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去丽江疗伤
20061800000020

第20章 红尘净土(1)

昆明机场的惊鸿一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那一眼,他从巨幅广告牌上看到了玉龙雪山,看到了自己苦苦寻找多年的绮丽梦境。

2006年11月2日,台湾人阿魁站在昆明巫家坝机场的大厅里,呆住了。飞往深圳的航班快要起飞了,走向安检口时,他还依依不舍地回头凝望着。正是这种邂逅与不舍,让他数日后到了丽江,并从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1

1972年10月,祖籍广东的阿魁出生于台湾省桃源县的一个小乡村。他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幺,但阿魁却非娇生惯养坐吃等喝的人,从小他就开始思考如何独立生活,靠自己的头脑和气力赚钱。

初中毕业后,他去了台北上高中。在这里,阿魁真正独立了,他开始半工半读,并且从家里借钱做起了小生意。

听朋友说,卖BBCALL(传呼机)容易赚钱,于是他就在朋友介绍下,贩卖起BBCALL,进了一批货,很快就卖掉几十台。当时他的主顾,大多都是同学或者朋友,不料因为这些BBCALL有质量问题,大家买走后很快就发现不好用,却又找不到对口的维修点,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

刚尝到销售成功的甜头,就陷入了郁闷中,他不停地给这些朋友赔礼道歉,深深的愧疚让他学会了反思。

阿魁说,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做生意,不要拿自己的朋友做试验,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也不要盲目介入。这时,他才十七八岁,就已经早熟地悟透了:“要做就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在经历过一些成败的历练后,阿魁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生意:开赌档。

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他觉得干其他事情赚钱都太慢了。叛逆好胜的他,在台湾桃园做了赌场老板,经常张罗人过去玩牌,自己则从中坐收渔利。

因为利益纷争,甚至仅仅是意气用事,也难免跟地方上有势力的人发生冲突。在他20多岁时,做了一件令当地大佬们刮目相看的“壮举”——为了帮朋友复仇,他身先士卒,挥刀冲进桃园一个角头老大(地方势力头目)家中,砍下了他的4根手指。

然而,混战开始前,那位老大因为犯了事,正在家中接受警察的询问笔录。阿魁挥舞砍刀冲进去刚砍了一刀,警察就拔出了枪。

“砰——”

警察鸣枪示警了,但没有冲他射击。

热血沸腾的阿魁定睛一看,原来面前站着的是警察,扔下长刀夺门而逃。已经受伤的角头老大捡起刀,朝他后肩劈了下来。

访谈中,阿魁脱掉上衣让我看,右肩靠近背部的地方,赫然一道十几厘米长的疤痕。这次冲杀行动,尽管因为遇到警察办案而“糗大了”,但却为阿魁赚来不小的声誉,在桃园社团领域,他的名号与地位迅速蹿升。

开了8年的赌档,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警察的追查,仇家的暗算,都让他无法安然入眠。那时为了讨债,他甚至割下一只狗头,通过快递公司寄给了欠债人。对方见到这种警示,赶紧还了钱。

在台湾社会,“江湖”状态的人群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兄弟阶层,二是流氓群体,三是地痞势力。兄弟阶层又分拥有地盘的角头兄弟与拥有组织力量的帮派兄弟两种。阿魁当过“兄弟”,也在他自己的圈子里当过老大。但是,与其他势力相比,他依然不够“狠”,不够“尖锐”,所以最后也干得很累。

钱财如浮云,来得快,去得也快。

后来,在一个资深的角头老大设计下,阿魁掉进了圈套,他的赌档,以及别人欠他的2000万元新台币,都化为了乌有。

打打杀杀,违法乱纪的事情,至此已让他感到无聊透顶。他不想再像二十来岁时那样冲锋陷阵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反思,觉得自己不应该过着原来那样的生活。他想找一个山清水秀,安宁恬淡的地方,过一种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于是,他决定离开台湾,到更为辽阔的祖国大陆去寻梦。

2

2004年4月,阿魁从台湾到了厦门,在那里住了半年多,却并未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受李斯名言“良禽择木而栖”的影响,他来大陆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心灵的归宿与港湾,为了这个目标,他决定离开厦门,继续寻梦。

2004年10月,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阿魁认识了被他称为“四哥”的一位台商,于是去了四哥办厂的广东东莞。在东莞,阿魁跟着四哥,体验起岭南的生活。

尽管东莞是一个全国闻名的销魂之地,但这些灯红酒绿的生活仍然让他觉得孤独,梦中的世外桃源,依然在渺茫的远方,等着他去探寻。

机缘巧合之下,阿魁平生第一次到了云南。也正是在这个彩云之南,他发现了他的天堂。

2006年11月,四哥到他新婚妻子的娘家云南普洱办酒席,阿魁作为伴郎一起到了云南。11月2日,婚礼喜宴结束了,阿魁经昆明巫家坝机场返回广东时,在候机大厅看到了一幅丽江的旅游海报,上面是仙境般的玉龙雪山,还有梦幻一般的蓝月谷。丽江的景色美不胜收,滇西北的特有风情,也在那幅海报上表现得格外瑰丽。

阿魁呆呆地盯着广告上的雪山,几乎忘记了登机。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找到了一直寻找的理想之地。在此之前,他没有听说过丽江。后来他跟很多台湾朋友提到丽江时,对方都误以为是广西桂林的漓江。真正到达丽江之前,他也和其他朋友一样不了解丽江,以为丽江就是一条河,两岸都是山寨,河里有水鸟捉鱼……

回到东莞后,阿魁已经下定了决心:去丽江。

因为离过婚,当时已经10岁的儿子被他带到了东莞,安置好母亲和儿子后,就急不可待地奔向了丽江。阿魁说,30多年来,他只有两次“一见钟情”的感觉,一是遇到现在的女友,二是遇到丽江。

在他心目中,丽江就是寻觅已久的圣地,苦追多年的恋人。

采访时,来丽江旅游的四哥也坐在旁边,他说,一个男人,出来混这么久了,无非是找一个心爱的人,一个喜欢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才能找到归宿感和成就感。阿魁听后连连点头,他说,来大陆的台湾人有两类,一是在台湾混不下去的,二是在台湾有不愉快经历的。

他还总结道,很多台湾人来大陆都有一个通病:他们把大陆当成前哨站,尝试一下,发展好了就留下,搞不成了就退回去,这样就让他们经不起风险,如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东莞有很多台商都跑掉了。

而他自己,来到大陆就是为了寻找一方净土,一个心灵的归宿,来之前已经酝酿两年多了,现在既然找到了,就会坚定地留下来。

2006年12月12日,是他第一次到丽江的日子。

初到丽江,他在古城的客栈里住了16天,深切感受到在丽江生活的人都是那么自然,不加伪装。那段日子里,每天心中都有一个激动的声音在呼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他已经有了坚定的想法,要在丽江长住下去。

短住16天后,阿魁又回到东莞,他要妥善安置好那边的家人和事务。小别一个月,他再次飞到丽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这时还有一个星期就到春节了。阿魁在古城南门附近的一个户外俱乐部做了义工,这份工作不需要老板包吃包住,他的目的就是深入生活,体验丽江,同时了解来丽江的游客心态。半个月后,阿魁就通过调研发现了一些机会,他想尝试着做个导游,于是在网络上发帖子招徕游客。

从机场接了第一拨客人后,阿魁将他们带到客栈,并安排旅游行程,他用自己的服务赚到了钱。

3

做了三四个月导游后,有一位台湾来的朋友提议,与阿魁合作搞个客栈,对方出资,阿魁出人。就这样,一个名叫“无忧国”的客栈在2007年夏天诞生了,阿魁开始打理客栈。尽管这个客栈只做了半年就转租给了别人,但这段实习机会让他有了做客栈的管理经验。

离开“无忧国”后,他又开始酝酿一个新的计划——开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客栈,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去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