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帝国抗日史
20061000000005

第5章 祸起关白(3)

九月,丰臣秀吉又书信一封,胁迫南方的琉球臣服:“致琉球国王尚宁:大日本分崩离析,已经百有余年。赖以上天庇护,关白秀吉一举平定天下,海外各国,无论远近,都来臣服。近来奉天命征讨明国,出师时日逼近,却不见琉球前来进贡。本准备派一小队人马前去问罪,不料原田孙七郎劝阻说:‘我经常来往琉球,让我再走一遭,定会叫琉球速速来贡。’于是我暂缓出兵。明年春天大兵出征明国之日,希望琉球国的贡使能出现在肥前营。如果误了期限,我定会派兵让琉球沉没海底,到时国王就后悔莫及了。”

当时的琉球国跟朝鲜一样,都是诚心向化的大明藩属。国王尚宁(1589—1602在位)接到丰臣秀吉的书信置之不理。丰臣秀吉担心琉球国向明朝泄密,便不允许琉球使者赴往北京,朝贡于明朝。

十二月,丰臣秀吉把关白的位置让给养子丰臣秀次,留守京都。自己退称太阁,从烦琐的国内政务中抽身出来,镇守名护屋,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征伐事务中去。

一切战争准备,都在丰臣秀吉的预期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日本群岛像一个超级庞大的机器在不停地运转着。大名们按照领地面积的多少,源源不断地将兵员输往名护屋。水师统将大隅守九鬼嘉隆日夜不停地在伊势浦督造数以百计的战船;甲斐守黑田长政手持长鞭,不断地鞭打着那些开凿道路、架设桥梁的民工;而对马岛主宗义智则忙于派遣四十个精通朝鲜语的人,先行潜入朝鲜半岛,搜集各类情报,绘制了详尽的朝鲜地图。

一时间,整个日本国变成一座庞大的兵营,迎风飘扬的战旗到处可见,嘹亮的军号声随时可闻,军器、火药、粮食、草料等在各条运输线上川流不息。

第一次侵朝战争,丰臣秀吉动员的总兵力达七十九万之众,包括作战部队三十万七千九百八十五人,后勤运粮人员四十八万人。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其中,投入侵略朝鲜的有陆军十五万八千七百人,分为九个军。统率这支大军的是战功赫赫的将领——宇喜多秀家(他也是丰臣秀吉的养子和养女婿)。大军名义上有统帅,实际上各路指挥官各自为战,互不隶属。本来在日本国内,大家都是平起平坐、拥兵一方的大名。

总的来说,这是一支战斗经验丰富,在日本国内战斗力算是数一数二的队伍。包括:

第一军,小西行长率领,一万八千七百人。

第二军,加藤清正率领,二万二千八百人。

第三军,黑田长政率领,一万一千人。

第四军,岛津义弘率领,一万四千人。

第五军,福岛正则率领,二万五千人。

第六军,小早川隆景率领,一万五千七百人。

第七军,毛利辉元率领,三万人。

第八军,宇喜多秀家率领,一万人。

第九军,羽柴秀秋率领,一万一千五百人。

水军,由九鬼嘉隆、藤堂高虎、胁坂安治、加藤嘉明率领,共九千二百人。

为了保证军队纪律,丰臣秀吉还在侵朝大军中安插了三个心腹,称为军奉行:增田长盛、石田三成、大谷吉隆。

留守日本的部队有德川家康、丰臣秀俊、前田利家等人率领的七万三千人,视情况随时增援朝鲜,或者投放到明朝境内作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丰臣秀吉考虑得非常周到,万一远征军不幸打了败仗,明朝皇帝像三百年前的忽必烈那样派大军直捣日本,那该怎么办?总不能老是靠神风来抵挡吧。于是丰臣秀吉把一支六万人的总预备队留给自己,在名护屋集结着。

战争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预演了一遍,丰臣秀吉无疑对自己的规划很满意。如果不出意外,两年后的今天,自己应该已经在北京城中走来走去了。

5.辩诬

毋庸置疑,丰臣秀吉策划侵朝战争的每个步骤都是近乎完美的。这个“想法子让杜鹃叫”的谋略大师,曾经在过去的征战历程中,创造过像“鸟取断粮”“高松水淹”等不少著名战例。这次远征大明,丰臣秀吉首先构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威胁利诱迫使李昖就范,然后用朝鲜人做向导,攻入明朝。但是,假道或向导被李昖严词拒绝之后,丰臣秀吉决定采用奇袭作战的手段,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朝鲜全境。按照德川家康的说法,就是“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

为此,丰臣秀吉严密封锁消息,想让明朝皇帝翻然醒悟时,日本人就已经兵临北京城下了。

但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一些寓居海外的华人还是洞悉了丰臣秀吉的阴谋。这些华人虽身在异国他乡,心却时刻紧系着祖国。他们千方百计搜集日本的情报,冒着生命危险,送到明朝的各级官员手中。

一位叫陈申暨的福建厦门船商,长期往来于福建与琉球国之间,跟琉球长史郑迥甚熟,当他得知消息后连忙赶回家乡,告知福建巡抚赵参鲁。

江西吉安人许仪后在日本萨摩地区行医,后来成了萨摩大名岛津义久府内的侍医。在一次谈话中,岛津义久无意中泄露了丰臣秀吉的征伐大计。许仪后详细记下丰臣秀吉的计划,让同乡朱均旺①不顾生死,终于在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二十八日渡海回国告知赵参鲁。

①朱均旺:江西临川人,有的日本书籍误作米均旺。

随后,赵参鲁将一封署名为“陈情人许仪后、郭国安、报国人朱均旺”的《仪后陈机密事情》,快马加鞭,奏给明神宗:“朝鲜向日本进贡驴子,勾结日本人,用朝鲜人为先锋,侵犯大明。”

八月,琉球国王尚宁冲破丰臣秀吉的封锁,也派遣使者到北京。使者告诉明神宗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将自朝鲜入侵大明。”

同时,从辽东传来谣言:“日本关白勾结朝鲜,在他们带路下入侵大明。”北京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这期间,朝廷被立储问题搞得焦头烂额。明神宗与大臣们上演针尖对麦芒大对决,君臣僵持不下。最后,两位内阁大学士首辅申时行、次辅许国被罢免。明神宗也趁此机会大换血,招赵志皋、张位入阁,并让户部尚书石星接替死在任上的兵部尚书王一鹗。

明神宗虽然无法从立储问题的纠缠中脱身,但是他对日本侵略动向的消息,表现出极大的关切,下令东南沿海、山东、天津边镇整饬防守,并责令石星着手调查“朝鲜勾结日本”一事。

朝鲜一时成了众矢之的。大明朝廷上充斥着各种声音,怀疑、指责,甚至痛骂。

只有刚被罢免的阁老许国为朝鲜辩护:“我曾经出使朝鲜,很了解朝鲜人。朝鲜,乃礼仪之邦,断断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

朝鲜国王李昖也及时派出金应南、韩应寅等前往北京,为自己陈情辩诬。十月间,金应南等一进入辽东境内,便如过街老鼠,备受明朝人的非议与白眼。所经一路,人人指点耳语,当他们走到山海关时,关下竟有人破口大骂:“你们朝鲜勾结倭寇,现在来这里干什么?”

这个误会可大了,金应南等憋了满肚子的苦水。

朝鲜与中国唇齿相依,虽说是属藩,其实是大明帝国的门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听到朝鲜使者来了,已经几年没上朝的明神宗竟然破格御临皇极殿,嘘寒问暖,让金应南等惊喜万分。

听到金应南所言与琉球使者基本一致,明神宗放下心来。

未雨绸缪,十一月初十,明神宗严令山东登莱等地加强海警。

但是,明神宗对“丰臣秀吉”这四个字的认知程度,也不比李昖深入多少。

当时甚至还盛传,丰臣秀吉只不过是苏浙一带的流寇,后来漂洋过海,跑到日本扯起大旗,占山为王。

明神宗万万想不到,他脚下金碧辉煌的北京城,会成为丰臣秀吉魂牵梦萦的地方。时间一刻一刻过去了,丰臣秀吉也仿佛听得见自己脉搏的跳动声。他又一次豪情壮志地对秀次说:“儿子,只要拿下朝鲜,踏进北京,你就是中国的关白!而我,就是亚洲帝国的太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