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20066900000022

第22章 浴火重生的凤凰(3)

应激过程

创伤性应激事件发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警报动员期,个体发布战斗动员,引发情绪,提高警戒敏感性,调动体内资源,以满足突发事件的要求。第二阶段为抵抗期,个体的适应性处于最高水平,利用体内全部资源以强化自我防御机制。第三阶段为衰竭崩溃期,面临极度应激,资源耗尽,整合瓦解,代偿失调。海丝特凭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意志熬过了人生中水深火热的时刻。

第一阶段,警报动员期。从牢门到市场的路途上,是一场真正的折磨,她为一种反常的神经紧张和个性中全部好斗的精神所支撑,这使她能够将那种场面变成一种惨淡的胜利。更主要的,那是在她一生中独一无二的一次个别的孤立事件,因此她可以不惜调动在平静的岁月中积攒多年的生命力去应付一时之需。因此,她简直是以一种安详的举止,渡过了示众的磨难,来到市场西端的刑台跟前。

第二阶段,抵抗期。刑台下一片寂静,海丝特时时感到要鼓起胸腔中的全部力量来尖声呼号,并从刑台上翻到地面,否则,她会立刻发疯的。可是她没有叫喊,她紧急调用了身体中所有的防御机制来抵抗肃穆压抑、难以忍受的情境。在她充当众目所瞩的目标的全部过程中,眼前不时茫茫一片。她的神经系统不可思议地压抑了当下感受,带着她受伤的心逃遁到别的场景中;她想到的,不是那些尖顶高帽子下藐视她的面孔,而是最琐碎零散、最无关紧要的事情。

通过心理上这种本能的防御反应——借助展现这些各色各样、变幻莫测的画面——海丝特·白兰把自己的精神从眼前这残酷现实的无情重压下解脱出来。她忍受了人性所能承担的一切;由于她的气质决定了她不会以昏厥来逃避过于强烈的苦难,她的精神只能躲藏在麻木的石质硬壳下,而令生命机能依然无损。

第三阶段,衰竭崩溃期。灾难过后的海丝特·白兰并没有得到安宁,返回监狱她便陷入一阵神经质的激动之中,必须有人片刻不离地看守着她,以防止她做出自戕或伤害婴儿之举。对于她的不顺从,人们无论是大声呵斥抑或是以惩罚作为威胁,都无济于事。

按照巴甫洛夫学派所指出的兴奋和抑制学说,这是神经系统过度抑制情况下发生的兴奋,即当某种刺激受到压抑时间过长,神经冲动不仅不能压抑平息,反而会很快从抑制转入兴奋过程,使反应活动增多或加强,失去控制。海丝特使用浑身解数与眼前的耻辱抗争,她时时严控自己的思绪,不去思考现在的情境,以躲过眼下数千道残酷的目光。然而在大难结束的牢房中,她已经无力使受到压抑的神经放松下来,不仅不能管束自己的思维,连行为也只能放任自流。

PTSD的认知解释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显明特征是,受创者总是处于创伤经历重现和极力摆脱与创伤有关回忆的冲突中。那些与创伤有关的记忆会迅速地、不由自主地闪现在他的脑海,而且记忆中的景象极为鲜明。这种情况往往频繁出现,受创者如同再次身临其境,心理处于高度的唤起状态,即使时过境迁淡忘了创伤事件本身,如果偶然感受当时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心理创伤也会突然闪现。

创伤事件闪现时往往涉及当时所经历的特定情绪状态,主要是恐惧,也有愤怒等情绪的激活。随着人们转危为安,会因残留的创伤、可怕的后果和黯淡的前景产生悲哀、恐惧未来等情绪。把造成创伤的责任归因于己,会自怨自艾;归因于别人则会产生愤怒等情绪。所有这些伴随创伤而来的情绪,遇到与创伤有关的信息更易于提取,所以PTSD患者会高估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表现出过度警觉。

海丝特走下示众台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终结,她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考验,然而在忍受难以言喻的痛苦这一点上又都是一样的。清教徒的法庭对她极其狡狯地安排下的惩罚,时刻不停地以种种方式使她感到永无休止的悸痛。女人们绵里藏针的言语、孩子们肆无忌惮的取笑、牧师义正词严地说教,使她埋藏在记忆中的痛苦频频闪现,这种自发的信息提取也伴随当时情境的情感回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海丝特能够平静地自主回忆起刑台受辱的一幕,可是身上的红字却时时刻刻让她体会到难以名状的苦楚,使她清晰地感觉到一次次新的剧痛。

对创伤事件的情绪加工可能导致三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完成整合。有关创伤的记忆与个体先前关于自身和世界的预存模型完全整合,个体不再表现出PTSD的各种症状。二是持久的情绪加工。个体长期沉湎于创伤,为强迫回忆所困扰,情绪加工多次重复却不能改变已有的表征,甚至对已有表征毫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处于过度警觉状态。由于长期情绪加工影响的泛化,个体还会表现出抑郁、焦虑、恐怖和回避等反应。三是情绪过早抑制加工。受害者极力避免回顾创伤经历,以免引起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个体便形成了自动化的回避模式。监控与创伤有关刺激的感觉输入,不对其进行意识加工。此时,个体似乎已从创伤影响中恢复,但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个体遭遇类似的情境或处于同样的心境,那些未经加工的记忆很容易被再次激活。

海丝特对创伤后的情绪属于过早抑制加工。她坚强地站立于耻辱台,却难以面对那些邻人出于无心脱口而出、本无明确的含义的语言。她勇敢地在这里生活下去,却主观地认为自己的耻辱已广为传播,连整个自然界都无所不晓了:婆娑的树叶在窃窃私语这一隐私,夏日的微风将它悄然四散,冬天的寒风在高声疾呼。

简而言之,海丝特·白兰有意识地让自己不去回忆当时的经历,习惯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加工有关受辱的信息,可是当不速之客毫无例外地好奇地盯着她胸前的红字时,就把那标记又一次烙进她的灵魂。熟人的目光也给她带来苦恼,那种习以为常的冷冷的一瞥真叫她受不了。她在潜意识里始终感到被人们注视那标记的可怕的痛苦;那地方不但永远不会结痂,相反还会随着逐日的折磨而变得益发敏感。

应付PTSD

影响PTSD的因素包括,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创伤性事件前后是否有其他负面生活事件、个性特征、价值观、宗教信仰、健康状态、生活态度和以往经历,等等。通过对不同创伤事件所造成的PTSD研究发现,所经受的创伤事件、受创者的个性特征及社会支持等因素,均对PTSD产生明显影响,其作用因具体情况而定。

人们通常对创伤事件发生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发生创伤之后更加珍视往日的时光,但这对于事件本身和受创者都是无济于事的。故事中奇特而孤独的生活折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丝特的思绪,如果她精神上怯懦些,心理上脆弱些,这种影响就会更加严重。但是当她在这个小镇中迈着孤独的步伐来来往往时,那“红字”给予她一个崭新的思考空间,赋予她一种难以名状的体验,赐予她不可抗拒的重生的力量。