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快教孩子学理财
20060400000016

第16章 家有天“财”宝贝(3)

用削笔器收费这件事孩子做得也对,“同学用她的削笔器,前两次免费,第三次开始收5毛,然后第六次再收5毛。”用过削笔器的同学为什么以后不自己带呢?孩子也给了这些人补过的机会,如果一直免费借给同学使用,那他们是不是以后都可以不用带了,只用别人的削笔器就好了。

至于“记账本”,小女孩做得更没错,既然其他小朋友不改过,接受了她的服务,就应该给钱。

我也把这件事讲给女儿,问她有什么看法。女儿的回答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对。”我问她为什么一半支持,一半反对呢?女儿的回答是:“保管小人书是不对的,因为学校不让带小人书呀!而出租削笔器做得很好,都免费两次了,第三次收费还不应该吗?”这个回答也出乎我的意料,女儿并没有完全把这两件事看成一件事去讨论,而是一分为二。

总而言之,这个小女孩是个财商很高的孩子,在同学中发现需求,而通过自己的服务去满足这种需求,获得报酬。如果说小女孩做错了,那么巴菲特、洛克菲勒小时候也都做错了。

4.一位犹太后裔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

这是一位单亲妈妈讲述自己与三个孩子的故事,他们在中国生活多年,后来到了以色列,又受到以色列家庭教育的影响,全家人思维都发生了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最主要的是几个孩子的内在思想变化。后来他们又重新回到中国,也把接受犹太教育后处理问题的方式带到了中国。这种中西家庭教育的融合对撞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从中国回到以色列最初的日子

我成为第一批从中国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在回以色列之前我就和丈夫离了婚。1992年,我先回到以色列摆摊做春卷生意,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 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煮面条。

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教育应用到孩子身上,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孩子和我一起去赚钱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前。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以色列钱币)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象的那种委屈,他们说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

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法则。于是,我决定改变以前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首先,我们家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家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再无偿使用,包括我这个母亲提供的餐食和服务。在家吃一顿饭,需要支付给我100雅戈洛(以色列钱币单位)的成本费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50雅戈洛……在收取费用的同时,我给予他们赚钱的机会,我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我得知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他告诉我,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讲座的噱头就在于可以免费品尝美味的中国春卷,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交学校的场地费用后,还有900雅戈洛的利润。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内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真的没有料到,短短数日,以前只会黏着我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小商人。

他们的学业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影响,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很对他们胃口,老师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遭到异教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着什么逃走?”对于这个问题,回答“钱”或“宝石”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钱还是宝石,一旦被夺走就会完全失去。正确的答案是“知识”。与财物不同,只要人活着,知识就不可能被别人夺走。他们很赞赏老师说的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将来想成为富翁,就学好眼前的东西,它们将来都会大有用处的。”

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我半信半疑地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我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然后,老大跟我说,因为他给我提供了信息,我应该付给他10%的酬金。我犹豫很久,终于决定把600谢克尔给他,他拿到钱后,给我和弟弟妹妹都买了很漂亮的礼物,剩下的钱他说他会拿去变成更多的钱。老大用这笔酬金邮购了一批在国内很便宜的文具,然后去学校进行售卖,利润再投入继续进货。一年以后,他户头上的金额就已经超过了2000谢克尔。

尽管老大很会赚钱,但实际上,老二比他更能领会犹太法则的精髓——犹太人共同的一点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当老大在利用国内的资源赚钱的时候,老二也在如此做着,不过,他赚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领域的利润,老二以他14岁的年龄和文笔,竟然在报纸上开设了自己的专栏,专门介绍上海的风土人情,每周交稿两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老三是女孩子,因为比较矜持,也没有展露出赚钱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犹太人对生活的乐观和优雅。她学会了煮茶和做点心,每天晚上,她会精心煮一壶红茶,配上她自创的口味不同的点心,一家人围坐下来边吃边聊天,老三的点心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两个哥哥都很喜欢。不过,这些点心可不是免费的,两个哥哥支付的点心费用,刨开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给我的费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润。

合伙开中国餐厅

当我们家的资金越来越丰富的时候,我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一家中国餐厅。我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我们家的餐厅越来越有名的时候,我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当我获得拉宾(以色列政治家、军事家)的接见后,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时的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希伯来文,再加上我的母语中文,我最后被以色列国家钻石公司邀请担任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我回国任职的时候,孩子们也跟随我一起回到了中国,有了中国孩子作为对比对象之后,我才发觉我的孩子成长得比我想象中的还要优秀,在回国之前,每个孩子都去购买了很多以色列产的物品。回国之后,老师来找我了,她说我的孩子在校园推销来自以色列的商品,从饰品到民族服装甚至到子弹壳无所不有,她建议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诉她,我无权干涉孩子的行为,这是他们赚取学费的方式。因为,我已经不再负责他们的所有学习费用。老师的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这样月薪 5000美元的母亲竟然会不给孩子学费。我请她品尝女儿做的售价2元钱一个的小点心,微笑着告诉她:“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几年以来,学会犹太法则的产物,我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在随后的高考中,老大进入了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他说他要成为专业的旅游人才,然后去以色列开办自己的旅游公司,垄断经营中国游;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资和奉献的前提下赚取利润;老三说,她会去学中国厨艺,当一个顶级的糕点师,然后去开办全以色列最好的糕点店。

回国以后,我发觉很多中国父母都活在一种左右摇摆的矛盾心态下,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大富翁,却又似乎害怕孩子过早地沉迷于金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将来能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又害怕孩子现在会早恋一样。这是一种典型的叶公好龙。犹太人用敲击金币的声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赚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至于教育、学习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中国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无比,但却从来不肯挑明这个话题。这句话很难说吗?其实只是简单的一句:“孩子,我想当一个富豪的妈妈或爸爸……”

这个故事发生在至少15年以前,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学校的老师如果发现孩子在班级或者学校主动兜售东西也会不允许的。我女儿的班级有个学生在班级兜售小贴画,就被同学告密给老师,老师发现后批评了这个学生,更不允许这个学生以后再这样做。女儿在班级做的那次笔袋生意,就我个人意见来说,是支持女儿这样做的。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脱离其国家文化背景,这是我们实际生活的矛盾和困惑,只能用时间去慢慢化解了。对于女儿在班级发生的一切活动,我不反对,也不鼓励她大胆地做。看到老师不让同学卖小贴画,我就是鼓励她这样做,她也不会做的。至于女儿在班级玩“换客”游戏,我更觉得没什么,只要同学觉得好玩,老师没有发现有金钱交易,我也不会去管。所以我们不要指望学校能够给予孩子多少财商教育,只有靠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可以用中西文化不同、国情不同等观点去解释这种区别和立场,但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我们个人兜里的财富没有犹太人多。

在犹太民族血统里,你可以列出一长串让世界惊讶的名字:英国首富阿曼·阿布诺维奇、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金融大鳄”索罗斯、40岁以下世界第一富豪迈克尔·戴尔、派拉蒙公司创始人阿道夫·祖柯、华纳公司创始人华纳四兄弟、世界上最好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历史上最具智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精神学科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在全世界掀起浩大革命的马克思等等。

犹太民族也成了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之一,并获得“世界第一商人”的美誉。当今美国人流行一句话:“美国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中”。正因为犹太人的非凡财商智慧,犹太人在创造财富方面表现出出神入化的睿智。如果您希望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如果您希望拥有伟大的企业,如果您希望成就财富的梦想,就一定要学习犹太人的财商智慧。

我们给予孩子财商教育的同时,也和孩子互动交流沟通,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对比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财商教育,难道不是我们的遗憾吗?所以,提高个人财商,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过上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