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羊皮卷
20060000000063

第63章 不要听别人的话(2)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罗克参加了一个激发心灵潜力的课程,它给了他非常大的震撼。

罗克发现,自己上了那么多的课程,学习了那么多的资讯,却没有任何一个课程比得上他的老师安东尼·罗宾在短短的8小时当中,所分享给他的那么多。

罗克想,假如他以后也能做别人所做的事情,把一些真正对人们有帮助的资讯,不管用何种渠道,书籍、录音带或是录像带,分享给想要获得这些资讯的人,那该有多好。罗克发现,这个工作完全符合他所列出来的理想和完美工作的条件,当他了解到这件事以后,他知道,这就是他毕业所寻找的方向。经过七八年的坚持,他终于在心理学界崭露头角,让非常多的人得到非常具体的帮助。

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位成功者呢?我们必须研究成功的人是如何思考的,他们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是如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他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在他们还没有成功之前,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努力?当他们面临失败和巨大挑战的时候,又是如何坚持到底的?但有一点可以明确,这些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要做的事,做到最好。

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做的事也不尽相同,但我们的做法却只有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由此,做事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种:聪明的和愚蠢的。

聪明的人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多一流的事。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做凡夫俗子的反应。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郊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和澄清。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如果一个人过于努力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他就不能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著名管理学者班尼斯说过:“纯管理人也许能把事情做对,但是真正的领导人重视的是做正确的事情。”可是,现代人的一大问题就是做事太随意,注意力分散,分不清轻重缓急。如果碰巧他能力很强,才能够幸运地将错误的事情也做很好,并扭转不利的局面,其实这是在无谓地耗费自己有限的时间和感情。“最聪明的人是对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无动于衷的人。但他们对较重要的事务却总是做不到无动于衷。那些太专注小事的人通常会变得对大事无能。”班尼斯又对此作了精辟的解释。

成功人士都懂得做正确之事的重要性,他们常常推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位这样的大人物。

“二战”结束后不久,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被委任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副校长安排他听有关部门的汇报,考虑到系主任一级人员太多,只安排会见各学院的院长及相关学科的联合部主任,每天见两三位,每位谈半个钟头。

在听了十几位先生的汇报后,艾森豪威尔把副校长找来,不耐烦地问他总共要听多少人的汇报,副校长回答说共有63位。艾森豪威尔大惊:“天啊,太多了!先生,你知道我从前做盟军总司令,那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军队,而我只需接见三位直接指挥的将军,他们的手下我完全不用过问,更不需接见。想不到,做一个大学的校长,竟要接见63位主要的领导。他们谈的,我大部分不懂,但又不能不细心地听他们说下去,这实在是糟蹋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对学校也没有好处。你订的那张日程表,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呢?”

艾森豪威尔后来又当选美国总统。一次,他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定了“赞成”与“否定”两个批示,只待他挑一个签名即可。谁知他一时不能决定,便在两个批示后各签了个名,说道:“请狄克(即副总统尼克松)帮我批一个吧。”然后,若无其事地去打球了。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正确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

抓住正确的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自然会照顾好。一流的人物大都具备无视“小”的能力,在你往前奔跑时,你不可以对路边的蚂蚁、水边的青蛙太在意。如果要先搬掉所有的障碍才行动,那就什么也做不成。许多人整天忙着处理琐碎的事情,总是抱怨抽不出时间做正经事。其实他们的潜意识在逃避做正经事。因为做大事是需要想象力、判断力、勇气和自信的。

能力是成功的基点

人人渴望潇洒地走向成功,但走向成功靠什么呢?已经成功的人或许会告诉你:靠自己,靠自己的勇敢、自信、奋斗,还有机遇。这些毋庸置疑是成功者所应具备的素质。但它们要建立在一个基点上方能成为推动成功的力量。这个基点就是能力。它是成功的最基本保证。能力的核心是智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能力。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即注意力、感受力和观察力;编码和储存能力,即思维力和记忆力;检索输出能力,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能力是做好各种各样事情的最基本条件,有了能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能力高的人,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人再聪明,如果没有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和与困难作斗争的毅力,他也会一事无成,更谈不上有所作为。要想学习优秀,事业有成,除了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并非指与智力无关的因素,而是指能力与智力以外的影响智力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讲,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等。这些方面的因素制约着一个人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

例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古人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确立了远大的志向,奋斗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能力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开发自己的能力

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会站得高,看得远,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能够在学习道路上执着地探索和追求,为达到目标而长期不懈地努力。可见,理想和动机是能力发挥的动力和向导。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动机,就不会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就会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兴趣可以培养一个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兴趣可以使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对学习充满热情。热情是一种有力、稳定而深厚的情绪状态。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仅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坚强的意志,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顽强的毅力不仅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还可以使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按照自己预定的目标前进,登上成功的阶梯。气质和性格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气质特征制约着智力活动的效率。良好的性格特征可以补偿能力上的某些缺陷或不足。例如,勤奋、踏实的性格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勤能补拙”、“勤奋出天才”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良的非智力因素不仅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补偿智力的某些弱点,还能维持和调节人们的活动,引导和激励人们向目标前进。

在努力学习、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身各种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提出了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四条主要措施,即发展兴趣、培养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任何有成就的人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发展兴趣就要富有探索精神,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目标越远大,兴趣就会越强烈。智力与能力的培养过程离不开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技能习惯的形成。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培养非智力因素还要做到:树立远大理想,具有追求成功的欲望和成就意识,从而激发较强的成就动机;制定合理、具体的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充满热情;增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培养战胜挫折的自我调控能力;善于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稳定的情绪、情感。

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一名成功者至少必须具备8种能力。他的观点得到了世界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位学者强调的8种能力包括:

(1)洞察能力

洞察力也即一个人多方面观察事物,从多种问题中把握其核心的能力。缺乏洞察力的人会只见树木或只见森林,而不能两者俱见。缺乏洞察力的决策者,会浪费宝贵的资金和人力,因为他无法抓住问题的根本,因此无法制订有效的方案。而一个具有创造性洞察力的人,在生意场上往往是成功的。

(2)远见能力

具有远见的人能从已知推断未知,综合运用事实、数字、梦想、机会甚至风险等因素进行创业活动,他不会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吸引,不会为目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在心中始终怀有远大的目标。

(3)概念性能力

概念性能力即抽象力,也即一般分析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善于形成概念,即将复杂的关系概念化。在构思和解决问题时有创意,能分析事物和捕捉其趋势,预测其变化,具有确认机会及潜在问题的能力。

概念性能力是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制定政策、解决问题和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

(4)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种特定活动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程序、过程和技术等知识,以及运用有关的工具、设备的能力。

干大事业者必须具备技术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技术能力,才能在立业的过程中训练和指导部属,才能处乱不惊,从容应对困难。这种能力最实在,也最容易获得。在正规教育中,一些专业如会计、营销、法律、财务、计算机、外语等均有这方面的训练,此外还可通过社会上众多的培训班及经验获得。

(5)集中的能力

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或情况,都会有助于或影响到一个人所进行的工作。集中力可以使你把可用的资源集中用于最有效的部分,避免不分主次、盲目从事。

(6)忍耐能力

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有超越别人的想法和行动,并有决心献身于自己事业的未来。只有对自己的长期目标深信不疑并极有耐心地长期努力,目标才能实现。

(7)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可以说是人际关系能力的简称,人际关系能力是一个人自立于世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要想在现代社会立足,就必须与上司、同事、部属及外界人士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更不能少了这种能力。

(8)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种很难得的技能,它能使你事先预测应该注意的目标,而不是企业正面临的问题。它能使你从容应对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不曾预见或意想不到的情况,顺利地适应各种变化。

由于现代人置身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各种不同的组织,许多影响社会环境的因素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你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目的、有侧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上述能力呢?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自省。要修炼自我,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这是自身修养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美德。乐于自省的人是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一个人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其进步必然快。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反省自己,任何事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

(2)自控。自控是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以最适当的方式进行。长于自控有气质、性格上的因素,但也是后天实践、修养的结果。见多识广、看通看透、理性明智,加上心底无私天地宽,自然能处乱不惊,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善待常人难待之人。

对自控和自省素质的培养,应多从实践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锤炼,逐步建立起优良的个人风范。

(3)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读书是生活中最值得也最划算的投资,支出少,收获大。读书可以明理,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启迪思维,也可以指导工作。有些书似乎与你的工作没有多大联系,但其中蕴涵的智慧和思想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素质。从长期看,多读书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熟悉、掌握经营事业的特点和规律,必须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反复锤炼。实践出人才,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检验,有能力的人才能被信任和赏识。多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书本上总结知识和经验,并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变成自己的智慧,为我所用,读书和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此。多思考与多实践、多读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