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让生活更快乐的哈佛实用心理学
20055700000003

第3章 人被砍下头颅后还会有思维吗?——哈佛人的怪诞心理学(2)

D.等他讲完了,再告诉他,自己其实早就明白这件事了。

6.对于自己,你觉得……

A.说不定明天就可以撞上好运啦!

B.总是在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没办法,唉。

C.没有遇上好机会,不然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D.目前的生活和自己的付出还是相符的。

7.马上就要过节了,你会觉得……

A.有点激动,期待很久了!

B.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呢,想想怎么处理才好。

C.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D.过节真是太无聊了。

8 . 出 门 前 妈 妈 穿 了 一 件 不 怎 么 合 身 的 衣 服 , 这 时 你 会 怎么办?

A.除非她换一件合适的衣服,否则是不会和她一起出门的。

B.坚持让她换衣服。

C.建议她换一件衣服。

D.无所谓。

9.在重大事件即将到来之前,你的心态往往会……

A.有些焦躁,还有一点不安。

B.轻松地和朋友谈论这件事,放松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C.与亲朋好友一起聊聊这件事,或许能够求得一点安慰。

D.不愿意和别人谈论这件事。

10.当有人激怒你的时候,你往往会怎么做?

A.既然大家相互不待见,那么就毫不留情地反击对方。

B.向其他人抱怨一番。

C.偶尔反击几句。

D.无所谓,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上述测试中,选择A.0分,选择B.1分,选择C.2分,选择D.3分,最后将得分相加。

得分在10分以内的人,属于心智最不成熟的一档。不管他们的生理年龄有多大,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个人依然是一个“10岁孩童的心态”,他们喜欢被表扬,个人好恶也全都挂在脸上,对外界环境充满了新鲜感。这样的人情绪化非常严重,就像上文的加斯科因那样,受到旁人鼓噪的时候会公然违反规定,而被重罚后却又喜不自胜。

得分在11~20分的人在心理年龄上刚刚迈过了青春期,这一类人的心理年龄依然偏低。但是总体而言,他们要比上一类人成熟一些。因为身心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育,所以他们渴望摆脱束缚的愿望是最为强烈的。在哈佛学者看来,儿童期的人喜欢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博取长辈的喜爱,而青春期的人则是为了吸引身边所有人的注目。总体而言,这一类人的创造力是最为突出的,但是他们同时又会作出许多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来,往往在你觉得他们才华横溢的时候,这些人又会展示出自己单纯幼稚的一面来。

最后一类得分在20分以上的人,测试表明他们的心理年龄是成熟稳健的。他们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利害关系而不是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件事情。当然这些人也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比如缺乏创造力、为人处世方面过于保守等。

事实上,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烦恼和困惑,而他们的身心发育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步的现象,因此,有不少人依然是“30岁的身体,20岁的心”。如果这个程度再深一点,变成“60岁的身体,20岁的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是故事书中的“老小孩”了。

站到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结果势必是值得商榷的。就拿加斯科因来说,他有过人的天赋和足够的才华,但是却游戏人间,给自己所在的足球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值得推崇的。沙哈尔教授也表示,如果加斯科因依然我行我素,那么他最后肯定一事无成。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35岁那年,加斯科因宣布退役,之后他又不甘寂寞,甚至还到中国踢了几场球。但是由于心智不成熟,不善理财,同时和亲朋好友屡屡交恶,结果曾经一掷千金的加斯科因终于花光了自己的钱。至此,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他才冷静下来,安安分分地受聘于英国甲级联赛的一支球队,做球队教练以赚取生活费。现在看来,加斯科因的成长还不算晚,英甲和英超只有一个等级上的差别,只要他带队成绩出色,以教练员的身份重返世界足坛顶级舞台也还是很不错的。

3. 小小骨牌为何能释放如此惊人的能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怀特·海德,曾用一组骨牌(13张)做了一个经典的测试。其中,第一张骨牌最小,大小如同一个人的指甲盖一样,而以后每一张骨牌都是前一张的1.5倍。经过测算,最大的第13张骨牌大小相当于一张扑克牌,而厚度则相当于20张扑克牌的厚度。怀特·海德将这13张骨牌按照适当的间距排列好,用手轻轻地推倒第一张后,最终也会将第13张骨牌推倒。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第13张骨牌被推倒时释放出的能量是第一张骨牌的20亿倍。这是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照指数形式增长的。假如第一张骨牌释放出的能量有0.00微焦,那么第张骨牌倒下时释放出的能量就高达20焦。怀特·海德还设想,如果继续做骨牌,当做到第32张骨牌时,骨牌的高度竟然会超过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高度,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也就是说,如果真有人做出高于美国纽约大厦的骨牌,那么只要轻轻推动第一张骨牌,就会将如此巨大的骨牌推倒,也就相当于一指之力便将美国帝国大厦推倒!而引发大厦瞬间倒塌的力量不过是一张指甲盖大小的骨牌而已!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物理原理是:当骨牌竖立放置时,就会产生较高的重力,而被推倒的瞬间其重心下降,紧接着重力势能转变成强大的动能,倒在第2张骨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2张骨牌上,而第2张骨牌将转移来的动能以及自身倒下时产生的重力势能叠加在一起,传递给第3张骨牌……因此,每一张骨牌在倒下时产生的能量都要比前一张骨牌大,而且速度一个比一个快,即这些骨牌被依次推倒产生的能量是一个比一个大的。

很多时候,“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现实中指的是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可以理解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环境中,起初一个微不足道的能量最终会带来连锁反应,让能量越聚越多,超乎人们的想象。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戈登·奥尔波特曾对多米诺骨牌效应给出这样的解释:如果一棵树被砍伐,整个森林会导致消亡;一个地区出现强权战争后,整个世界都可能处于不安宁的状态中;一个人一日的荒废,可能是其一生荒废的开始。虽然这些预言听起来危言耸听,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准确性。或许人们唯一难以预见的是,从第一张骨牌到最后一张骨牌的传递需要多长时间。有些可预见的事件最终出现要经历一个世纪或者两个世纪的漫长时间,但它的变化已经从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开始了。

戈登·奥尔波特认为,社会机制中的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都可能引发社会的一场灾难。人们一次又一次微小的努力,可能会换来巨大的成功;一次又一次的放弃或偷懒,最终换回的可能是失败的人生;一次小小的坚持,可能会成就终身。因此,对待微小的失误或错误要足够重视,这样才能避免更大的失误。要知道,就算再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值得去关注,因为它引起的连锁反应往往能带来无穷的能量。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案例可以说明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巨大能量。比如200,美国世贸中心的双子楼在转眼之间就轰然倒塌。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由恐怖分子劫持飞机造成的惊世之灾,但美国很多建筑专家指出,双子楼倒塌的原因非常多,该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就难以承受大的冲击,特别是无法应付随之发生的大火。据悉,双子楼层的地板都是被加固且非常沉重的水泥地板,一旦这些地板塌陷,自然就会砸向下一层。这就好比是多米诺骨牌一样,层层相砸,最终在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带动下,整个大楼轰然倒塌。

此外,还有一些人看过世贸大楼倒塌时候的监控录像,他们认为,虽然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大楼,给楼体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但强烈撞击后燃起的大火才是造成大楼倒塌的关键原因。在建筑专家看来,飞机撞击大楼产生的大火熔化了大楼的钢筋骨架,最终让大楼由于失去足够的支撑力而倒塌。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飞机撞上大楼时,消防部门能够及时将大火扑灭,或许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由此可以看出,世贸大楼的倒塌是恐怖分子精心策划的,因为他们懂得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巨大能量。

事实上,戈登·奥尔波特很早就认识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而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们讲述其中蕴藏的能量。他说过:“千万不要忽视细微的力量,因为细微的力量看似不引人注意,却能无休止地滋生在各个角落,而这种力量经过若干环节被放大后会产生出一种令人震惊的能量,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彻底的摧残。”

的确如戈登·奥尔波特所说那样,人们决不能忽视任何可以引发大错误或大灾难的细微之事,因为巨大的力量是通过细微之事的几何级变化而产生的,这也是为何小小的骨牌能产生巨大能量的原因。

4. 是谁让一块普通的石头变得如此疯狂?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埃伦·兰格为了启发他的学生,曾经和他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这一天,埃伦·兰格从实验室里找来一块用化学颜料浸泡过的红色石头交给学生去卖。石头的颜色非常鲜艳,并能发出诱人的光泽。

起初,埃伦·兰格告诉学生先将这块石头拿到集市上去卖,但不要真卖出去,只是尝试性去卖,看能够卖多少钱。

学生按照埃伦·兰格的话将这块红色石头拿到了市场上,随后便有人围拢过来。其中有人被石头的光泽所吸引,开出了5美元的价格要购买石头,学生摇了摇头。学生回来后将别人出5美元买石头的事情告诉了埃伦·兰格。之后,埃伦·兰格便要学生到黄金市场上去卖,看可以卖多少钱。在黄金市场上,起初只有几个人围观,而后来随着看石头的人越来越多,石头的价格也开始涨了起来。从最初的30美元,上涨至0美元,甚至有个商人模样的人开价0美元。0美元或许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很高了,但学生并没有表示成交,而是摇了摇头。商人模样的人又将价格提高至200美元,可学生依旧没有卖。学生高兴地将这个情况告诉埃伦·兰格后,埃伦·兰格又让学生将这块石头拿到收藏品市场去卖。于是,学生又来到了收藏品市场。喜欢收藏品的人们看到这块红色石头后便凑上前观看起来,一些人甚至称赞起石头自身的光泽,于是有人开出了500美元的价格。学生并没有出声,人们继续加价,随着学生不断地摇头,石头的价格也不断上涨——从最初的500美元,一直被加价至2000美元。最终,学生高兴地以2000美元的高价将这块红色石头卖了出去。

学生向埃伦·兰格汇报后,埃伦·兰格这样启发学生:“这就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他们总是认为商品价格越高东西就越好。当然,如果你不追求更高的价格,也就不会卖出好的价格。”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块红色的石头只不过是埃伦·兰格用来做实验的一块普通石头,但它为何能卖出如此高的价格呢?这便是著名的“凡勃伦效应”。通常,在人们内心深处更加倾向于购买价格贵的商品。比如,购买价格高的汽车以表现自身的富有,收藏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以表示自身拥有优雅的情怀,等等。埃伦·兰格对他的学生说过:“金钱的力量始终是一个人表现荣誉的一种方式,当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或者渴望得到荣誉时,人们就会用明显的消费来实现。”埃伦·兰格认为,商品的效用和商品价格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一个纯手工制作的银汤勺价格在10美元左右,其实用性和一只同样材质的机器制汤勺相当,都是用来舀汤。但一些人的心里总是认为机器制作出来的汤勺是不值钱的,于是人们就花高价去购买手工制作出来的同样的汤勺——他们往往认为,手工制作出的汤勺做工精致,可以让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甚至还可以让人感觉到艺术的品位。

其实,现实中的“凡勃伦效应”随处可见:皮质和款式相同的一款鞋子,在普通的店铺里可能卖20美元,可进入大型购物广场后可能就会卖到40美元。虽然价格翻了一番,但还是有人去购买。而类似于1万美元的纪念手表、10万美元的限量版钢琴等,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天价的商品,往往也不愁销路。当然,人们购买如此昂贵的商品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更重要的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然而,在“凡勃伦效应”中,商品往往又分为两种:非炫耀商品和炫耀商品。其中,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商品属于非炫耀商品,人们购买这些商品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这种商品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物质效能;而炫耀商品则是以满足人们虚荣心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商品早就脱离了其自身具备的实际价值,演变成为一种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理、引起他人尊重和羡慕的昂贵物品。或许很多人对这种心理现象很不理解,但在现实中,埃伦·兰格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心理会随着财富的增多而发生改变,即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跨越到追求档次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