。
其次,西方的游客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在旅行途中,参团的游客即使互不相识也尽量找机会与全团的人打个招呼。上车时可以顺便和每个已经上了车的说声“Hi”,哪怕仅仅来个微笑对视,而来不及都打招呼的,也会在下车游玩的过程中尽力弥补。很多互不相识的游客还会利用吃饭的时机或在游览途中友好地自我介绍一番。
此外,爱护车厢内的环境,及时带走垃圾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点我想无论是东方游客还是西方游客都能够认同。
在海外很难买到中国货
在海外旅行时,我常常有意关注一下那里有没有中国货。在巴黎,除了十三区的唐人街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难见到中国货,偶尔见到一些产自中国大陆的商品,却又明明白白地打着洋人的牌子。在日本行走期间,所见几乎也是如此,虽然中日两国早已经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每年出口到日本的中国产品也是千亿美元的量,但大多数都被打上了日本的品牌,而以中国品牌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东京或者大阪的商店里的“纯粹中国货”,虽然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属于凤毛麟角。在泰国越南等稍微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百货商店里的“纯粹中国货”并不比在发达国家更容易见到一些。
据说中国的摩托车在越南卖得极好,但大街上始终难以见到我们熟悉的宗申、力帆等品牌,倒是在河内的大百货商店里见到了躲在角落中的占地很小的TCL彩色电视,比起脍炙人口的东洋品牌和后起之秀韩国品牌来,多少显得有些寒酸。后来,我在大街上拦住了一辆“摩的”,正儿八经地问人家知道不知道宗申和力帆摩托。载客的小伙子满腹狐疑地看了看我说:“知道,我骑的不就是宗申吗?”我连忙好奇地低头寻找,却赫然发现了本田的标志。不用解释我也明白了,中国的大街上不也有把奥拓的车标换成了他“哥哥”奥迪标志的吗?看来,中国的商品因为物美价廉而受到了别人的追捧,但咱们的品牌却成了别人眼里的鸡肋,即便是在我们眼中远远落后于自己的第三世界。
最近听说我们的宇通大轿车光荣地占领了古巴的市场,尽管又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以及国内人力成本的逐步提高,我们总有一天将丧失在制造成本上的优势,如果再仅仅满足于OEM那样的贴牌生产(况且让别人吃肉自己喝汤的窘境亦非我们所愿),我们的企业单靠为别人代工而赚一点点蝇头小利,那么终有一天孟加拉国或是阿富汗等人工更加便宜的国家会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取代。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据资料显示,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服装加工企业的定单已经在减少,而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我们却始终没有出现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同样的尴尬在自行车企业也如出一辙,作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我们也终没能出现一个脍炙人口的牌子,这大概可以算是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最为尴尬的“遭遇”了。稍微能让我们意淫一下的,也许就剩下海尔、联想与华为了。
盼望中国人在国外不再被歧视
大前年夏天——确切地说是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的三个月,我在欧洲进行了一次跨越二十几个国家的旅行,长途奔波中的几次小插曲让我感受到了发达国家对中国人无形的歧视,这是那些持公务护照出国的人没有机会体验到的……
记得在西班牙开往法国的国际列车上,西班牙边防警察例行公事地检查各国旅客的护照。之所以说是例行公事,是因为他们几乎从不翻看旅客伸过来的护照,只是匆匆扫视一眼便从旅客身边走过。经过我身边的时候,照例也看了看我的护照,还礼貌地说了句谢谢就走了过去。可忽然,像意识到什么似的,那位西班牙警察一边喊了声“Chinese”,一边连忙退回到我跟前。他警惕地要过我的护照,然后里里外外一张一张地仔细翻看检查我的“小红本”,甚至几次把我的小本本举起来对着灯光“透视”一番,之后又用怀疑的眼神端详了我好几秒,那感觉就好像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偷渡犯。
我的护照实在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警察不得不礼貌地还给了我。在检查我护照的那几分钟时间里,我敢肯定周围的旅客当中一定有人带着某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期待着警察揪出个偷渡犯来吧?警察还给我护照后便检查别人去了,问题是他似乎只对我这个手持中国护照的旅客心存“好奇”,在遇到来自欧洲、非洲以及印度旅客的时候再没有像检查我的护照那样认真而仔细,耗费那么长的时间了。对于西班牙警察的特别对待,我并不想抱怨什么。实际上类似这样的“特别关照”,我第一次去欧洲旅行时就已经在巴黎的戴高乐机场体验过了。
前年一年,我又去了非洲、北美、东南亚、韩国等地旅行。每当进入异国海关的时候,我以及中国同胞们接受检查的时间总要大大地长于其他国家的旅客。在首尔机场进入海关时还发生了一件无奈而又“有趣”的事情。站在我身后的几个同胞一边等候边防检查一边议论着快速进关的窍门。一个扛着大包的中年女子对身后的另一个年纪轻一些的女同胞说:“要想快点进关最好别排在中国人的后边,因为他们检查中国人的时候最慢。”事实上的确如此,有时候相邻关口已经一连放行了三四个别的国家的旅客,而这边被检查的中国人却还没被放过一个。上面那个中年女子的“经验”其实也是很多人的经验,到国外旅行的时候要想快一点进关,最好排在老外的身后。
我总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但为什么在国外旅行的中国人却仍然受到与国家地位严重不相称的对待呢?有人说是因为来自中国的偷渡客太多,以至于影响到了我们这些合法的中国人。这样的说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我在很多国家都遇到过来自中国的偷渡者,他们一面艰苦谋生的同时还要一面警惕随时出现的移民警察,很多人出国以前天真地以为国外遍地都是黄金,到了那里之后却过着缺乏尊严的生活。我们在抱怨他们的无知、感叹他们的不幸的同时,不得不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的经济在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的同时,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公民却要偷渡到别的国家去谋生呢?
据说,在若干年以前韩国也有类似这样的偷渡者,但是在他们的经济飞速发展之后偷渡行为几乎已经绝迹。而经过了三十年的时间,我们的经济发展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大量的偷渡行为至今仍然存在,尤其在东南沿海的某些省份,而其实那里恰恰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最快同时也是最为富裕的省份。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令人赞叹的宏观经济数据之下掩盖着的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或许这才是导致部分人盲目偷渡国外的深层原因吧?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民生问题其实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中国人在外国边防警察面前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