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帝国抗日史
20061000000023

第23章 马失碧蹄(2)

临海君李珒是李昖的长子,说不准以后就是李昖的接班人。对这样举足轻重的朝鲜王子,日本人自然不敢怠慢,实行怀柔政策,款待甚厚。而李珒不类他的弟弟光海君李珲,确实很不争气。

锅岛直茂在咸兴,对两位王子更是怜爱有加。这个冷酷无情的屠夫竟也大起雅兴,命一个叫是琢的日本和尚,作了一首诗,赠给两位王子:

可怜天上凤凰儿,飞入鸡群失德仪。

咸镜蒙尘何所似?蚀非日耻是此时。

两位王子吟诵罢了,不禁想起以前宫廷生活的豪华奢侈。如今沦为阶下之囚,虽不曾受到责骂虐待,却忍受着比残酷刑罚更加痛苦的囚徒日子。想到这里,眼泪直流,他们也回了一首诗:

包羞忍辱是男儿,不恨关山铩羽仪。

王帛朝回西塞曲,渭桥香火共归时。

日本人的假意体恤优待,使得两位王子察觉不到日本人的狰狞面目和豺狼之心,反而觉得他们如此善待自己,必是长了一副菩萨心肠。为此两位王子特意写了一封信,表达对加藤清正、锅岛直茂的感恩之情:

吾等近日幸蒙太上官款待,保存躬命。神佛之慈悲,今于太上官见矣。感激,感激。……吾等幸脱万死之中,得有再生之望,非太上官之仁德,岂至于今日哉?犹须到京城,详议于关白殿少,胥都都上官,俾吾等留守故京,则事事尊事日本如太上官德,别有所报,要以天地鬼神为质。愿更悉悉。

朝鲜柳成龙也书信一封告于锅岛直茂,向他讨要两位王子。锅岛直茂置之不理。

平壤兵败之后,朝鲜北部的日军缩归王京。朝鲜两位王子也随着加藤清正部回到王京,被软禁在列馆。日军统帅宇喜多秀家和三个军监曾前去探望。

临海君本来就丧失民心,被捕之后,更令所有朝鲜人失望。在王京的朝鲜人以传奏馆(类似明朝的光禄寺)为据点,准备发动骚乱,杀掉两位王子。加藤清正、锅岛直茂、相良长安率兵火攻传奏馆,总算两位王子没有受到丝毫伤害。

五月初一,朝鲜两位王子随着日本人南撤到釜山。初八,明朝使者沈惟敬、徐一贯、谢用梓从釜山出行,渡海到日本,面见丰臣秀吉,商议两国和谈与归还两位王子的事宜。海上颠簸七天之后,沈惟敬等人到达名护屋。

五月二十三日,丰臣秀吉赐宴沈惟敬等人。明朝使者正式与日本赫赫有名的一代枭雄——丰臣秀吉会谈。

丰臣秀吉对大国使者不敢轻慢,赠赏沈惟敬一千枚银币、一把镀金长刀。接风洗尘的酒宴也是最高规格的,桌上什物都是黄金打造,并陈列日本古代的器皿、名画等,让徐一贯等人大开眼界。徐一贯干脆忘记了肩上的使命,反而研究起日本的绘画艺术。

但是丰臣秀吉很清楚该做什么,他命令景辙玄苏在西堂与徐一贯、谢用梓以笔代口,书写对话。

景辙玄苏擅长外交辞令,贵国称我军发兵全罗、庆尚二道,这是朝鲜的虚诞谎言。一旦明、日和亲缔结,我国定会撤兵。只是听说鞑靼时常入侵贵国,实为贵国大患。和成之后,本邦愿意为贵国先锋,席卷鞑靼虏。本邦粉身碎骨,以报大明的深情厚谊,这也是太阁的愿望。

徐一贯也是应答得体,朝鲜的虚诞之词,朝廷并非没有怀疑。这才让在下来贵邦辨察真相。今天,只听见你们洒脱高谈,心胸坦荡。回去后必当呈报皇上,疏下兵部,命再差正使前来和谈。

景辙玄苏显然很满意,今天只是初步互通情意,彼此了解一下。和亲的事,就拜托两位了。

对写几句,暂时沉寂下来。

徐一贯等就啜饮茗茶,打发无聊。

徐一贯等率先打开话题:关白诚意,可谓通天彻地。回去奏告,皇上定会龙颜大喜。如果鞑靼再有侵犯,就请贵国相援。有幸值此环宇澄清,天下安宁,又得以与贵国通和,真是稀世美事,可嘉可尚!

不过景辙玄苏对徐一贯二人的代表有些担心,太阁以三成、吉继、长盛、行长为腹心,贵国也会同样把二位当做腹心吗?明、日两国应当同等对视,还望二位切勿视太阁而不见。

话说到后面,越来越投机。景辙玄苏又转述丰臣秀吉的话,三年前,我邦托付李昖向贵国传达我邦意向,但久久得不到回信,所以不得以起兵问话。朝鲜一再遮拦道路,这才大动干戈。日本起兵,实因朝鲜欺瞒。大明就大不同,既然派二位前来议和,如果一再容许朝鲜胡言乱语,太阁必会亲身到辽东,去问问贵朝的意思。请二位回去如实禀告,如能成就和亲幸事,那真是太好了。

谈到最后,好像两国和亲就在眼前,双方不禁浮想联翩。徐一贯说,去年八月,贵国先锋也曾把这个意思告知沈游击,游击回奏朝廷,朝中文武百官都相信。唯独朝鲜不以实情相告,所以误了大事。现在皇上差使在下,探闻贵国口气。我们所听到的与沈惟敬如出一口,足见贵国的真情实意。如此两国和亲,我等也沾上光了。

景辙玄苏更是进一步展现了美好的和亲未来:太阁向天皇奏报和亲之事,今天也把此事委托二位,回去之后定要奏报贵国朝廷。和亲弥成,我邦也大为显荣。太阁无需一兵一卒,就可以身穿便服轻帽,赏玩游遍北京城各处名胜,这一切全靠二位的关照了。

当然,日本人也很自信地让徐一贯、谢用梓先行游览一下名护屋的风光景色,两位使臣果然大加赞赏:“仿佛潇湘。”并赋诗几首,以表喜悦之意。其中一首为:

重叠青山湖水长,无边绿树显新装。

远来日本传明诏,遥出大唐报圣光。

水碧沙平迎日影,雨微烟暗送斜阳。

四头千态皆湘景,不觉斯身在异乡。

另有“洞庭何及此清景,空使诗人吟策穷”“晴光涌景灵踪聚,山势抱江烟浪轻”“扶桑闻说有仙岛,斯处定知蓬又瀛”等赞美名护屋的诗句。

丰臣秀吉看到明使把名护屋赞美得如同玉宇瑶池一般,大为喜悦,于是传令日本人在东松浦半岛的海面上,驰行百余艘船只,旌旗飞扬,灿若锦绣。海上波浪起伏,百舸争流,如飞梭般穿行,令人目不暇接。丰臣秀吉亲自乘船,与徐一贯、谢用梓等宴乐终日,此后又在山里花园、赏亭里赐茶陪饮。徐一贯、谢用梓遇到这样的款待,如同置身天堂,雅兴大发,无比舒畅,进退有度,言语得体。日本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说,毕竟是来自天朝雍容大国的使臣,远远胜过朝鲜小邦人物。

当然,徐一贯、谢用梓此行也颇有收获。六月初二,丰臣秀吉令下令宇喜多秀家及三监军送回朝鲜两位王子和陪臣黄廷彧、黄赫等人。

七月二十二日,临海君离开釜山倭营之际,恋恋不舍。他念念不忘日本人的优待,写了几封信,对日本人感恩戴德。第一封给加藤清正家臣片冈右马允,向加藤清正致谢:

……素闻关白殿下,雄杰无比,四邻皆畏之。且善于分别待邻国王子、诸官,稍存旧意,愍其渡海,使复于京。此恩厚与此海俱深。一行之人,其敢或忘……修好之日,通书寄情事。

第二封感谢看护他们的九鬼广隆:

……我还京之后,九鬼四郎兵卫之恩多报,平生亦永世不忘。

最后一封答谢日本将领锅岛直茂,引文不附。

① 日军损失人数还有六千人,甚至八千人等不同说法。

① 据宋应星《正月二十五日报石司马书》所载。

① “暹罗”等地名:暹罗,今泰国。都蛮,四川宜宾、珙县一带的少数民族。小西天竺,今新疆一带。六番,四川雅州、黎州一带。得楞国、缅国都位于缅甸境内。苗子,西南地区苗族。西番三塞,陕甘一带的羌族。播州,贵州遵义土司。镗钯,大概是西南山耕的少数民族。

① 第一章第4节提到丰臣秀吉的总预备队为六万人,战争期间,部分人员被派往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