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20065400000031

第31章 跋 追求财富,但更追求梦想 ——被照亮的人生因此不同

终于付梓完稿了。早在2007年我参与完成《你拿什么吸引我——创业者必知的风险投资规则》一书后,就一直构想再独立完成一本面向创业者的风险投资著作,而这个梦想一搁置就是几年。

后来离开媒体转型进入企业,现在自己某种程度也开始参与创业,更加感受到创业者的不易和孤独。而这时,开复老师给我电话告诉我他和薛蛮子、雷军、徐小平等12位超级天使成立“天使会”,想构思出版一本“天使投资”相关的书籍,我知道,实现自己几年前未竟的梦想时候到了,于是我有幸成为执笔著者。

虽然大部分的素材和内容早在几年前在心里和脑海就已经完成,但再一次近距离和他们面对面时,我仍然一次次感受到了新的澎湃和激情,和12位“超级天使”交流时,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梦想。

徐小平说:做天使投资是实现自己继新东方之后的另一个青春梦想;季琦说:今天是最好的“中国梦”的开始;李开复说:跟随我心,用自己的付出成就青年人成功的梦想;杨向阳说:希望天使投资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梦……

我不由得追问自己:还记得自己的梦想吗?小时候就在“我的理想”主题班会上发过言的梦想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但此时似乎又回到了心里:尤其每次和他们进行完一次次思想的盛宴之后,我感觉自己有一种全身“被照亮”的感觉,而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这篇小小的后记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和我同样感受到这种“被照亮”的感觉。

正如徐小平说:“如果每一个我对话过、投资过的年轻人的状态都是被照亮、‘be inspired(被激发)’的状态,那他们的人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会变得更美丽、更charming(有魅力)、更active(积极),也就能得到更多机会,就更加接近成功,这就是我对他们的意义。”

早在2005年前后我在业界就经常听到大家说“中国缺乏天使投资”,似乎因为看到风险投资一夜之间让搜狐、网易、腾讯、百度等众多企业实现造富的神话,整个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大家都争相跻身中后期VC/PE端,大量的热钱和基金可以说蜂拥而上挤进中后期的资本快车道,用更快更容易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而对于“天使投资”大家都认为是一件风险大、周期长、回报慢吃力不讨好的事,前端最早期项目无人问津投资无力,并且这种“前端萎缩营养不良,后端膨胀竞争过剩”的现象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愈演愈烈,很多人在“说”缺乏天使投资,很多人在怀疑和发问这种不正常现象,但真正身先士卒愿意去“做”、去扶植和帮助初创企业的人却很少。

而李开复、薛蛮子、徐小平、杨向阳、曾李青、雷军、蔡文胜……他们每个人都在拥有巨大财富之后没有选择其他更快、更好的赚钱方式,而是都选择了身体力行去“做”、去改善整个创业投资生态系统的“天使”投资。

最初抱着“挖掘投资心得”的初衷走近他们,但在这本书结稿时我深深知道“天使投资”于他们而言绝不只是一个投资行为,他们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天使投资”这种方式来回报社会。

“我的成功更多是因为运气和偶然,我的财富来自社会和这个产业,现在我希望回报这个社会,财富再回到这个产业”,这样的话我从薛蛮子、雷军、曾李青、蔡文胜、何伯权等人口中都听到过类似的表达和描述,他们每一个人过往的经历和人生都不同,每个人投资判断的标准也各有差异,但我却惊人地从不同的他们口中听到了相同的回答。当然,他们同样强调“做天使投资不是公益慈善”,他们只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可以尽的一点力量。

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丰盈的人生和经历,往往由“天使投资”开始讨论最后都引发到对国家与社会命运和人性的思考时,我看到了这群鲜活的“天使”们在“投资”之外更厚重的思想:

杨向阳,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第一桶金,十几年长期坚持在生物医药领域关注早期项目,而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周期非常长,一个新药和一种新的生物技术研发就需要很多年,而且启动资金要求非常大——购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建实验室等要求的资金规模都远远大于互联网产业,但杨向阳说医学可以帮到人的生命,如果自己投资的抗癌肿瘤新技术可以把目前肿瘤病人的一般治愈率从10%提高到20%、生存期从一年提高到两年,那就是全人类的价值,值得自己一生为之坚持,而中国过去经济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之上,天使投资恰恰是鼓励和支持最初、最底层的原创项目,如果天使投资能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会成为一种“鼓励创新”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强有力的社会土壤。

徐小平,以感性著称的他更看重人性之间的信任。当今社会总是习惯了怀疑和防备,习惯了否定和不相信,但人们在否定和怀疑的时候却丧失了信任的快乐,“信任是一种能力和素质,成功者基本上都有信任人的能力,你的人生永远在否定,永远被否定,你不信任人,你就永远得不到信任,也得不到信任所带来的人生的乐趣”。当听到这段话时,我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作者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联想到去年社会热议的小月月无人救助、跌倒的大爷无人扶持的现象不禁想到一个网络流行语叫“爱无能”。他们,投资给年轻人的何止是金钱和创业的经验,更是投资传播的一种“真、善、美”的理念。

李开复,从2004年和他相识我就已经习惯叫他“开复老师”,多年来他早已经习惯了外界对他的或褒或贬的评价,虽然创办创新工场也经过了从“内部孵化”向“外部招募”的摸索和转变,为创业者提供“资本投资+孵化服务+专家判断和指导”之外,李开复更看重的是对创业团队的一种文化熏陶和传承。“中国传统的企业大多是一个老板带着一群打江山的人,企业到底能走多久?未来的持续性和长远性到底怎样?中国甚至没有一个超过100年的公司,为什么?缺乏的是一种文化。创新工场更希望在金钱和经验的帮助之外将分享、透明、平等、创新的文化传递给这些项目和企业。而这些在创新工场孵化的企业和项目今后都会长大,它们的创始人会传承、继续这种文化影响更多的人,这是一种真正的良性文化的延续。”如果从“明道”、“取势”、“优术”三个维度来说,李开复更希望为年轻人做的是“明道”层面的事情,而不只是简单的技巧的“术”的提升。

还有蔡文胜对草根创业者的关注以及稿子完成后他打来电话一字一句修改的严谨,此书成文过程中薛蛮子多次打来电话询问做事的认真,何伯权专程从加拿大飞回国内接受采访,曾李青从深圳飞到北京在雪花飘飘的清晨向我传授曾氏独家秘诀……在此,对书中接受我采访的所有12位天使投资人一并说一声感谢!

此外,在此书的撰写过程中,我还要感谢我的实习生邓姗姗帮助我整理录音和文字,我自始至终的好朋友和伙伴邱黎斌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亿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李亚飞给我的咨询和建议,前《创业邦》杂志的主编祝文让对我文字的润色和修改,创新坊马晓红老师的协调和沟通,以及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王泽阳女士的专业和认真,一并在此感谢你们!

当全部文字完成时,我深深有一种“拙劣之笔无法描述和表达出所有内容”的感觉。也许,表达和记录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此,只希望阅读到本书的读者哪怕能有某一处、某一丝的触动和收获,就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