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20063500000030

第30章 让洋人去死吧(2)

你看这“洋京油子”多奸诈,这就叫外交家……这一回李鸿章再也忍不住,声色俱厉地斥责了梅辉立。第二天威妥玛就来辞行,说自己要去北京找总理衙门谈判,不再搭理李鸿章了。临走还撂下狠话:“如果总理衙门不答应要求,我会在半个月内带着在中国北方的英国商人一起离开北京,大英帝国与中国绝交,分路派兵进攻中国!”

3.威老毛子的软肋

威妥玛走了,到北京去吓唬总理衙门和恭亲王去了。这一去就是一个月,用武力相威胁,逼得总理衙门步步退让。九月十三日,威妥玛去了一趟上海,回来时必须路过天津,李鸿章又一次截住了他,告诉威妥玛,云贵总督岑毓英已经抓了一批杀害马嘉理的“凶手”,还搜到了马嘉理死前所骑的马匹,并证明这些人都是当地人,不是清军。可威妥玛理都不理,直眉瞪眼地杀到北京去了。

在北京,威妥玛向总理衙门提出了八条要求,总理衙门商议之后答应了七条半。本以为这样就能填满威妥玛的胃口了,想不到就为那没被答应的半条,威妥玛忽然在五月二十四日下旗离京!

一国公使下旗出京,就是两国断交的意思,换言之,英国人马上就要跟大清国开战了!总理衙门大惊失色,赶紧叫李鸿章在天津拦住威妥玛。

可是李鸿章却“拦”不住威妥玛,因为这个英国佬儿还是不肯跟他谈,在天津待了四天就转道去了上海。

这是不是说大英帝国下决心要和中国开战了?

不是。威妥玛的一切行动都是假象,他的真实目的就要暴露出来了。

就在威妥玛下旗离京远赴上海之后,另一个英国佬儿跳了出来,他就是总税务司赫德。

此时的威妥玛已经到了上海,关起门来谁也不见。可赫德是他的英国同胞,总要见的。于是两个英国人见了面,一个代表英国政府,一个代表大清朝廷,坐在一块儿谈了起来。

很快赫德给李鸿章来信,建议他到烟台去跟威妥玛谈判。

烟台?为什么是烟台?

烟台,是山东省的第一个通商口岸,英国人在这儿有领事馆,沿海停着英国人的大军舰。在北京谈判,是威妥玛被中国人捏在手心儿里,可在烟台谈判,就是李鸿章被威妥玛捏在手心儿里了。

原来一切折腾就是为了这一招。威妥玛这个英国佬儿太会演戏了,他要是活到今天,准能拿奥斯卡金像奖。

当然,话要分两头说。威妥玛布了这么大一个局就是要困住李鸿章,可对李鸿章而言,以前威妥玛根本不和他谈,现在不管在烟台还是在哪儿,至少威妥玛肯谈了。他肯谈,才能找出办法对付他。

但话要说回来,跟英国谈判,大清国这个大亏是吃定了。所以谁去谈判谁就要“丧权辱国”,将来会挨国人的骂。这一点李鸿章心里很清楚,可他还是到烟台去了。

想骂就骂吧,不骂李鸿章,那些御史言官和老百姓不是要寂寞了吗?

光绪二年(1876)六月二十九日李鸿章来到烟台,七月初三,以全权大臣的身份和威妥玛展开谈判。

此时在烟台的海湾里已经停着十几艘英国兵舰,船头上黑洞洞的大炮直指天津大沽口。那个老油子威妥玛在北京和天津的时候都凶得要吃人,现在坐在烟台的英国领事馆里,更是凶神恶煞一样。

两人一见面,威妥玛就先把马嘉理事件提了起来。对李鸿章所说这一事件是“团练李珍国主使,由当地人所为”的话连听都不要听,把矛头直指云贵总督岑毓英,硬说事件是他主使,是他“调动四千清兵”围攻英国人,甚至说道“我不但怀疑是岑毓英指使,而且怀疑这是军机处与总理衙门的意思”。顺着这话往下说,就是总理衙门如何拖延案件审理,不拿英国人当回事,“屡屡欺负英国人”!所以必要把岑毓英提到北京来审讯,如果李鸿章不答应,谈判就不必再继续下去了。说到激动处,慷慨激昂,面目生动,声色俱厉。

说实话,这时候李鸿章还没想好怎么对付威妥玛。他回寓所关起门来想了一天,忽然冒出一个主意。

之后李鸿章先把谈判的事放下不提,反而提出想到英国人的军舰上去参观。威妥玛此时正以武力威逼,听说李鸿章想看英国战舰,正中下怀,立刻答应。于是李鸿章登上了在烟台停泊的英国战舰,从头到尾看了个遍。这一看,心里的滋味可真是说不出来。

人家英国人的东西真好啊!什么时候咱中国人自己也能有一支像样的海军?到时候就能挺直了腰杆子,不再受这帮洋人的窝囊气了。

看完英国军舰,李鸿章又顺便看了停在港湾里的德国军舰,都转了一圈之后,他心里的主意基本打定了。

看了军舰的第二天,李鸿章又来和威妥玛谈判。两人一见面,威妥玛第一句就问李鸿章看了英国人的铁甲战舰有什么感想。李鸿章早知他有此一问,立刻欢喜赞叹,说英国战舰太好了,船坚炮巨,号令整肃,比德国人的战舰还要强!

几句话把个威妥玛拍得浑身舒服。一来英国的武力唬住了李鸿章,后面的谈判好办了;二来此时的德国是英国在欧洲的头号劲敌,李中堂说英国人比德国人强,这个英国佬儿能不乐吗?

见威妥玛喜形于色,李鸿章暗暗冷笑:“威老毛子,原来你的软肋在这儿。”

这一天的谈判跟以前一样,威妥玛拿出一堆不知从何而来的“证据”死咬岑毓英,兼咬军机处,大骂总理衙门,说自己在中国当了七年驻京大臣,受尽了总理衙门的闲气,大清朝廷一味“欺负洋人”,只有照着咸丰十年(1860)的法子让英国兵攻进北京城,也许才能让中国人改掉这个“毛病”。

英国人的武力威胁就像一块芥末,吃第一口吓一跳,第二口受不了,第三口最多流点儿鼻涕,吃到第四口也就那么回事儿了。对威妥玛的恶言恶语李鸿章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也不在乎,该辩就辩,对方不讲理了就不吭声,让他骂街。

到最后威妥玛见李鸿章仍然不停口地辩论,似乎并没被英国人的大炮吓住,恼火起来,声称:“看来此事谈不拢了。我只有立刻回上海给英国发信,请求回国,把此案始末缘由以及中国‘历年欺负英国人’之处一一面奏,那时我们英国政府自有办法!中堂也不必待在烟台,尽可以回天津去了。”

一听这话李鸿章赶紧拉着:“别急别急,这一事件关系重大,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妥,还须通盘筹划,然后才能再来商量。案子都办了一年半了,何妨再等几天?咱们十三日再谈,你看行不行?”

行,怎么不行?威妥玛是在演戏,他有的是时间谈判。李鸿章说十三号,那就十三号呗。

七月十二日,李鸿章派人给威妥玛送信,说今天是慈禧太后的生日,想请威妥玛出来吃个饭庆祝一下。威妥玛心想这倒也好,反正李鸿章也耍不出花样来,先吃他一顿再说,于是欣然前往。

想不到一进会场,只见高朋满座,热闹非常。原来李鸿章借着西太后的生日,不但请了威妥玛,还把在烟台的俄、德、美、法、日、奥六国领事全请来了。

一见这个情景,威妥玛脸色大变,可已经来了走也走不成,只好坐下吃饭。

席间李鸿章和各国领事频频敬酒,盛赞各国交好,祝贺国运昌隆。酒酣耳热之际李鸿章起身致辞:“本大臣为皇家出力已经多年,或在军中效劳,或为地方办事,无不力全大局,使我中外交好,相安无事。说到交好一节,我看西方各国十分富强,都是从各国交好而来。一国的见识不多,聪明有限,必须集各国的财力、聪明而后精益求精,日渐富强。比如各国科学的新发现,制造的新款式,最初本是一国独得之秘,之后在各国彼此往来的过程中互相通晓、效仿,大家就都掌握了,这就是各国交际的益处。至于通商的益处,就更不要说了。只要各国外交办得好,国内人民必能日新月盛,自然各安本分。本大臣洞明此理,但愿竭尽心力,使中国人民和与会诸大臣所代表的各大国交际来往,同沾利益,这是我心里最大的愿望!”

一番话博得满堂喝彩,只有威妥玛脸色铁青。可这时候不拍手也不行,只好随便凑合了两下子。

吃完饭,洋人们纷纷散去,威妥玛悄悄拉过李鸿章,让他留一下,老威有几句话要说。

“中堂,今儿是皇太后圣诞,你请各国领事宴饮,这正合西方诸大国的规矩,中堂这是为大清国开一风气,有这样的举动,以后中外交好就更加和睦了。”

耶!想不到威妥玛居然说客气话了,真难得。

见老威这么客气,李鸿章微笑点头。威妥玛又说:“关于马嘉理案,把岑毓英提京审讯一节如果不能办到,有伤英国的体面,而且不能保证中国将来不会再犯这类错误。各国公使也都是这个意思,中堂对此事到底是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